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中了朱高煦,為何傳位給了朱高熾

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他便立自己的長子朱標為太子,同時,他還將其他九個兒子冊封為王,並授予兵權和封地,希望這些藩王能夠守護朱氏江山,避免出現元朝主弱臣強的慘痛歷史重演。

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不幸去世。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朱元璋決定讓朱允炆接替太子的位置,成為皇位繼承人並被封為皇太孫。六年後的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朱允炆繼位為帝。他削弱藩王權力,並廢除了一些皇室成員的爵位。這些行為被燕王朱棣視為是挑戰自己權威的行動,於是他發動了一場反叛,並趁機奪取了皇位。

朱棣登上皇位後,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他在一方面不斷宣揚自己的合法繼位,另一方面則清除了朝堂上支持朱允炆的「固執派」人士。當他鞏固皇位後,也面臨著選擇繼承人的難題。最終,他選擇放棄朱高煦,把皇權傳給了他並不喜歡的朱高熾。

1398年,朱允炆繼位為皇帝,並於次年改元為建文。在他還是皇太孫時,他就擔心他的王叔叔們在藩地擁有兵權,可能會對皇帝治理國家造成不利影響。他曾試圖說服他的爺爺朱元璋採取措施削弱藩王的勢力,但未能成功。

「朱允炆登基後,便急於推行削藩政策,但其皇位並未堅定。在未對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采取行動前,他先削除了朱棣同胞周王,接著陸續廢黜了代王、齊王、珉王和湘王。這樣的決策錯誤為朱棣預備了足夠的反抗時間。」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义正式起兵造反,开始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权力争夺战。建文帝年轻不敌老谋深算的王叔,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他的主力军被朱棣大军消灭殆尽。

在那場戰爭的結束中,朱棣率領大軍成功攻打南京,建文帝在亂局中失踪,結束了整個戰爭。公元1402年,朱棣登上皇帝寶座,廢除建文年號,並將此年更改為洪武三十五年。接下來的年份中,他改元為永樂,開始了他的統治時期。

朱棣登基後,首要的任務是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為了避免被人譴責篡位,他大刀闊斧地篡改史書,自稱是朱元璋的嫡出子孫,並隱晦地宣稱朱元璋臨終前曾經表示要將皇位傳給他,而是被朱允炆偷了皇位。這樣做的目的是證明他奪取皇位的正當性。

朱棣對朝堂上效忠於朱允炆的大臣進行了清洗,導致方孝孺、黃子澄等多位大臣及其全家被處決。然而,他從中挑選出王純、鄭賜等一部分建文舊臣,並慷慨地封賞那些在「靖難之役」中表現出色的大臣。同時,他宣佈恢復太祖時期的舊制,推翻了朱允炆在位期間的所有改革。

朱棣執政期間,持續執行削藩政策,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並建立了內閣和東廠等機構,進一步完善文官制度。他致力於安撫民眾,恢復民生,並致力於發展農業、經濟、教育和文化等領域,使大明江山穩固,多年南征北戰。在他的努力下,大明迎來了盛世,歷史上這一階段被稱為「永樂盛世」。

朱棣鞏固了自己的帝位後,面臨了如何將大業傳承下去的難題。當時,他有兩個可能的繼承人選,分別是嫡長子朱高熾和嫡次子朱高煦。

朱棣的皇后徐氏所生下的兩個皇子分別為朱高熾和朱高煦。朱高熾性格溫和仁厚,喜愛閱讀書籍,但在武術上並未展現出卓越的天賦。相較而言,朱高煦則是個驕傲嚣狂、武力值高、極有野心的人。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依循朱元璋的「立嫡立長」原則,他無可爭議地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最佳選擇。然而在朱棣看來,這個長子的性格與建文帝相似,缺乏果斷,而且體型肥胖,不擅長騎射,因此朱棣對這個長子並不喜歡。

朱棣所發動的「靖難之役」時,朱高熾留守在北平,負責穩定後方。而朱高煦則在外征戰,並立下了驚人的戰功,同時也拉攏了一批武將。朱棣深信朱高煦是自己最像的兒子,對他的器重程度非常高,曾經承諾要立他為太子。

