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皇貴妃:康熙陵寢裡竟然藏著她

在雍正元年的二月,章佳氏因被追封為皇貴妃,與孝恭仁皇後和康熙帝一同被葬入景陵地宮。雍正對此表示:「當初皇帝修建妃陵是為了讓所有皇妃能夠安葬於此;唯有敏母妃一人被暫時安葬在琉璃花門內,後來再被葬入寶城。現在,我尊重皇帝的意願,把敏母妃葬入寶城。在寶城的皇妃只有敏母妃一人,因此她現在被追封為皇貴妃。」

昔年皇考建設妃園寢,為妃母等殯所。惟敏妃母一位,皇考曾降諭旨:暫安於陵寢琉璃花門之內寶城近處,俟入寶城。今欽遵皇考原旨,奉敏妃母安於寶城內。

皇貴妃敏妃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但雍正將其追封並葬在景陵。這是康熙的意思,然而,雍正這樣做只是一種手段。由於康熙已經去世,即使有人懷疑這不是他的意思,也沒有證據證明。

敏妃在康熙一朝中的最高地位是妃位,大清傳統規定:只有皇后才能和皇上一起被葬在同一座陵寢裡。敏妃作為一個妃子,沒有資格。

即使敏妃被提升兩個級別,成為皇貴妃,仍然不能和康熙同葬,只能被稱為附葬。

這裡是雞湯有毒,我是大叔,敬敏皇貴妃被葬入景陵帝陵已有資格,而比敬敏皇貴妃更尊貴的溫僖貴妃和生育了更多皇子皇女的榮妃,卻只能被葬入妃陵。她究竟有什麼德能呢?

《漢書》中有言:皇帝生母為皇太后,皇帝祖母為太皇太后,適稱皇后。

皇帝的生母在皇帝登基後,可以被尊稱為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則可以被尊稱為太皇太后,這些有這樣資格的人稱為皇后。比如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在順治時只是小小的庶妃,但因為是皇帝的生母,因此在康熙登基後被尊稱為孝康皇太后,死後再加上「康」字,被稱為孝康章皇后,得以供奉於太廟。同樣的,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在康熙時以德妃身份,但是雍正登基後將其尊為聖母皇太后,死後追諡為孝恭仁皇后。

皇帝的生母和皇后有著不同的地位。當皇帝的兒子登基稱帝,生母才可以被尊稱為皇太后,而皇帝在時有親封的皇后,特別是嫡皇后,地位更高。

舉例來說,康熙的嫡皇后孝惠章皇后,就是一位地位更高的皇后。雖然她不是康熙的生母,但她在康熙登基後仍然被尊為皇太后。

另外,撫養過皇帝的人也有資格成為皇后,比如孝靜成皇后。她曾撫養過鹹豐帝,鹹豐帝登基後將其養母尊為皇太后,因此她被後人稱為孝靜成皇后。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何有四位皇后能與康熙合葬了。

與康熙合葬一處的的四位皇后

孝誠仁皇后

康熙結髮的妻子、心目中唯一的「白月光」孝誠仁皇后,出身於赫舍裡氏家族,祖父是康熙幼年四大輔政之首索尼,父親是索尼長子噶布喇,叔父則是索尼第三子索額圖。

孝莊太皇太后為了消除鰲拜的影響,選擇了赫舍裡作為正宮皇后,兩人於康熙十二歲時結婚,雖然在婚前不認識,但二人婚後感情良好。康熙八年,皇后生下了嫡長子承祜,作為康熙實際的長子且是皇后所生,身份尊貴無比。

不幸的是,承祜在四歲時夭折。儘管如此,他從小聰明伶俐,深得康熙的喜愛。

「皇后所生長子承祜方四歲,天性聰慧,上甚愛之」。

康熙失去長子的消息對他和赫舍裡都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但幸運的是,第二年赫舍裡再次懷孕,生下了他們的第二個兒子保成,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胤礽。因為在胤礽出生之前,康熙先後有六個皇子夭折,為了使第二個兒子保成健康成長,他仿照漢人的做法,給他取名為保成。

夫妻二人再次得到嫡子的到來讓康熙非常高興,畢竟康熙受漢文化的影響想要立嫡為皇太子。但是,康熙還沒高興多久,赫舍裡在生產兩小時後就去世了,赫舍裡是大清唯一因難產而去世的皇后。

