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楊家將齊名的呼家將

論及呼家將於《宋史》一書中,呼延讚傳可見一斑。呼延讚之父乃呼延琮,曾在後周時擔任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讚有四子:呼延必興、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顯。

而關於呼家將的故事,小說與評書層出不窮:如《述呼全傳》、《呼楊聯軍》、《小將呼延慶》、《呼延慶拜祖墓》、《呼延慶比武》、《呼延慶初出茅廬》、《呼延慶北征》、《呼延慶西伐》、《呼延慶入京》、《呼延慶領兵》、《楊家將傳》等,評書界稱之為金呼家,銀楊家,並有呼楊高鄭之謂。

《宋史》記載,呼延讚少年時身為勇猛騎兵,太祖因其英勇,賜予東班長之職。在征討後蜀時,他身居前線,身中數次重傷,因戰功獲升副指揮使;攻打太原時,他率先登城,攀堞墜地數次;隨崔翰守衛定州,獲升馬軍副都軍頭。

也就是說,呼延讚在北宋建國之初僅是個低階軍官,在北宋統一戰事終結時,也只是一位在前線英勇拚命的中階將領。

然而,呼延讚之所以名揚四海,或許與他的勇猛及異趣相關。呼延讚勇往直前,於戰場上悍不畏死。他全身刺上赤心殺賊四字,並要求妻妾與僕人都要刺上,所有兒子則在耳朵後刺有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以此彰顯忠勇之志。

再者,呼延讚力量過人,武藝高超,他熱衷於自創兵器及奇特裝扮:身披盔甲,握鞬揚鞭馳騎,舞鐵鞭、棗槊,在廷中迅速穿梭數次,練習破陣刀、降魔杵,頭戴鐵折巾,兩側帶刃,皆重達十餘斤。其他另有一些奇趣,如嚴寒之際,以冰冷之水灌溉幼子,期望這些孩童長大後能身體強健,超越常人;又如當兒子生病時,呼延讚會從自己的大腿割下一片肉熬湯療病。

讚勇猛果敢,悍不畏死,常言願戰死沙場。他遍刺滿全身「赤心殺賊」字樣,要求妻子、孩子及僕人皆如此,並為諸子耳後特別刺上「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字句。練習破陣刀、降魔杵,戴鐵折巾,兩側帶刃,皆重達十餘斤。他披紅頭巾,騎赤馬,裝束狡猾怪異。性格狡黠粗俗,不近人情,寒冬時以冰水灌溉幼子,期望他們長大後能抵禦寒冷,體格強壯。當兒子生病時,讚會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熬湯治療。讚逝世後,其子必顯獲擢升為軍副都軍頭。

《宋史》亦載:宋太宗端拱二年,呼延讚任富州刺史。淳化三年,晉升為保州刺史兼冀州副都部署。雖然他在戰場上英勇無畏,但非將材,統御之才欠佳,故調任遼州刺史;治理亦無方,對於治民無能,再被降為都軍頭,兼任扶州刺史,並加授康州團練使。

可見,《宋史》對呼延讚的評價僅止於一位武將,晚年多擔任宮廷護衛等武職。呼延讚一生至宋真宗鹹平三年方告終。

宋真宗鹹平二年,呼延讚隨駕至大名府,擔任行宮內外都巡檢。真宗曾任命一些軍官,他們均憑借自身功績,或時常喧譁不已,惟讚獨立上前表示:陛下賜予月俸百千,然所需尚不足半,實感榮幸至極。愧無以報國恩,不敢再求升遷,恐福祿過盛,反招致禍患。說畢,再行拜謝,群臣皆嘉許其知道分寸。

可見,呼延讚雖粗豪,卻不失為一位忠誠的臣子。

關於呼延讚擁有一根禦賜的鋼鞭,既可用以懲治昏君,亦可打擊奸臣,因而被封為「鐵鞭王」等傳說,僅僅是評書所演繹的故事。

《水滸傳》中,雙鞭將呼延灼號稱河東名將呼延讚嫡系後裔。

呼延讚後世並未展現卓越的將才,然而其曾孫呼延慶,在宋徽宗時期曾任平海軍指揮使,且據載,呼延慶乃為外交奇才:善於各國語言,博學多識,因而曾多次出使金國,談商聯金攻遼之盟。

然而評書與戲曲中對呼延慶的描述大相徑庭,言其祖父乃呼延丕顯,父親呼延守用,叔父呼延守信。當年呼家因龐文太師的陷害,遭受滅門之禍,家族三百餘口魂斷同地,堆砌成一巨大肉丘之墳。僅呼延守用、呼延守信兩兄弟幸免於難。為了消滅出賣國家、禍害百姓的奸臣龐文等人,並為家族報仇雪恨,呼延慶與兄弟呼延平、呼延明等,在結拜兄弟孟強、焦玉、岳鵬、楊文廣、朋友袁智、李能的協助之下,並獲得包拯、寇準、楊家將等支持,終於完成了復仇大業。呼延慶被皇帝封為忠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