在朝中,許多武將爭相支持朱棣的兒子朱高煦成為太子,出於個人利益考量。然而,大多數的文官卻堅信應該遵循祖制,讓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成為太子。雙方之間爭論不斷,文官們上奏請求朱棣讓朱高熾成為太子。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朱棣於公元1404年冊立朱高熾為太子,並封朱高煦為漢王。

朱棣最终将朱高熾立为太子,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有些尴尬。因为他的皇位是通过篡夺获得的,而且为了不被人指责,他还篡改了历史。这一切都表明他是支持嫡长继承制度的忠实拥护者。

如果朱棣選擇立朱允炆為太子,那麼朱允炆的支持者可能會對此不滿,甚至可能以不遵守儀制為藉口發動叛亂。這樣一來,朱棣的王朝可能會面臨嚴重的動盪和危機,並可能導致他的後代無法繼承皇位。因此,朱棣被迫選擇立朱高熾作為太子。

儘管朱高熾在儲位之爭中勝出,但他在成為太子之後的日子並不好受。朱棣立他為太子後,很快就處理了當初反對他成為太子的大臣解縉、陳銘等人,導致他們冤死,隨後還經常處理接近太子的大臣,並且多次安排人監視太子,對他非常嚴格和挑剔,經常責備他。

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已經成功地獲得了一眾支持他的武將,而太子明顯地對他不喜,卻支持他的一些文臣也開始向他傾斜。這些事情讓原本驕傲踩人的朱高煦更加肆無忌惮。即使被封為漢王,朱高煦仍然以各種理由拒絕前往就藩。

朱棣开始怀疑朱高煦是否有篡夺皇位的打算,于是下令让他前往封地。怎么也想不到,朱高煦竟然违抗命令,甚至背地里勾结私兵,从事各种不法之事。得知他的这些行为后,朱棣大怒,并宣布将他贬为庶民。但经过朱高熾的劝解,这一决定被推迟。随后,朱高煦被驱逐到封地乐安,他充满怨恨地开始秘密策划反抗。

明成祖朱棣北伐途中駕崩,由其太子朱高熾繼位,當時朝中出現一股強烈的反對勢力,朱高煦也趁機派出心腹私下潛入京城,等待起事的時機。然而,才剛登基的明仁宗朱高熾卻毫不猶豫地任命朱高煦為官,提高俸祿並給予豐厚的賞賜,之後更讓他歸藩。甚至有一次還封了他的幾個兒子,這使得朱高煦暫時失去了反對的意志。

當公元1425年朱高熾去世時,朱瞻基正在輓殯他的遺體過程中,朱高煦曾擬定一計謀暗殺他,但卻失敗了。當朱瞻基繼位成為明宣宗後,他對於朱高煦的優容有增無減,對於他的請求絲毫不加阻拒。

朱瞻基這樣的做法並沒有讓朱高煦感到感激和收斂,反而助長了他的氣焰,讓他認為朱瞻基軟弱可欺,因此行事更加囂張跋扈。公元1426年,朱高煦正式發起了叛亂。

御史李浚因知道朱高煦要發動叛亂而前往北京告發他。朱高煦原本企圖聯結英國公張輔協助他,但張輔毫不理會,反而直接告發了他。大臣勸諫下,朱瞻基親自率兵圍城御駕親征,最終打敗了朱高煦,讓他只好投降。朱高煦的叛亂并不受到民心支持。

明朝時代,朱高煦曾多次犯法,甚至舉兵作亂,然而仁慈的明宣宗一直試圖說服他,不想以極端的手段處置他。即使朱高煦最終戰敗被俘,朝廷大臣紛紛上書,要求將其處死,但明宣宗仍然不同意。

明朝平定叛亂後,宣宗回到北京,除了剝奪朱高煦父子的王位,並貶為庶人並監禁在皇城內,未有剝奪他們的姓氏。不料朱高煦不尊重明宣宗,致使他和兒子們最終遭受致命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