對於經歷了喜悲交加的康熙來說,妻子的突然去世讓他一時間無所適當,無心于朝政。

康熙對赫舍裡皇后生下的兒子胤礽感到一絲悲喜交雜,既思念已逝的愛妻,又關心這個沒有生母的孩子。他把對赫舍裡皇后的愛轉移到了這個可憐的兒子身上,還親自教育他,並且在他不到兩歲的時候就將他封為皇太子。

康熙對於愛妻赫舍裡的去世感到不捨,想要讓她儘早入土為安。儘管三藩仍然在暴亂,他仍然下令在孝陵附近找到一塊吉地修建地宮,其他的建築可以暫時擱置,只要能讓皇后早日安葬即可。

二十年後,康熙修建的孝陵終於完工,孝誠仁皇后和孝昭仁皇后一同被安葬在景陵。

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的生活其實並不幸福,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並沒有為康熙留下任何的後代,這也顯示出康熙對孝昭仁皇后的敬重,但沒有特別的寵愛。這也與孝昭仁皇后的出身有關。

孝昭仁皇后並不是出身低微,她是勛貴家族鈕祜祿氏家族的成員:

祖父是額亦都,是大清開國五大功臣之一;

父親是遏必隆,是康熙的輔政大臣之一。

因此,孝昭仁皇后的家庭是充滿榮耀的,所以她年輕時便被選入宮中,冊封為妃子。

大清早期,包括康熙的初年,後宮的妃嬪制度並不完善,沒有我們在《甄嬛傳》和《延禧攻略》中看到的那樣完備的妃嬪級別,例如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婢、貴人、常在、答應,以及最低級別的官女子,而一般身份地位較低的宮女被寵倖後也從官女子算起。

康熙初期,後宮的妃嬪級別較為簡單,包括皇后、皇貴妃、貴妃、妃、福晉、小福晉、庶妃。

在康熙初期,後宮的妃嬪等級相較簡單,只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福晉、小福晉以及庶妃等級。例如,佟佳氏是康熙的生母,但因為她的出身較為普通,所以在剛入宮時只是一位元等級略低於小福晉的庶妃。如果不是康熙繼位稱帝,也許佟佳氏在歷史上並不會留下太多痕跡。

孝昭仁皇后在剛入宮就被冊封為妃位,這說明高貴的出身對其非常有幫助。當然,與入宮即皇后的孝誠仁皇后相比不能相比,畢竟孝誠仁皇后是孝莊為了平衡鼇拜而親自挑選的孫媳婦。

鈕虎祿氏的出身並不差,但她沒有被直接冊封為皇后,實際上與她父親額亦都有很多關係:額亦都雖然是順治帝為康熙留下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但額亦都並不像父親那樣英勇善戰,相反膽小怯弱,並在強勁的鼇拜面前選擇依附於鼇拜。

鰲拜獨斷專行,甚至殺害大臣。而顧命大臣遏必隆,雖然不加阻止也不加當局,卻只選擇明智地保全自己。康熙八年,鰲拜被康熙廢除後,遏必隆作為曾經依附於鰲拜的人,自然不會免了。康熙親王傑書等人按照康熙的意願對遏必隆提出指控,討論的結果是,遏必隆總共有十二項罪名,應該被處死,並削除其太師的職位。

但康熙並沒有將遏必隆處死,而是免去了他的重罪,只是將他太師的職位廢除,原本的一等公爵的爵位由他的兒子繼承。康熙對這位國師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如果當初遏必隆能更強硬一些,堅決站在康熙這邊的話,我想康熙去世後的位置真可能是鈕輝祿氏的。

「遏必隆因無結黨之事,所以免其重罪,但是革去太師之職及後加公爵,其原有一等公爵,仍准留與伊子」。

康熙皇帝的皇后孝昭仁,不僅是他的妃子,還是鰲拜的義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康熙如此憎惡鰲拜,因為作為他的義女,康熙自然不喜歡她。

然而,康熙十六年時,鈕祜祿氏被康熙冊封為皇后。為什麼康熙不選擇他更心儀的表妹佟佳,而選擇了鈕祜祿氏?這是因為孝莊太皇太后的意見。

孝莊太皇太后催促康熙將鈕祜祿氏冊封為皇后,是因為當時的大清局勢需要朝政的考慮。作為國家的領袖,朝政永遠比感情更重要。

此外,雖然遏必隆因為叛亂而受到康熙的懲處,但他背後的鈕祜祿氏家族仍然在大清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從十二年開始,吳三桂率領的三藩開始作亂,導致朝廷長達八年的平叛之亂。為了保持滿洲貴族內部的團結,康熙採納了孝莊太皇太后的意見,冊封鈕祜祿氏為皇后。

