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武俠故事常被貼上「膚淺」「爽文」的標籤,這是很常見的誤解。事實上,武俠故事的核心看點在於主角懲奸除惡,或是「扮豬吃老虎」,這些確實與現今的網絡爽文有相似之處。然而,金庸曾經解釋過,他寫武俠故事的初衷是為了宣揚俠義精神,其故事主旨在於「俠」,而非「武」。
金庸筆下最為代表性的俠客,就不得不提及「射鵰三部曲」當中的靈魂人物-郭靖。
本文所提到的人物是指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的「歐陽鋒」。歐陽鋒作為「三部曲靈魂人物」之一,他的存在感極強。然而,金庸先生在書中卻將他的結局一筆帶過,沒有進行詳細的描寫。最後一次襄陽大戰中,歐陽鋒的兩個愛徒大小武的去向令人迷惑,而郭靖之死是否與他們有關也是個謎。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出現過許多武功高強的人物,但是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莫過於郭靖和楊過這兩位兄弟。儘管他們手握絕世武功,但在小說的情節裡卻經常陷入险境,面臨生死考驗。有人認為,在此情況下,他們的死亡與叛徒並無關聯,因為即使是武功高強之人,也難以抵擋千軍萬馬的攻擊,這一點毫無疑問。
然而,在金庸的世界觀裡,這樣的說法卻未必成立。這是因為,在他的小說裡,除了武功之外,還存在著人性的因素,包括忠誠、背叛等等。這些人性的因素可能對武功高超的人物造成致命威脅,導致他們失去生命。因此,即使是身懷絕技的大俠,也不能完全避免死亡的風險,尤其是在面對背叛的情況下。
總的來說,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武功高強的人物都不是不死之身,他們也會面臨許多危險。但是在金庸的世界觀裡,人性的因素可能會對他們造成更大的威脅,進而導致他們的死亡。因此,叛徒的存在是一個可能的致死因素,不能輕易忽視。
楊過曾經證明了一位武林高手如何左右戰局,他單憑個人實力擊敗金輪法王,並以飛石擊殺蒙哥大汗,從而助襄陽守軍成功守住襄陽城。因此,若要論及武林英雄,郭靖也同樣能夠胜任,其彈指神通能力的威力不亞於楊過。
金庸在描述襄陽大戰的最後一次時,提及了一個相當冷靜的結果。根據他的描述,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並且「屠龍刀不知下落」。而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雖然想盡全力趕去救援,但已經為時已晚。
顯然地,有數位人物應留在襄陽,而他們包括不僅郭靖夫婦及郭破虜,還有郭襄。然而,郭襄位於西川地區,可能在尋找楊過,或是執行某項任務。同樣地,郭芙與耶律齊也必須安撫丐幫的難民,因此不留在襄陽也合理。然而,為何大小武兄弟沒有留在師父身邊,則是令人困惑之處。
有可能您認為,即使「大小武」留在原地,也無法發揮其能量,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請注意,您或許低估了他們的潛力。
在「十六年前」的情節中,大小武已經習得不輸眼前敵人的武功。例如,在面對霍都時,兩兄弟學會了兩大神功。原著寫道:「武氏兄弟又驚又怒,雖然他們赤手空拳,卻毫不懼怕。武敦儒左掌橫劈,使用著降龍十八掌的招式;而武修文右手下垂,食指微曲,只要對手發動攻擊,他就會用一陽指進行還擊。霍都見到這兩人的姿勢凝重,也未敢輕忽對手。」
「假以時日,不說他們能做到堪比五絕,至少起點也比一般習武之人要高了」,意指練武時間久,「他們」能夠成為媲美武功高手五絕的人物,甚至起點比一般習武者更高。基於這樣的修為水平,「他們」有潛力成為郭靖身邊重要的戰鬥力,但為何他們沒有投入相關戰鬥事務呢?
唯一的解释是,他们逃走了,并且郭靖的死可能与其中一人,即武修文有关。
在襄陽大戰中,有逃兵之事。換句話說,大小武很可能沒有跟隨郭靖一同堅守城池直到最終戰勝。但大小武的遭遇及後續發展可能各異。
即便他們兄弟二人都被視為草包,卻不能自動推定他們總是義結金蘭。早年為了爭奪郭芙,他們就曾幾乎反目成仇。未來若再有所爭端,他們兩人之間再次起伏也並不排除可能性。
關於「謀害郭靖,求得生路」這件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立場。
可以確定的是,武修文在《倚天屠龍記》中未死,因為他的後代武烈在故事中登場並對主角張無忌造成威脅。武修文被描述為一個奸惡之人,以「上樑不正下樑歪」的觀點來看,他的行為可能對後代產生影響,例如武烈。
假如在當年郭靖之死事件中一定要找出一位「背叛者」,那麼他身邊最親密的徒弟武修文便是最有可能對他進行「背叛」行為的人,除了家人之外。
就武修文是否背叛了郭靖一事而言,目前並無具體證據顯示此一說法的確切可信度。同樣地,也未能確定武修文與武敦儒兄弟是否最終發生了反目事件。因此,這些指控與說法在專業判斷上均缺乏明確依據。
在《倚天屠龍記》的連載版中,提到了武修文的後人及一位江湖隱士,這是很明顯的事實。
一名江湖隐士:虽然连载版故事存在许多漏洞,常出现前后设定脱节的问题,但那依旧是最原汁原味的金庸故事,其中蕴藏着金庸最初的构思。
您或許尚未得知,《倚天屠龍記》連載版中的主角張無忌,曾學習過一套極具傳奇色彩的掌法,即「降龍十八掌」。
在《連載版第二十一回》中,主角張無忌使用一套掌法成功擊敗了賀老三。當時的他只是個毛孩,卻能夠擊敗一位成年人,這引起了旁觀的武當群雄的驚訝。在眾人的詢問下,張無忌才公開這套掌法的由來。
原著中提到一位義父表示武林中已失傳已久的掌法,稱之為「降龍十八掌」。義父曾向作者透露,他只習得其中三掌,是從一位江湖隱士那裡學得。然而,他認為掌法的變化並不十分貼切,懷疑其中的真正奧秘仍未揭露,甚至該隱士也未能領悟其中的真義。
「降龍十八掌」是丐幫幫主的專屬神功,雖然部分幫眾可以從幫主那裡學到一兩掌,例如黎生所學的掌法。但想要學得三掌以上絕非容易,甚至可以說,除了郭靖身邊的人,沒有人有機會接觸到三掌以上的高層次降龍十八掌技巧。
在當年英雄大會上,武修文使用了一陽指的技巧,而武敦儒則使用了降龍十八掌。這兩種武功偏重不同,如果認為這個隱士是武敦儒,一切問題就都可以解釋了。儘管當年他曾經當過襄陽逃兵,但他並沒有參與弟弟的「謀害師父」計劃。因此,即使多年過去,他仍然深感愧疚。他看到年輕的謝遜很有天賦,因此傳授武功給他。
當年的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爆發時,大小武並沒有與郭靖並肩作戰的原因,在此過程中兄弟二人已經反目成仇。這解釋了為何後世武林中只見武修文的傳人,卻不見武敦儒的傳人。如果劇情是如此發展,書中的所有細節和線索都將得到解答,並相互串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