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計謀,從未令人失望!

「賈誼」是一個學生時代大家都熟悉的名字。他所寫的《過秦論》是中文課本裡的重要課文之一,許多考試大綱都要求全文背誦。然而,由於上課時間有限,很多老師在講解《過秦論》時,可能並沒有詳細說明賈誼這個人的背景,也沒有解釋文章中涉及的複雜歷史背景。因此,很多學生讀《過秦論》時,覺得非常無聊,沒有興趣。

賈誼是一位五百年一遇的天生政治家,這是歷史上的真實記載。與《過秦論》相比,如果我們更了解他的生平和秦國歷史,就會更能正確地理解這篇文章。天生的政治家不需要學習才知道掌握政治和問題的答案,他們似乎可以提前看到未來的問題,而且這種才智是與生俱來的,無需後天培養。相較之下,天才雖然有才華,但仍需要學習和培養。

「賈誼」是漢朝的一位天才選手,但在他之前,已經有「管仲」五百年前開創先河了。賈誼的人生很短暫,只有33年,其故事也不長。在這短暫的三十多年里,賈誼並沒有取得驚天動地的成就。他出生時,漢朝剛剛開國幾年,雖然劉邦打贏了項羽,但仍有幾大異姓諸侯王勢力強大,時刻威脅著漢朝中央的統治。

就在賈誼誕生前後,劉邦先後擊敗了好幾位異姓諸侯王,其中包括著名的兵仙韓信。韓信被劉邦以出巡之名逮捕,成為平定異姓王過程中的一個節骨眼。而在此過程中,劉邦還不得不與匈奴作戰,最終被困在白登山。

賈誼隨著年齡增長,漢朝的局勢漸呈轉機。逐漸除去幾位異姓諸侯王後,漢朝進入和平發展的階段。因此,賈誼的生涯幾乎沒有經歷過戰爭。此外,賈誼的家庭位於洛陽地區。自漢朝開國以來,該地一直是全國最繁華的地區。因此,從出生開始,賈誼就沒有經歷過動盪。然而,漢初平定幾位異姓王的戰爭已經相當遙遠,且北方匈奴鬧得再兇也無法波及到洛陽地區。

關於漢朝高層的政治變革,賈誼似乎無從參與其中。史書並未記載賈誼的家世背景,推測他們家族並未擁有較高的官職。漢朝初期的動盪與變革似乎也不會對他們家造成太大的影響。然而,隨著賈誼年齡漸長,他拜師學藝,師從張蒼。

賈誼的一生可以說是被拜師這件事所改變。為了更好地理解他後來經歷的一些事情,我們需要梳理一下張蒼的人脈關係。張蒼是漢朝初年的一位大儒,而他的老師則是戰國時期的大儒荀子。賈誼的老師就是張蒼,因此他間接地受到了荀子的哲學影響。

荀子是戰國末期最優秀的教育家之一,擁有眾多的學生。其中比較著名的六位學生分別為韓非、李斯、張蒼、陸賈、毛亨和浮丘伯。然而,根據現有的史料顯示,賈生其實是荀子的徒孫。

這份名單中,前兩位人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韓非和李斯。前者是法家學派的奠基人,後者則是秦朝的首席大臣。他們的影響不僅深遠,更是無法被忽略的。另外四位人物雖然名氣不及上述兩位,但同樣是卓越的學者。其中,張蒼不僅精通儒家經典,還擅長數學和財政,並曾在秦朝擔任御史。後來,他轉而投效劉邦,在劉邦的支持下不斷晉升。

當劉邦進入人生的晚年時,張蒼已經成為漢朝的「計相」,負責整體財政管理,與現今財政部部長的角色相當。賈誼在拜張蒼為師時,張蒼已經在這個位置上用心奉獻多年,並且後來晉升為漢朝的丞相。陸賈也是頂級大儒之一,在漢朝建國之初,曾兩次遠赴南越國,成功說服他們承認漢朝的領導地位,此可類比現代時期的知名學者加外交部部長。

毛亨是當時的詩學大家,當年秦始皇焚毀書籍並坑殺儒士時,很多各國流傳下來的詩歌都成為了焦點。然而,《詩經》卻能夠傳承至今,其中很大的功勞歸屬於毛亨。漢朝成立後,毛亨更公開講學,教授古詩和詩學知識,這使得《詩經》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此外,毛亨的叔叔是著名的毛遂,毛家族裔後來也經常興旺,並有一支逐漸遷移到湖南定居。

