秦始皇嬴政的功與過

評價偉大的歷史人物,並非僅靠三七開或四六分的百分比率來做判斷。事實上,過大於功時是要被批評的,而金科玉律說得好,功高於過時更值得稱讚。因此,粗淺的好或壞的評論並不足以總結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正確的評價應該是採用縱橫比較的方式,縱橫比較中的縱是指看被評人如何超越前人、如何影響後世;橫是指看被評人在同一代人中的地位,才能找到符合被評人的歷史坐標。要明確區分功與過的分量。
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極大影響的帝王,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特質和功績。然而,我們可以通過五個標準來評價他們的成就:具體化、功業大小、口碑影響、浩然正氣和創始影響,以及警世取喻。

具體化這一標準是指將抽象和模糊的目標轉化為具體和可操作的任務。秦始皇通過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措施使國家更加統一。漢武帝則推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鼓勵人民生產。他們都通過具體行動為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功業大小是指所做出的貢獻的重要性和規模。秦始皇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統一了貨幣、律法和度量衡,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而漢武帝創建了較為完善的統治體系,加強了科學技術和文化的發展,促進了漢朝的繁榮和發展。

口碑影響是指個人形象對社會的影響程度。秦始皇執政期間實行嚴苛的法律制度和高壓統治,給他留下了殘酷和暴虐的形象。漢武帝則以仁政著稱,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一位帝王的模範。

浩然正氣是指個人的品德和道德風度。秦始皇統一文字和流通貨幣等措施,但他也摧毀了很多古代文化和書籍。漢武帝則通過宏揚儒風和培養學術氛圍,使漢朝的文化和學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創始影響是指個人對後世的影響力。秦始皇的文化統一和形成中國的政治文化傳統,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漢武帝則對儒家文化的發展和儒學思想的推廣起了開拓性的作用。

最後,警世取喻是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以便更好地了解當前和未來的情況。通過對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也能夠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
秦始皇的功績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統一了六個國家,實現了中國的統一。第二個是建立了央集權制度,使得政治權力的集中和組織更加嚴密。第三個是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體系,方便了行政管理和貿易往來,同時修築了長城和交通大道,提高了國家的防禦能力和發展速度。秦始皇的統治歷史上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他實施了焚書坑儒的政策;第二,他實行了極端殘暴的統治;第三,他重信迷信,信仰長生不老;第四,他過度使用民力,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在這四個問題中,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統治的一個重要事件。這個事件的背景是當時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這些儒家理論普遍被認為是對當時國家政治與社會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然而,秦始皇卻非常憂心當時的儒家思想會威脅到他的統治地位,因此他下令焚燒了所有的儒家典籍,並將所有的儒士深坑處死。

此外,秦始皇統治時期還存在著嚴重的政治暴虐現象。他的統治方式十分專制,不容許任何異議聲音,一旦有人問題他的決策就會遭到嚴厲的打壓。此外,秦始皇還令人不寒而慄的刑罰,例如誅殺手工業者、不分青紅皂白地處理案件等。

此外,秦始皇還深信不疑地相信著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為此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極大的負擔。他命令人尋找丹砂、仙草等藥物,這些藥物並不存在,但國家卻因此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最後,秦始皇統治時期還過度使用民力,造成了社會經濟的嚴重損失。他修建了連綿不斷的長城,強迫大量的軍民投入到建設中,這不僅使國家消耗了龐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也破壞了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

秦始皇嬴政在紀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他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並在每個郡下面設立了縣。地方官員由中央委任和罷免,結束了諸侯分封的政治制度。他確立了皇帝這一最高統治者的稱號,象徵著宏大的新氣象的開始,並與舊時代徹底決裂。此外,所有國家的重大事務都由皇帝親自決裁,稱為「制」,發布的命令稱為「詔」。他自稱為「朕」,展示出其絕對權威。

綜觀秦始皇的統治,他的功績與過失各占一半。他成功地統一了中國,確立了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打破了諸侯統治的局面,使中國成為更加統一和穩定的國家。他還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制度,如郡縣制度和官職制度等,對中國歷史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在秦始皇統治時期,中央政府實行了過度的中央集權主義,造成了一些不良後果。他取消了諸侯的封建地位,導致許多失去權力和財富的貴族反感,也讓中央政府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此外,他還推行了一些極端的政策,如焚書和坑儒等,造成了文化的大破壞和人民的不滿。

總的來說,秦始皇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統治者。他的確取得了中國歷史上的巨大成就,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他的統治使中國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也讓人們看到了絕對專制統治的危險。
為了鞏固天下統治,嬴政自號始皇帝,繼承者稱為二世皇帝,後世傳承至萬世。朝廷設立三公和九卿協助皇帝執行政務。三公包括丞相(相當於天子的助理)、太尉(負責軍政)和御史大夫(副丞相負責監察百官)。九卿則根據分工處理事務,包括奉常(負責宗廟禮儀)、郎中令(負責禁衛軍)、旦尉(負責宮門衛兵)、太僕(負責皇帝的車馬)、廷尉(負責刑獄)、典客(負責民族事務)、宗正(負責皇族事務)、治粟司內史(負責民政和財政)和少府(負責山海池澤的稅收和皇室的開支)。此外,中尉(負責馬的管理)和內史(相當於首都的市長)也是列卿之一。

秦始皇建立现代化法律体系,颁布通用文字、单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并销毁全国的兵器,拆除战国时期各国的城郭和防御工事。他修建通往全国的交通大道,其中包括馳道。在京师西北,他修建了一条通往边疆的直道,而在西南地区,他筑造了五尺道以连接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北方修建长城以防御匈奴,而在南方,他戍守五岭并平定了百越。秦始皇多次巡视全国各地,还刻石颂功并宣扬统一思想。泰始皇完成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深远影响。
「他」所領導的統一戰爭,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500多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帶來了社會的安定,當時全國的百姓都對他虔心仰望。同時,「他」還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實現了大統一,加強了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為中國長期統一奠定了穩定的基礎。

儘管秦政暴虐,秦始皇所創立的制度在中國持續存在達二千二百年之久。然而,秦始皇是一位雙重性人物,他的功績同樣驚人也常常受到人民唾罵。秦始皇極其殘暴,他燒毀了大量的詩書圖籍,徹底摧毀了當時的文化。他還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鉗制思想,實行嚴刑苛法,並對人民實行繁重的租稅和勞役。他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陵墓,連年出征,導致國力耗盡,民力消耗,使用了大約兩百萬人口,相當於當時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難以言喻的痛苦籠罩著整個國家,從而在秦始皇去世的那一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不久,秦王朝便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