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早年很看不起讀書人,為何後來改變了態度呢?

「劉邦」是漢朝的創建者,但他卻對讀書人非常鄙視。然而,稍後他開始改變態度,那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劉邦的家世並不高貴,年少時也經常懶散浪費時間。正是由於這樣的情況,使他一直對身邊的讀書人抱著極度厭惡的心態。他認為那些喜歡整天閱讀的人是無能的、缺乏實際能力的人,而且他特別討厭那些儒生整天穿著的打扮,尤其是他們頭上的帽子,每次看到就會去掀下來,甚至還會在上面撒尿。

當劉邦面對同樣是文人的酈食其時,他的不屑與不耐便忍不住爆發,頻頻斥責著對方,甚至直言「賤儒」。就在這時,劉邦與酈食其的命運開始緊密交織。儘管劉邦在表面上顯得不以為意,然而隨著與酈食其的接觸不斷加深,他開始注意到酈食其獨特的魅力和智慧。在酈食其不斷的指引下,劉邦慢慢地明白了讀書人的重要性,他也漸漸放下了對他們的偏見和歧視。事實上,酈食其對劉邦思想的影響遠比他們最初相遇時所預想的要大得多。最終,劉邦明白了:人的價值並不在於他們的出身和社會地位,而在於他們的智慧和能力。

關於「這種情況」何時開始改變,我們要追溯到一位極具口才的楚國人——陸賈。在劉邦建立天下之時,陸賈曾作為幕僚跟隨於邦哥身旁,主要負責外交使命,幫助漢王協調諸多事務。陸賈在漢初外交中屢建奇功,特別是他順利地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趙佗效忠,為漢朝外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回宮後,劉邦大為欣慰,即刻提拔陸賈為太中大夫。

陸賈明白劉邦不喜歡儒生,因此他利用自己建言的機會,常常在言語中引用書中經典里的句子,希望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影響劉邦。有一次,因為這個習慣,劉邦對陸賈發了脾氣,他說自己是「馬上打天下,而不是靠讀書」。但是,陸賈卻反問天子:「馬上得的天下,寧能馬上治理嗎?」這句話讓劉邦雖然不高興,但卻也覺得有道理。因此,他讓陸賈寫了一本書,總結了諸侯各國的成敗和秦亡漢立的經驗和教訓。

陸賈欣然接受了命令,毫不猶豫地開始編寫。他一口氣寫了十二篇,考慮到皇帝的閱讀能力,書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並深入淺出地論述了歷代國家存亡的原因。每當劉邦閱讀一篇,都會讚不絕口,露出滿意的笑容。他大加讚揚,讓眾臣見識到皇上的閱讀能力,也給了他們鞭策,異口同聲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以鼓勵皇帝繼續閱讀。這部書正式流傳後世,並被稱作《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