浮丘伯在六人之中,被記載最少。相較於其他幾位人物,他的貢獻相對較少。然而,浮丘伯事實上後來收了一位學生,名叫劉交。劉交來自一個四兄弟家庭,其中他排行老四,老三則是劉邦。

我們可以從上述名單中得知,在秦末漢初時期,荀子的學生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因為他們都是荀子的門徒,所以在和平時期,彼此之間自然有一些聯繫。他們也會多或少地關心對方的學生。

賈誼拜張蒼為師的意義,不僅在於學習知識,更在於張蒼給了他通往漢朝最高層的管道。當然,能夠成為張蒼的學生,賈誼憑藉的是他超群的天賦。以張蒼當時的地位來看,他不會隨意收徒。能夠讓張蒼親自授課的人,要麼是王侯公卿的後代,要麼是真正的天才。賈誼顯然是後者。

賈誼在他的少年時期一直追隨張蒼學習。除了精通數學,張蒼還是一位出色的圖書館管理員,早在秦朝時期,他就曾負責管理宮廷文獻資料檔案。因此,在賈誼的求學生涯中,他不僅讀了大量儒家經典,還涉獵了其他學派的典籍。

賈誼因經歷過各式各樣的學術探索,因而為即將到來的成名打下了基礎。在十八歲那年,賈誼已是學問渾厚,名噪當地。於是,他被郡守徵召為麾下幕僚。然而,更加驚人的是,該郡守僅三年之後就晉升到中央,出任廷尉。這位郡守升職時不僅直接帶著賈誼前往京城,更是為其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賈誼的經歷可以用現代的類比來說明,就像是一位天才高中生被省長徵召,成為政策研究員,並在省里服務了三年。後來,省長晉升為最高法院院長,並直接把二十一歲的賈誼帶到首都擔任研究員。

張蒼在這個故事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因為如果沒有他的啟示和幫助,賈誼應該不會有今天的成就。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賈誼並不是只依賴張蒼一人就能在仕途上成功的。如果他的老師是一個平凡的學者,那麼賈誼的經歷就不會那麼奇幻。但是,由於他碰巧被一位顯要的郡守推薦,賈誼得以進入京城,並且在短時間內受到皇帝的關注。當時,剛上位的漢文帝急需招揽有才幹的人才,在經過考察之後,他發現賈誼真的非常有能力。因此,漢文帝決定任命賈誼為博士,並於一年後晉升為大中大夫。

漢朝時期的博士與現今的博士學位是有所區別的,可以想象成是現今的研究員。也就是說,當時年僅二十多歲的賈誼已經成為皇帝智囊團中的一員,並深得皇帝的信任。

這種事情,若要放到後世,幾乎是不可能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賈誼利用這些關係的機會,或許是因為他的老師。但如果沒有他自己的才學,賈誼是絕對無法通過考核的。歷史上的實踐也已經證明,想要打鐵必須自身強健。換句話說,就算張蒼再怎麼為他推薦,如果賈誼自身學問普普通通,漢文帝也不會特別看重他。

隨著賈誼成為漢文帝的智囊,他開始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談及賈誼的仕途,當他獲得漢文帝的器重以後,他就一邊進行研究,一邊寫研究報告。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賈誼先後執筆了兩篇報告,分別為《論定製度興禮樂疏》和《論積貯疏》。

兩篇研究報告風靡漢朝高層,其影響力遠勝戰場上的白起萬殺之勇。這些報告的直接影響,深刻地改變了千年來的歷史趨勢。賈誼的研究成果深深震撼了當時的政治體制,對於未來的漢朝發展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可見,一篇兼具深度和廣度的研究報告,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

由於這兩篇報告的影響深遠,因此一直沒有流失至今。在賈誼的原著中,這兩篇報告主要探討了兩件事情。首先,第一篇報告基於儒家思想和五行學說,建立了一套漢代禮儀制度。而第二篇則闡述了商業和農業之間的關係,提出了「重農抑商」的立場。

禮儀和重農抑商,這兩件事情都不是賈誼首創的。禮儀向來是儒家學說的基礎,自漢朝開國以來,叔孫通就已經為漢朝制定了完整的禮儀制度。而重農抑商的概念,其實是商鞅在很久以前提出的。然而在賈誼提出這個概念後,其所帶來的影響同樣也是極度強烈的。

「禮儀」一直是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在秦朝時,叔孫通制定了一套禮儀體系,而漢朝時期,賈誼也別出心裁,決定制定全新的禮儀。

