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遠比楊家將的曹家將

宋太祖趙匡胤可謂一位傳奇人物 當年,他依靠著陳橋兵變,身披黃袍,輕易地攬下了整個天下 然而,真正歸屬於他的,僅僅只是後周的江山,領土範圍僅包括今日的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趙匡胤即位於位,與北宋同時存在之國家還有後蜀、南唐、吳越、南漢,北方則有勢力強大的契丹 欲實現一統江山之大計,唯有經歷南征北戰 趙宋麾下諸多名將,現今最為世人所熟知者,乃以楊業為首的楊家軍騎

楊業,初名重貴,出身於并州太原,最初為北漢武官,北漢君主劉崇賜予其劉姓,名曰繼業 北宋覆滅北漢之後,楊業隨故主歸附宋朝 當楊業歸附之時,宋太祖趙匡胤已寂靜無聞,北宋之新主乃宋太宗趙光義 楊業投降之後,趙光義命其復為楊姓,名為業 以其經驗豐富於邊事,趙光義仍使其為代州刺史,賜予右領軍衛大將軍之職,長駐代州抗禦遼國之侵略

太平興國五載三月,楊業於雁門關大敗契丹之軍隊,威名赫赫 雍熙三年,隨師北征,結果遭遇敵軍伏擊 楊業深陷孤軍之境,親率帳下勇士激戰,然而不久,親兵皆陣亡,楊業身受重創 面對敵軍,楊業勇猛無畏,橫刀殺敵百餘人 最後,因戰馬重傷無法行進,楊業力戰至血盡而亡

楊業共有七子,除楊延玉與楊業同陣亡外,最為人稱道的乃楊延朗 楊延朗後更名楊延昭,鎮守邊疆逾二十載,屢次抵抗契丹軍隊的侵擾 楊延昭之子楊文廣,亦為一代名將,在西北與河北一帶守護國境 楊家將歷經三代之勇士奮勇抗遼,後世文人將其故事傳頌為膾炙人口的《楊家將》傳奇

然則,在與楊家軍同時代之將領中,有一家族武功及貢獻與楊家將並駕齊驅,甚或可謂,其功績地位皆優於楊家將 然因其征戰故事未曾為人編寫,故後世之人對其事蹟所知甚淺 此家族,乃北宋初年之曹家將 言曹家將之貢獻與地位踰於楊家將,非空言而已,審覈曹家將之壯績便足以明辨是非

曹家將首代代表英雄,乃在楊家將故事中居於幕後之曹彬 提及曹彬,非等閒之輩,曹彬為後周太祖郭威妃子張氏之外甥,在後周時期與趙匡胤為親密友人與同僚 陳橋兵變後,曹彬治軍嚴明,軍紀嚴整,獲宋太祖趙匡胤信任,在北宋統一戰役中屢建奇功 乾德二載攻陷後蜀,以仁政不濫殺著稱,升任宣徽南院使 開寶七年統領水陸軍十萬,征服南唐,次年降服金陵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際,曹彬晉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師,不久兼任侍中,並作全軍統帥,指揮征討北漢之戰,成功滅亡北漢 後,曹彬奉命北征,屢次於戰場上擊退遼軍,為北宋王朝之穩固立下赫赫戰功,獲後世譽為北宋第一名將

咸平二年,曹彬壽終,年六十九 宋真宗趙恆親自悲慟致祭,每提及曹彬,必涕泣不已 追封中書令、濟陽郡王,諡號「武惠」,並賜其妻高氏為韓國夫人;任命其親族、門客及親校等十餘人為官 後曹彬屢次升遷至太師、尚書令,歷封冀王、魯王

或許是天意,曹彬亦擁有七子,皆為身披戎裝之英勇將士 曹家之長子曹璨官拜殿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久鎮西北,與遼國、西夏等國交鋒數十年,戰功卓著

四子曹瑋征戰四十載,未嘗一敗 其治軍有方,史冊載其「居家寧靜悠然,然而軍啟,智略奇妙,行軍迅捷,難以捉摸」 大中祥符九載,吐蕃李立遵部侵犯,曹瑋於三都谷一戰擊潰其軍,俘斬無數 此後陞官至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 曹瑋壽終,年五十八,追贈侍中,諡號「武穆」 此「武穆」之號與岳飛相同,足見當時真宗心目中其地位之崇高 寶慶二年,繪像昭勛崇德閣,曹瑋成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至第三代曹家將,曹璨之子曹儀,官至耀州觀察使 曹彬五子、吳王曹玘之子曹佾,官拜諸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濟陽郡王,卒後追封沂王

曹彬之曾孫輩中,沂王曹佾諸子皆身經百戰之勇將:其長子曹評官拜指揮使、節度使;曹誘則為次子,官至觀察使、節度使,諡號忠定

歷史總是如此,當時許多英勇善戰的豪傑,或因流傳之力不足,逐漸被世人所遺忘 然而,幸運之子或被文壇巨匠、戲曲大家所關注,經久不衰;又有正統教典,如《三字經》,搜羅古代賢人事蹟,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故事,方得以蜚聲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