康熙皇帝封孝昭仁皇后為皇后後,她確實展現出了母親之於天下的楷模態度。她主動要求康熙為她的家族修建家廟,康熙也同意了並親自撰寫廟文。康熙如此重視這件事,是因為通過這樣的舉措告訴了滿洲貴族,朝廷並沒有忘記他們。這樣一來,這些八旗子弟就更加忠誠地為朝廷效力。

不管是孝誠仁皇后還是孝昭仁皇后,對康熙的建功立業都有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但孝昭仁皇后只在後位的半年時間就病逝了。當孝昭仁皇后病逝時,康熙的帝陵仍未完工,直到康熙二十年與孝誠仁皇后一起被葬入景陵地宮。

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該以輩分的稱呼為康熙「表哥」,因為佟佳氏的父親佟國維是康熙的舅舅。她被譽為「天下第一夫人」。

佟佳氏出身不高,出身於漢軍正藍旗,但因為她的姑母孝康章皇后和伯父佟國綱,她的家庭被提升為大清貴族中的鑲黃旗。

她在康熙十五年入宮,當時只是一位格格;翌年,在康熙第一次大封六宮時,她被封為貴妃,仍然受到康熙的寵愛。

孝昭仁皇后去世後,作為貴妃的佟佳氏成為實際上的後宮領袖,負責六宮事務;在康熙二十年,她在康熙第二次大封六宮時被封為皇貴妃。

諮爾貴妃佟氏。毓生名閥。協輔中閨。溫惠宅心。端良著德。凜芳規於圖史、夙夜維勤。表懿範於珩璜、言容有度。茲仰承太皇太后慈諭、以冊寶、進封爾為皇貴妃。

佟佳氏出身高貴,能力出眾,且受到康熙的寵愛,所以成為皇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康熙因失去兩位皇后,認為自己「克妻」,因此不再封皇后。

佟佳氏曾生下一位公主,但很快就夭折了,之後再無生育。由於心疼佟佳氏並信任她,康熙將烏雅氏所生的皇四子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

胤禛後來成為了雍正帝,他非常感激養母對自己的教養,即使登基後仍然讚揚養母的美德;此外,宜嬪郭絡羅氏所生的皇五子胤祺也曾被送到佟佳氏的宮裡撫養過一段時間。

這需要康熙的信任才能讓佟佳氏撫養別的妃嬪所生的兒子。

但是在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病重,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嫡母)非常同情她,並想到佟佳氏多年來撫養皇子的貢獻,以及孝昭仁皇后去世後多年六宮無主的情況,因此向康熙下了一道懿旨:讓康熙將佟佳氏封為皇后。

七月初九,康熙對佟佳氏下了封皇后的命令。由於佟佳氏的健康情況十分不佳,為了讓她能在冊封皇后前得以成為皇后,封皇典禮因此晝夜進行準備,並在七月初十舉行。但是,不幸的是佟佳氏在當天下午因病去世。

她成為了整個大清朝在後位上擔任皇后的時間最短的人。

康熙對佟佳氏的去世感到悲痛,下令以皇后的地位葬她。

孝恭仁皇后

康熙皇帝在任期間冊封的前三位皇后,都是他親自選定並冊封的。唯一一位「母憑子貴」的皇后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因為她的兒子胤禛繼承了皇位,才有資格與康熙共葬。

烏雅氏來自滿洲正黃旗,她的父親是一位參領。烏雅氏是通過選秀進入宮廷的,一開始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妃嬪(有的說法是她是孝懿仁皇后的宮女),後來被康熙寵幸,生下了胤禛。

烏雅氏共生了六個孩子,是康熙生下孩子最多的妃嬪之一。不過其中有兩個夭折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康熙是比較寵愛烏雅氏的。

因為烏雅氏的長子胤禛生長時地位不高,所以不能由她親自撫養皇子。胤禛就被送到孝懿仁皇后那裡撫養。後來,因為烏雅氏又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夭折)和三個女兒(只有一個長大成人),所以沒有精力去關心在別宮撫養的胤禛。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女。後事聖祖。康熙十七年,世宗生。十八年,為德嬪。二十年,進德妃。世宗即位,尊為聖母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

