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知忠賢,而莫知皇上

自古皇朝更替,繁華落盡,明朝末年的帝王確實縱慾敗德,朝廷敗壞至極。談及明熹宗之時,國家財富已經搖搖欲墜,時至天啟七載之八月,熹宗深感壽命將盡,不禁將其弟朱由檢召至寢宮,欲立其為皇位之嗣。然而,在此之際,熹宗特地向朱由檢推薦了一位重臣,乃是魏忠賢。

此人魏忠賢何等身世,竟使得明熹宗生命垂危之時依然推崇備至?

魏忠賢者,字完吾,乃北直隸肅寧之人,漢族也。本名李進忠,明朝末葉閹官。幼時固無名譽,於萬曆年間,因賭敗而自宮,入宮後改名魏忠賢,晉任秉筆太監。至明熹宗之世,任司禮秉筆太監,深得皇室寵信。人稱其「九千九百歲」,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權獨斷,威震朝野。時人皆言:「人皆知忠賢,而莫知皇上。」

崇禎帝朱由檢即位,開展肅清閹黨之事。得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狀,遂將魏遣至鳳陽。不久,皇命下達,捉拿魏忠賢以正法。魏於途中聞知命運,憂憤成疾,終於自縊而死。其餘黨羽亦被一網打盡,勢力俱滅。

從前述事跡可知,魏忠賢於年少時期原為頑劣之徒,後因無法謀生,遂入宮為太監。憑其善於阿諛奉承,狡猾圓滑,日漸富貴。然若按此道進行,其最終亦僅能成為一位握有權柄,身擁金帛之小太監耳,終無九千歲之尊號。

然而,命運偏偏賦予魏忠賢一位能改變其一生的女子,乃皇帝之乳母客氏。兩人心靈契合,共襄連理,憑藉客氏在皇上心中之特殊地位,魏忠賢得以逐步成為寵幸之臣。於是,魏忠賢成為閹黨與東林黨之爭權之主角,逐漸勢力壯大,權傾朝野。其黨羽遍布官場,時人稱之為九千歲。

魏忠賢此人貪婪無度,手段狠辣,然其實有所本領。彼時中華資本主義初現曙光,南方經濟儼然崛起。魏忠賢明察此機,視商稅為國家命脈,將之納入國庫,為大明王朝帶來喘息之機。然而,君主更迭,崇禎繼位,借東林黨之勢力,揭竿而起,將魏忠賢流放至鳳陽。行至途中,魏忠賢驚慌失措,終於荒廟之內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耐人尋味的是,大明王朝滅亡前五日,崇禎帝竟為魏忠賢舉行厚葬。或許皇上回想起明熹宗對魏忠賢的叮囑,亦或憶起魏忠賢之功績。自魏忠賢駕鶴西去,東林黨群臣肆意握掌朝政,惹得國家從此走向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