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著名將領,同時也是兵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精通兵法,擅長用兵,一生征戰,殺敵無數,征服了六個國家,犧牲了數百萬士兵。他在秦昭襄王統治時期擔任主將,大約三十年時間攻城七十餘座,當時的敵人皆不敢抵抗。白起是一位戰術高超的指揮官,常常能夠預先評估敵人的動向,采取奇兵戰術,擊敗敵軍。他的戰略理念和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當時戰爭發展的最高水平,對於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白起的軍事思想主要包括了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的殲滅戰思想,他不僅僅關注攻城奪地,更為關心殲敵的能力。此外,他也非常擅長在野戰環境中發起進攻,必定追求敵軍的全體殲滅,這成為了白起的突出特點。在殲滅戰的理論與戰例中,早在白起之前已有開始浮現,例如孫臏曾訴說只有「覆軍殺將」、全軍殲滅才算真正勝利。然而,在中國先秦戰爭史上,真正創造最多、最大且最經典的殲滅戰戰例的,卻是白起。
為了實現殲滅敵軍的目標,強調進行追擊戰,一直追擊敵軍以達到窮追猛打的效果。在華陽之戰、伊闕之戰等戰役中,皆是在敵軍已經失敗逃跑的情況下,開始了窮迫猛打的追擊戰,從而成功地全殲了敵軍。孫武的「窮寇勿追」和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小戰勝,逐北無過五里」,實際上僅指在戰場上進行的追擊戰,與白起一直追擊敵軍直到格殲敵軍的戰術有根本上的不同。
重視野戰築壘工事是非常重要的。白起深刻地認識到在野戰中築壘工事的重要性。以長平之戰為例,他認為如果要快速擊破趙軍的防禦工事,需要相當高的進攻武器水平,因此他的作戰策略著眼於先誘使趙軍離開堅固的防禦設施,然後再進行包圍和殲滅。他在這場戰役中的部署是很有見地的,他預先在趙軍預期進攻的區域築起了壁壘,以阻止趙軍的進攻。當趙軍主力的進攻受到阻礙,轉而築壘防守時,白起又在趙軍營地周圍建立了壁壘工事,防止趙車突圍。
白起的野戰築壘思想卓越,對於長平之戰的勝利功不可沒。以往的築壘工程都是建在營地四周,致力於保護自己不受敵軍的偷襲。而白起創造性地將築壘工事引進進攻階段,不僅防止敵軍突圍而逃,也作為攻擊的輔助手段。[92]此外,在作戰中,白起還大量運用了遠程奔襲的策略。例如華陽之役,他從咸陽出發,每日行軍百里,八日便到達華陽。
「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正是《孫子兵法》經典戰術的一個案例。而這樣的戰略也被認為是一個發展。這位將領與廉頗、李牧和王翦並列為戰國時期四大名將,與韓信一起被尊稱為「韓白」。後來,人們還常將他與韓信、衛青、霍去病等英雄一起合稱為「韓白衛霍」。在唐代,他被列為武廟十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