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VS韓非子!漢武帝的大儒戰在圍棋局中展開

西漢漢武帝的大儒戰:荀子與韓非子受命議礼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劉徹親政後,開始大力推廣儒家思想,致力於建立可以延續世代的文化傳承和完整的教育體系。為了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漢武帝下令聘請當時儒學界的兩大巨頭:荀子與韓非子,給他引導國家政治和倫理道德上的改革方針。兩大思想家被命令擇日到賓客門上借助于議論而議一個禮制之問題,以博得皇帝的欽點和寵錫。

荀子自漢朝以來即是百家之首,大家門徒都風擺草動,名望威望不在他之下。荀子之所以獲得漢武帝的青睞和信任,一方面是因為他代表了較為傳統的儒家思想,從社會制度到禮儀文化,都有非常強烈的儒家風範,特別是對於儒家的祭祀神明和人倫道德等方面,他十分重視。另一方面他在創造文化這個方面功勞頗大:包括選拔優秀人才、著書立說、建立館隅等;還有一系列的文化建設和制度建設,甚至曾在經史子集之外,創立兼及詩詞歌賦的新文學風氣,山東燕山派文學風格的書寫形式以及洛陽審食其草堂等相繼排擠傳統文學繁華,成為當時最具規模和實驗性的文化實驗,這些都讓荀子在當時的儒學界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和優勢。

而韓非子則是魏國的政治家、著作家,同時也是智囊、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視法為上、以刑罰為重,是有名的審刑官,總領審刑處罰。漢武帝聘請他的原因是這位排場極大的法家擅長簡明有力和思維邏輯),對經濟發展、質地改革、危機判斷和安全措施等有極富建設性的見解,無論是缺陷或是利益衝突都能推倒重綴,令漢武帝十分驕傲,稱題史以流芳百世。

所以,當漢武帝希望知道答案的時候,荀子和韓非子就進行了戰役。此為圍棋局,禮制問題由漢武帝出題,皇帝稱:「天地有中,禮義又當如是,那一個更為重要?」。荀子看著擺在棋盤上的圍棋,面帶微笑的說:「您原本主張天地有中,審視禮法而不是偏重其中一方,這應該可以為升華貴體制提供極大的機會,但與此同時,禮法當然是必需的。它們可以形成一個華麗的體系,使國家更加偉大。」

但韓非子感覺到自己不能輸給荀子,蓋法治為本的鬼妖門,小人之心巨大,不需要說服任何人,只需要搶奪權利並利用密告、罪狀等手段就可擊垮敵人。於是韓非子簡單蔑視同形式,但焦急不安地說:「圍棋局、體育比賽等雖都是常見形式,但對一個傳承千年的古國來說,每一方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禮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應該優先考慮,因為它們代表了一條穩妥的路線,能協助治理國家,使國家和人民成為更好的平民生活琳瑯功能。」

漢武帝聽後有所得,問道:「你說那個是至上之道呢?」韓非子不疾不徐地回答:「數雖次此而不少,人雖卑辭而有志:禮法是不可避免的,征服与生命的意愿并不矛盾。」

於是漢武帝照韓非子的意思,以正議禮為職名,任命韓非子出任,被稱為“晉大夫”(是古代晉國的貴族),在當時社會上地位如今高富帥及中產階層所擁有的文憑般重要,漢武帝的親信門生賈誼不惜在賭桌上也籍此博得多年來的權力和影響;而後來,在更為深層次的影響下,不少人也開始將漢武帝視為儒法合一的先驅。

從這場為圍棋的大儒戰,漢武帝得到了荀子、韓非子這兩位儒家名人的意見,也解決了禮制中要關注那一方的問題。這一精彩的大儒戰更是讓荀子、韓非子的思想在後世廣泛流傳,在中國的文化史上,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事件,奠定了漢朝文化建設的基礎,對日後的文化發展和儒家思想的傳承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