烏雅氏對自己的幼子胤禵特別寵愛,但對胤禛則持有冷漠的態度。生母如此偏心,胤禛怎麼不會感受到呢?在康熙統治期間,烏雅氏是德妃,在康熙病逝後因數貴,成為太后。

烏雅氏在康熙病故後非常悲痛,不願飲食,曾想與康熙帝一起殉葬,但在大臣與雍正的勸說下,終於放棄了這個想法。雖然雍正已經登基稱帝,但九王之爭仍在繼續,雍正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徹底除去敵人。即使胤禵是自己的同母弟弟,但因支持皇八子胤禩爭奪,與雍正相抗,最終被雍正軟禁起來。

烏雅氏的死亡原因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她因為不能見到自己的小兒子,而與柱子相撞致死,因此雍正被指控“逼死生母”。然而,雍正在後來的《大義覺迷錄》中為自己辯解。

事實上,烏雅氏的死因令人困惑,她在康熙去世不到半年就去世了,從發病到死亡不到兩天的時間。

烏雅氏生前與已經繼承稱帝的雍正關係緊張,她拒絕搬到太后住所的宮殿,拒絕接受雍正給她的徽號等。在烏雅氏去世後,雍正讓生母接受了她原本不願接受的一切。

烏雅氏去世後並沒有立即下葬,因為康熙的棺木還停放在景陵的隆恩殿內,直到雍正元年八月十八日,烏雅氏和康熙合葬于景陵。

被雍正「硬塞進」景陵的皇貴妃

除了四位皇后外,還有一位皇貴妃章佳氏也和康熙一起葬身景陵。

根據大清的規矩,皇帝和皇后的陵墓應該葬在一起。雍正率先將一位皇貴妃葬入景陵,這是破祖制的行為。

雍正經過了九王爭奪皇位的艱辛,為什麼他敢違背祖制將一位皇貴妃葬入景陵呢?敬敏皇貴妃在康熙時期的最高地位是敏妃,而且她的出身並不高,是包衣出身。

雍正將敏妃追封為皇貴妃,是為了表彰他的忠心兒子胤祥。胤祥是敏妃的唯一兒子,他與雍正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在康熙晚年九王奪嫡時唯一支持雍正的兄弟。在雍正登基後,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並任命為議政大臣,因此雍正將敏妃追封為皇貴妃是為了表彰對胤祥的重視,並使其對自己更加忠誠。

章佳氏是康熙朝的一位妃嬪,她生下了一子二女,因此可以看出康熙對她還是有一定的好感的。雖然不能算是特別受寵,但與那些沒有生過子女的妃嬪相比,她的地位已經很不錯了。章佳氏是一位溫柔善良的人,在她病逝後,康熙賜予她追封為「敏妃」。

在章佳氏去世不到百日,皇帝的三子胤祉竟然自作主張剃髮(按照大清的規矩,如果是妃嬪去世,皇子和王公大臣是不能剃髮的),康熙非常生氣,下令將胤祉關押在宗人府。

對於胤祉最終的處理是:康熙革除了他的郡王爵位,降為貝勒。不管康熙有多喜歡章佳氏,在他的統治期間,章佳氏最高的地位就是敏妃。敏妃沒有想到自己在病逝後二十多年後竟然會升兩級,被追封為皇貴妃,並且有與康熙同葬景陵的待遇。

這說明生養兒子對妃嬪來說是一項重要技能,正是因為她生了一個好兒子胤祥,大清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的心腹,所以才會有如此死後榮耀。

康熙是大清帝國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大清繼關之後的第二位皇帝,他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非常多,例如鰲拜的叛亂、三藩之亂和黃河等等,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解決,更何況康熙還很年輕,不需要急著修建陵寢。

然而孝誠仁皇后的突然病逝,讓康熙不得不提前選擇萬年吉地並開始修建陵寢。二十年後,康熙的帝陵終於初步完成,孝誠仁皇后和孝昭仁皇后得以被葬入其中。

當康熙陪著孝懿仁皇后逝世,也將其葬入了景陵地宮。在佈局自己的陵寢時,康熙並沒有留下位置給敬敏皇貴妃,因為根據規矩,敬敏皇貴妃應該被葬入妃陵。然而,雍正繼位後,下令將敬敏皇貴妃附葬于景陵地宮,因此人們一般認為敬敏皇貴妃是由雍正“硬塞”進入景陵的。

不管是否是康熙的意圖,敬敏皇貴妃能夠與康熙合葬一處,確實是無上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