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中,當帝王探訪生病的重臣或者重要人物時,一旦發生任何榮耀的事情,史官就會將其盛況記載下來,對於因病逝的重臣,帝王也會悲痛欲絕,史書也必定完整記錄。
當我們瀏覽兩部唐朝史書及《隋唐嘉話》時,會發現許多關於「君臣相敬」的事例,例如李勣公李勣這位英國公,充分顯示了唐朝皇帝對感情的「特別重視」:當李勣生病時,李世民甚至剪下他的鬍子作為藥引;當李勣因從馬背上摔下而傷及足部和頸部時,李勣最終不治身亡,唐高宗李治非常悼念他,輟朝七日,並為他安排喪禮,甚至登上樓台高聲慟哭,目送靈車離去,又為他設置豐盛的祭奠。
在历史上,李家父子对李勣的关爱可以称得上是「情深意切」。历史书籍中还有很多关于李勣得病、摔落马背后皇帝亲自探望和赠予御马的记载。然而,对于病患十二年的胡国公秦琼,睿智英武的唐太宗李世民似乎完全无动于衷。他既不去探望,也不派遣御医前来医治。所谓给秦琼倒下药汤配给御医的说法,纯属网文移花接木、捏造事实,正史和唐人笔记中都没有任何记录。
各位讀者諸君熟悉隋唐歷史,應該都知道秦瓊與李世民之間有密切的關聯。從加入唐軍的那一刻起,秦瓊就成為了李世民的麾下。後來,他更成為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當年,高祖讓秦瓊辦事,太宗早已聞聲其勇武。因此,他對秦瓊禮遇有加。從鎮守長春宮開始,太宗就任命他為馬軍總管。」
李淵受到皇帝禪讓後,李世民被封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和進秦王,在擔任雍州牧期間,武德七年李世民被提拔為太尉,並擔任了陝東道行台子尚書令、鎮長春宮和關東兵馬的領導,並擔任被節度的職務。之後,他還被追封為左武候大將軍和涼州總管。
「鎮長春宮」並非一項使命,而是一種待遇。這也是李淵當年對李世民的一種特殊賠償,即給予他自己的領地和宮殿。簡單來說,李淵建造了「金鑾殿」,而李世民建造了「銀安殿」。秦瓊是李淵撥給李世民的主要幫手。
玄武門事件發生前,尉遲敬德和秦瓊的身份差異極大。秦瓊是一品翼國公、正二品上柱國,而尉遲敬德只是秦王府特別任命的從四品武官,不在朝廷官員編制之內。尉遲敬德曾有建功立業,授予秦王府左二副護軍職位。當時,秦王府除了朝廷主管外,還設有左右六護軍府和左右親事帳。護軍府的護軍各一員,職位為從四品,負責領導統率軍隊護衛秦王府;副護軍則有兩人,職位為正四品。
如果以秦王府的士兵比喻成一個保安團隊,那麼尉遲敬德可說是其中一個中隊的副指揮官。在秦瓊被封為翼國公(改封胡國公是在秦瓊過世一年後的貞觀十三年),還未受命授予上柱國的時候,尉遲敬德已經被李淵正式任命為「秦王右三統軍之一」。然而,這和被視為「私兵」「府兵」隊長的尉遲敬德身份是不同的。
李世民於貞觀十二年時,接見了國公秦瓊。而在顯慶三年,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則與國公尉遲敬德見面。然而兩位國公所受到的對待卻有所不同。
尉遲敬德和秦瓊一樣都是國公,但待遇卻不同。秦瓊是「開國公」,李淵授予他三千戶食邑(見《唐六典·尚書吏部》)。到了李世民時期,他只剩下七百戶食邑(被稱為「食實封」)。尉遲敬德則不是唐朝開國戰爭中被封國公,但他的食邑比秦瓊多六百戶。
李世民登基後,針對開國公的食邑進行了大幅裁減。這種做法不僅是拆東牆補西牆,也讓原本完全沒有食邑的尉遲敬德,在一瞬間獲得了1300家食邑的福利。他更得到了一萬匹絹,齊王府的財帛器具,全新的宅邸及各種方便之處,完全得到了皇帝的優遇。
尉迟敬德逐渐走上高峰,而秦琼的境遇却逐渐走下坡路。这就像大公司更换董事长后,老工人们被调动岗位、降职降薪,而新晋精英们却飞速晋升。秦琼深知自己已经被李世民边缘化了,他的职位「左武卫大将军」与尉迟敬德之后的涇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以及同州刺史等高官相比,所得钱财仅相当于十六衛大將軍的工资水平。
