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球5大科學迷思,你可能一直被騙!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火車頭,藉由科學的進展,我們能夠更了解這個世界,並突破以往的框架。然而,在科學的道路上,有些觀念深植民心,被廣為接受,卻完全不符合科學的真相。本篇將帶你盤點全球5大科學迷思,你可能一直被騙!

第一個科學迷思:月球上有人類的腳印

於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讓人們為之驚嘆不已。然而,不少陰謀論者開始質疑這一事件的真實性,認為月球登陸是美國政府的一場騙局。他們指出,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層的保護,仍然存在著月球上人類的腳印是不可能的。然而,這完全是一個誤解。當時的阿波羅宇航員穿著特殊靴子,在混合泥土與硅塵的月球表面下留下了痕跡。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也曾公布過高解析度的照片,清晰顯示出月球上的腳印,切實證明這一歷史性事件的真實性。

第二個科學迷思:閃電永遠不會擊中同一個地方

閃電通常被認為是隨機且無法預測的天候現象,人們相信閃電永遠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擊中。然而,事實上閃電並不會完全遵從隨機分佈的情況。受氣候條件、地形以及建築物等因素的影響,某些地方確實比其他地方更容易成為閃電的目標。比如世界上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就因為靠海且位於山頂,長年來被閃電擊中的次數十分頻繁。

第三個科學迷思:冷天感冒

許多人相信在寒冷的天氣裡待得久了就容易感冒,然而感冒的原因並不是來自溫度的降低。感冒實際上是由於感染了呼吸道病毒所導致。寒冷的天氣只是導致人們更容易聚集在室內,增加了病毒傳播的機會,進而使感染風險增加。此外,冷空氣還可引起鼻腔黏膜乾燥,使免疫功能降低,更容易受感染。

第四個科學迷思:恐龍都是巨大而呆滯的爬行動物

恐龍是地球上最為古老而神祕的生物之一,然而大部分人對恐龍的認識限於經典的巨大而呆滯的形象,這是一個科學迷思。根據近年來的科學研究,恐龍的形態多種多樣,有些恐龍可能是羽毛狀的;而且恐龍本身有著多種適應能力,包括快速奔跑、游泳以及飛行等等。事實上,恐龍在演化時期已經出現過多樣的身體特徵與生態行為,與我們過去所認知的巨大爬行動物形象完全不同。

第五個科學迷思:大腦只能使用10%能力

關於人腦潛力的迷思是相當普遍的,很多人認為大腦只能使用10%能力,而其餘90%則被浪費了。然而,這只是來自於對大腦功能的一種被誤解解讀。腦部的功能非常複雜,各個區域相互協作,完成各種任務和活動。雖然在某些特定時刻,某些區域可能休眠,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腦的其他部分都沒有活動。根據科學研究,大腦的每一個區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職責,且在不同情況下有著不同的運作程度。

總結

迷思和誤解總是存在,科學對真理的追求需要不斷澄清與解答。上述5大科學迷思展示了人們對知識的片面認知,在科學發展的今天,我們要不斷學習,隨著科學的進步,累積更多準確的知識,進而重新確認我們對世界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