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包容的盛唐氣象?

唐朝是一個開明包容的時期,這種包容不僅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還體現在政治環境和對兵權的態度上。在隋唐統一之後,唐朝向天下宣告,只有你願意效忠大唐,便可在此謀取功名,此刻唐朝並沒有「華夷之辯」或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說。唐朝的恢弘,不僅僅在於其地域,更在於它接納並融合了各個文化,確保了王朝的繁榮和穩定。

唐太宗李世民充滿著胸懷四海的氣度,讓四面八方的少數民族紛紛歸順投降,並以自己為大唐的子民感到驕傲。他們稱李世民為「天可汗」,感謝他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這些來自不同民族的胡人不僅在唐朝內部能夠像唐人一樣生活,還可以出仕做官,建立功勳,成為朝廷重臣。例如,突厥人阿史那·社爾娶唐朝公主,隨侯君集滅高昌,並在多次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被封為畢國公、鎮軍大將軍,在其去世後也陪葬在昭陵。同樣地,鐵勒人契苾何力娶了唐朝的宗室女性,也隨著李勣一起滅亡高句麗,在這次成功的戰爭中表現卓越,因此被授予鎮軍大將軍和涼國公的頭銜,在他去世後也被安葬在昭陵中。到了唐玄宗的盛世時期,大唐文化頂峰已經達到了最高點。值得注意的是,手握天下精銳部隊的邊軍將領,竟然都是外族胡人。
一、高仙芝 ─ 安西都護與四鎮節度使: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年幼時跟隨父親到達安西,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他二十出頭就被升為將軍,官階與他的父親一樣高。後來,他平定達奚部的叛亂、滅掉小勃律國、擊破揭師國,並進攻石國,生擒其國王和部隊,聲名狼藉。而他最著名的戰役應該是怛羅斯之戰。在這場戰役中,高仙芝帶領精銳部隊翻越帕米爾高原、穿越沙漠,歷經三個月的艱苦行軍最終抵達大食,在那裡與當時正在全面擴張的阿拉伯帝國展開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對決。

二、安西都護 ─ 四鎮節度使的高仙芝: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年幼時隨著父親來到安西,展開了他的軍旅生涯。他二十多歲即升為將軍,與父親的官階相當。稍後,他平定了達奚叛變、消滅了小勃律國、擊敗了揭師國,還發起了對石國的進攻,生擒了國王及其部隊,成為了一名英勇的將軍。然而,高仙芝最著名的一戰應當是怛羅斯之戰。在這場戰役中,他領導著他的優秀部隊,翻越帕米爾高原、穿越沙漠,歷經三個月的艱苦行軍,最終抵達大食,並與當時正在全面擴張的阿拉伯帝國進行了一場決定國勢的正面戰役。
哥舒翰,是一位出生於龜茲的年輕人,年輕時性格豪邁不羈,心懷俠義,愛好痛飲。在他父親過世後,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志向,加入河西軍隊從軍。在軍中,哥舒翰素有仗義疏財之名,深受部下敬重。在河西時期,他多次與吐蕃軍隊爆發戰爭,而且屢建奇功。他在青海湖中的龍駒島上建起應龍城,使得吐蕃不敢再接近青海湖。此外,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他便攻陷了吐蕃的重鎮石堡。
三、單于都護府都護李光弼:李光弼是契丹人,從小就表現出沉穩嚴毅的性格,尤其擅長騎射,且對《漢書》情有獨鍾。他治軍極嚴,並且兼具謀略智慧。在平定安史之亂時,李光弼的功勳不亞於郭子儀。
四、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安思順是一位西域粟特族人,曾在邊境駐守長達四十年。他的上級官員包括郭子儀和李光弼,而在部下中擔任小官的則有他們。
五、西域勇士安祿山成為節度使

安祿山是西域康國人,年輕時逃離突厥,投奔大唐。他勇猛善戰,在戰爭中展露頭角,並且屢建奇功,從此揚名立萬。後來,他被任命為平盧、范陽和河東三鎮的節度使,同時被封為東平郡王,負責鎮撫東北地區。安祿山的麾下還有一位大將史思明,他也是西域史國的胡人。

可惜,安祿山和史思明卻制造了安史之亂,結束了唐朝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