李世民統治時期,所有曾立下建國功績的將領都被授予土地領地:程咬金被任命為瀘州都督兼普州刺史,而段志玄則被任命為金州刺史。
段志玄身患重病(床疾),太宗親自前來探望,悲傷地告別,隨即辭世。太宗此舉被視為體恤感傷,哀痛發洩,悲傷之情表露無遺。另一方面,秦瓊患病長達十二年,但李世民卻並未打聽疾病的情況,也沒有多加關注。這種冷靜的態度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有些奇怪,但經過對唐書及歷史資料的研究後,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所體現的高明政治智慧:秦瓊自行稱病不朝是為了避免加重政治矛盾,而李世民不予干涉則是出於宽厚的仁愛之舉。
李世民對李勣的待遇相當優厚,但是內心卻不無懷疑之念。有一次太宗身體不適,對高宗說:「你對李勣不夠關照,我現在要責罰他。等我死後,你要將他任命為僕射,讓他感受到你的恩惠,並且引導他盡心竭力。」李勣被貶為疊州都督。
為了避免李治繼位後對李勣無可賞賜,李世民貶黜了他的官職,以防感情用事。李勣在貞觀二十三年經歷了類似的危機,而秦瓊在武德七年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情況:當時秦瓊已經是翼國公、上柱國,作為異姓功臣,勛、爵皆已高達巔峰,若再立新功,李世民恐怕便得封他為郡王了吧。
唐代有異姓欲被封為王,必須被授予新的姓氏;不能像後來的郭子儀那樣,同時保留原有的宗姓和繼承王爵的權利。
李世民經歷玄武門之變後,不可能對異姓封王有任何寬容,因此,秦瓊的處境十分危險:只能被降職或處死,沒有任何獎賞可得。
如果坐在李世民的皇位上面的人是劉邦或者朱元璋,那麼這個難題就會輕易地解決了。但是,宋太祖的英、武、聖、文、神、德三帝——趙匡胤,可能就會有些困難。在武德七年或者貞觀元年,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與翼國公上柱國秦瓊如何相處,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
經過仔細觀察《唐六典》和《唐會要》後,我們可以發現開國之君所面臨的危機不僅是環繞其身,而且連上柱國的稱號也相當引人注目。在《唐會要》中,「上柱國前代勛稱八柱國者,品為先,宜峻寵章句,自是以後非特恩澤,不限累敘。」這句話說明了在唐朝,先代八位柱國的品級極高,尊崇的程度甚至可以媲美開國之君。自此以後,上柱國的地位不僅受到特殊的恩賜優待,而且不受任何限制地享有相應的爵位和榮譽。
李淵和楊堅都是出身名門世家,李淵出生於八柱國之家,而楊堅則是關隴勛貴。儘管兩者背景有所不同,卻共同擁有文治武功的才華,成為了唐朝的名將。除此之外,楊堅的出生並不比李淵高貴,而且楊堅得到了「九錫」的恩典,和李淵「受禪」時差不多。雖然唐朝的上柱國沒有得到九錫的待遇,但李淵和李世民並不會對功臣加封九錫等類似的禮遇。
秦琼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而他唯一的选择,就是伪装生病回家。他作为一名都督和刺史,这样做绝对是不可能的。
江山一度由大將軍所定,然而大將軍並未為所欲為。若發生慘劇,皇帝有責任,但也不見得大將軍沒有罪過:逆境中堅持前進,勝過匆忙中退縮,秦瓊深悟此理,李世民也同樣體認。
「秦瓊生病」、「李世民遗忘」,这正是二人政治智慧的巅峰表现。与其在朝堂上相互猜忌,还不如在江湖上相互遗忘。
貞觀十二年,李世民終於可以放心了,因為秦瓊離去了。儘管他沒有哭泣,但還是給了秦瓊極高的禮遇:『太宗特命所司於其塋立石馬,旌其戰陣之功焉。』
在唐朝時期,石人石馬的墓葬是當時最高規格的葬儀,代表著極高的功績和地位。然而,在貞觀十一年,李世民制定規定,只有建立了蓋世奇功的皇族才能獲得這種特殊的葬禮待遇。秦瓊是唯一一個打破了這個規定的非皇族功臣,讓他得到了這種特別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