賈誼認為,因為漢朝是一個全新的朝代,所以禮儀應該要與前朝有所區別。這個「正統性的問題」,讓他決定創新,重新制定禮儀。

雖然有些禮儀方面,漢朝仍然沿用了秦朝的體系。但是,賈誼仍然堅持要落實新的禮儀,為新朝代打造一個全新的面貌。

所有封建王朝都廣泛接受了賈誼的觀點。每當改朝換代時,都需按照五行學說重新制定禮儀和更換衣服的顏色。儘管此事繁複且麻煩,但對於一個王朝的正統性至關重要。

在漢朝的初期,人們一直很尊崇黃老之道,相對地對儒家的重視程度就很低。然而,賈誼所提交的報告卻讓儒家重新受到了重視和關注。這個事件也间接为后来的漢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埋下了伏笔。

關於重農抑商這一說法,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由於中原地區一直以來都是農業文明的代表,農業可以說是所有產業的基石。雖然這項政策在後世引起了諸多的爭議,但是必須承認,它確實讓更多的人得以獲得食物。事實上,幾乎每一個封建王朝都傾向於採取這項政策。

賈誼開創了一種思路,讓後世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都效法,可見其卓越之處。然而,他的卓越也成為許多西漢開國功臣不滿的原因。像是周勃和灌嬰等老功臣,並不是因為與賈誼政見不同而不喜歡他,而是因為漢文帝剛登基,如果讓賈誼等年輕派掌握權力,開國功臣集團的權力將大大削弱。

不過,賈誼在長沙仍然不受待見,因為他年輕有為卻被貶職,再加上他的語言犀利,善於言詞之間的挑戰,甚至在教導長沙王時也對其批評不饒人。這不僅使他在宮廷中沒有朋友,也讓他遭受到長沙王的冷嘲熱諷。

但即使如此,賈誼仍堅持不懈地教導長沙王,並寫下了《適秦記》,這是一篇描述秦朝政治和軍事制度的著作。賈誼精確的描寫和深刻的分析,讓這部小說成為後人研究秦朝的重要史料。

在長沙待了三年後,賈誼被召回京城,成為了漢文帝的侍中,但他的威名已經風行天下。對於那些曾經遷怒於他的人,賈誼也沒有報復,他堅持以德服人,並成為漢室的重要顧問之一。

賈誼在政治、文學、歷史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華,他的著作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政治環境,並對後人的思想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不屈不撓精神,也成為後人崇敬和追隨的榜樣。

在漢朝時期,長沙國是幾大諸侯國當中唯一一個異姓諸侯國,其他諸侯國都是被劉家人掌控。這件事情和漢朝的歷史息息相關,漢文帝當時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情況。因此,漢文帝唯有派遣自己非常信任的賈誼前往長沙,擔任長沙王的太傅。雖然名義上是擔任長沙王的大臣角色,實際上賈誼則是負責巡查邊境並監視長沙王的動向。

「長沙待了三年之後,」隨著漢文帝逐漸解決了周勃和灌嬰這批老臣,漢朝中央再也沒有了反對的聲音。「這一年,」漢文帝召回了賈誼回到京城。

漢文帝回到京城後,曾經和賈誼有一次深入的交談。在談話中,漢文帝曾感慨地表示:「已經好久沒有見到賈生了,我曾經相信自己已經超越他了。」然而,在漫長的談話過程中,漢文帝才發現自己仍然無法與賈誼相比。

賈誼的才華可見一斑,足以讓皇帝心甘情願地問關於鬼神祭祀的問題。李商隱後世所述的「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即指這件事情。在那天,漢文帝除了關於國家政務的問題外,也詢問了許多有關鬼神祭祀的問題。

漢文帝回京後,並未將賈誼任命於太重要的職位。這不是因為漢文帝忌妒賈誼的才能,而是因為賈誼實在太年輕了。當時的賈誼只有28歲,在漢文帝眼中,賈誼的能力足以成為漢朝的宰相。然而,問題在於,如果賈誼擔任宰相,其他老臣必然不會服從。

在漢朝中央擔任宰相的張蒼,恰巧是賈誼的導師。因此,賈誼回到中央後不久,漢文帝便任命他為梁王太傅。雖然這次任命依然是太傅,但漢文帝實在是想讓賈誼擔任梁王的老師,因為梁王是漢文帝最寵愛的兒子。從漢文帝的角度來看,他當然想為自己最信任的兒子找到最有才學的人來指導他。

