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死的有多蹊蹺?

劉基公,姓劉名基,字伯溫,明初名士,軍事家、政治家、文人三職皆擅。與明太祖朱元璋同創大明江山,乃開國元勳。世人讚譽曰:「諸葛能分三分天下,而劉伯溫獨一統江山。」然而,此等才子墨客,卒之之因,為世人所疑,謎團重重。

明史載曰:洪武八年,劉伯溫為風寒所困,得疾。太祖朱元璋風聞,遣中書省左丞相胡惟庸率太醫往視之。朱元璋臨別,又親自擘藥,為劉伯溫開方。劉依方服藥,惟病情未見好轉,十幾日後每況愈下。不逾三月,劉伯溫仙逝,年六十五。

於明朝言,六十五年當非暮年。且劉伯溫之病,僅為風寒,對於當時太醫,實為小事一樁。然劉伯溫之死詭異至極,死因迄今莫名,困惑諸子。歷代學者,對於此死因,有諸多解讀。

一、胡惟庸陷害劉伯溫。

明洪武十三載,胡惟庸謀反之事驚動朝野,捉拿胡惟庸之時,御史上疏揭發:五年前,正是胡惟庸於藥方中動了歪腦筋,毒害了劉伯溫。此事遂被史書所載,胡惟庸毒害劉伯溫之罪名便定。然而,胡惟庸果真毒死劉伯溫乎?近年來,學者們對此提出多項質疑:

壹,劉伯溫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神機妙算,洞悉未來之事,難道就無法察覺藥方中的問題嗎?

貳,有何藥物能服用一劑即致命?即使當時劉伯溫一時疏忽,服下太醫所開之藥,當日無恙,卻在十餘日後方藥效發作?除非太醫所開劉伯溫之藥非一劑,而是一整個療程。然而此說亦難以自圓其說,若果如此,劉伯溫數日服藥後病情未見好轉,反而每況愈下,劉伯溫何以不停藥,而執意服用至死?

故載於史書,胡惟庸毒害劉伯溫之說並不可靠,胡惟庸或許被冤屈。

二、朱元璋陷害劉伯溫。

論及太祖朱元璋毒害劉伯溫一事,實則源於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自秦以來,朝代建立,皆設立丞相,輔佐皇帝治理朝政,權勢甚重,堪稱「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明朝初建,亦有丞相,時任丞相者為李善長,日夜輔佐朱元璋審閱奏摺,治理政事。然朱元璋日漸覺得政務多未經己手,李善長直接處置,心生不快,疑慮權柄旁落他人。李善長明察,欲免殃及身,遂託病辭職,告老還鄉。

李善長退位後,丞相之位空缺。朱元璋原欲任命胡惟庸為丞相,然求劉伯溫之見,卻遭劉泼冷水。劉伯溫將朝廷譬如馬車,警告朱元璋,胡惟庸將毀此馬車。胡惟庸為朱元璋心腹,而劉伯溫不建議任命,此舉傷及朱元璋之面子,自此劉伯溫與朱元璋結怨,亦與胡惟庸結仇。

另一事不可不提,即劉伯溫曾建議設巡檢司於其家鄉,專門打擊當地盛行之鹽盜。惟胡惟庸上疏朝廷,污蔑劉伯溫欲以巡檢司名義建墓於家鄉,且墓地蘊含王氣,暗指劉伯溫謀反。此舉成為朱元璋疑劉伯溫謀反之重要因素,遂借胡惟庸之手毒害劉伯溫。

三、劉伯溫逝於肝癌。

據持此說之學者指出,劉伯溫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然其性格孤傲,易怒發脾氣。有學者認為,劉伯溫助朱元璋鞏固江山,開創大明盛世,立下赫赫戰功。然而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僅賜劉伯爵之封號,每年俸祿僅為二百八十石。令劉伯溫耿耿於懷之事,乃是未能擔任丞相一職。丞相之位乃劉伯溫之終極夢想,然夢想未成,心生抑鬱,悶氣縈心,經久累積,氣害肝臟。劉伯溫憤懣無地,久而久之,終患肝癌,壽終於六十五歲。

劉伯溫之死因自古以來皆為歷史之謎,學者為其爭辯數百載,至今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