賈誼成為梁王太傅後,持續關注國家大事。儘管要幫漢文帝教養孩子,他仍然致力於研究問題,並在未來數年裡創作出多篇調查報告。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治安策》。該報告的發表使得賈誼在西漢的地位進一步確立,沒有任何爭議。

如果要說哪位西漢大臣最配得上國師這個尊稱,那絕對是賈誼。其他大臣只能在問題出現後想辦法解決,但賈誼卻能提前預見問題,並提供系統性的答案。

賈誼曾在他的作品《治安策》中詳細探討了漢匈關係、地方諸侯國問題和社會秩序失常三大問題。對於這三個問題,賈誼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在他的眼中,解決漢匈關係的關鍵是加強對邊境的管理和防禦;解決地方諸侯國問題的關鍵是嚴格執行中央集權政策,並加強地方行政管理;解決社會秩序失常的問題的關鍵是加強刑法和警察制度的執行,加強對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 賈誼認為,只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和和諧。他的建議和觀點得到了當時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認同和支持。

對於匈奴的威脅,單純的和親是行不通的,必須實行武力攻擊!只有將匈奴打垮,漢朝才能真正達到安全。賈誼的這種策略,後來在漢武帝時期成為了對待匈奴的主要國策。

地方諸侯國必須實行「眾其國而少其地」的政策,這項策略後來漸漸細化,並最終成為了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
漢代初期採用「無為而治」的策略,導致地方倫理道德出現崩壞現象,致使社會秩序失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賈誼主張重新建立符合漢代特色的倫理道德制度,重新塑造社會綱常。後來,漢武帝採納這一策略並加以實現,稱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措施重整社會秩序,確立了漢朝的社會文化特質。

賈誼的驚人之處在於他敏銳地洞察到那時剛剛成立不到三十年的漢朝所面臨的困難,而這些困難並不是北方匈奴對其威脅而造成的。即使那些諸侯王大多僅僅是漢文帝的堂兄弟,對漢朝的影響並非十分重要。然而,賈誼卻能夠預見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並且提供正確的解決方案,不僅發揮了他的能力,也讓人們看到他的遠見卓識。

管仲,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第一相」。他是一位極具遠見卓識、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發展方向的人,並且擁有為未來問題提供正確答案的能力。然而,與他所處的時代相比,賈誼卻相對遜色。即使他提出了正確的解決方案,卻因當時漢朝的狀況而無法實現。例如,打擊匈奴問題,儘管匈奴一直是漢朝的一大扼腕之患,但此時漢朝國力不足,根本無法打敗對手。

如果漢文帝在削藩時立即實施推恩令,很可能會引起諸侯王的大規模反叛。這樣一來,不僅無法削藩,還會對漢朝的存亡構成嚴重問題。總的來說,賈誼的策略是正確的,但要等幾十年後才能實行。
漢文帝知道賈誼的計畫可以大力彰顯漢朝的威望,但他並不急著立即執行。畢竟,當時的賈誼才三十多歲,如果再等三十年,等他六十多歲時再實行這些策略,那也不會太遲。漢文帝相信,只要給賈誼三十年的時間,他的計畫一定會成為漢朝的根基。

公元前169年,賈誼被任命為梁王太傅,並陪同梁王前往京城朝拜。然而,沒有人預料到悲劇發生了。梁王在路上從馬上掉下來並不幸喪生。儘管漢文帝並沒有指責賈誼的責任,賈誼仍然無法釋懷,導致身體逐漸虛弱。僅僅一年後,賈誼因病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三歲。他沒有等到他所渴望的三十年,卻比他預期的要短。這位行走於漢代時期的偉大哲學家,提出許多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觀點,可惜他的生命結束得太早,讓人惋惜。

賈誼的策畫水平非常出眾,如果他能夠活著當上丞相,必然是經驗豐富的。即使他已經逝世,漢朝依然會沿襲他的思路去實施治國方略。這就是賈誼的卓越之處,他的謀略高超,足以使他的思想影響後代長遠地治理國家。這證明了他的能力和影響力之大,不僅僅是當時的時代,留下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
「賈誼」是一位真實存在於歷史中的人物,他是一位聰明智慧、脫離門戶限制的儒家弟子。他於學術上博古通今,並且能夠將各家學說融會貫通,最終體現於治國實踐之中,實踐落實於「知行合一」的理念之下。因此,賈誼所計謀的一切,從未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