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朝末年,因為戰爭而導致國家陷入混亂,軍人掌握了大部分的權力,他們在坊門布置兵力、南征北伐,四處追逐著敵人,因此沒有固定的居所,家園也被毀滅,甚至連耕種的土地都難以找到,我對此深感悲憫!我堅信,所有的軍人都應被納入至各州縣之中,並紀錄執行耕種的登記帳,和普通百姓一樣,軍事長官只能依從相關法令,不能隨意妄為。
公元543年,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由高欢掌控,而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则由宇文泰掌握。在中原重镇邙山,发生了一场被称为邙山之战的重大决战。尽管宇文泰勉强获胜,粉碎了高欢试图吞并关中的战略策划,但这场战争也使宇文泰集团的仅存鲜卑军队遭受了惨重损失。战后,宇文泰不得不大量吸收收编关隴汉族豪族的乡兵部曲,以填补损失的军队。这也意味着关隴地区的汉族实力派进入了西魏政权的高层,也就是后来有名的关隴集团。
在關中地區,宇文泰設置了一個軍事選拔訓練的折衝府,稱之為府兵制。這種制度的最大特點在於兵農合一,農民在平時負責耕種土地,閒暇時間進行軍事訓練,一旦戰爭爆發即可加入軍隊,以見愛國心之誠。這種制度也有個重要原則,就是「自食其力,不賦於民,弓、矢、橫刀、礪石、氈帽、行滕皆自備」,意即他們以自己種出的糧食養活自己,因此不必向民間課稅,而且戰時的裝備也都是由自己收拾而來。後來,宇文泰的兒子建立了北周政權,於577年攻滅了北齊,統一了北方,府兵制更被證明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
公元581年,楊堅出身於關隴集團,趁著機會篡位,取代了外孫北周靜帝成為大隋王朝的皇帝。大隋王朝借助府兵的強大戰力,於589年征服南陳,結束了超過三百年的南北朝混亂時期,中國重歸一統。然而,由於楊廣繼位後極度好大喜功,大隋帝國於618年崩潰。在同一年,楊廣的表兄以及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李淵建立了大唐帝國,中國歷史進入了輝煌的大唐時代。
大唐建國後,延續了西魏、北周、大隋時代的府兵制度,並將之發揚光大。特別是在府兵制度最為強盛的唐太宗李世民治下,府兵數量達到了戶口八百萬中的四十萬之多。李世民設定府兵豁免賦稅,並封賞田產,此外,若在戰場上立功,更能獲得豐厚獎勵。李世民嚴格控制府兵的選拔,只招募良家子弟和新歸附的各族精英,使得府兵的兵源質量優良,且非常榮譽感應有所保障,這也使得唐太宗時期的府兵戰鬥力非常強大。府兵們在李世民的領導下,打出了大唐的無上榮光,摧毀了周邊強國如東西突厥、吐谷渾、高昌等,唐朝的聲望也因此愈加顯赫。
唐高宗統治時期,府兵勇猛無比,唐軍成功征服高句麗,重新拓展了西域領土。然而,在唐高宗晚期,長期的戰爭導致府兵素質急劇下降,不過大唐的強大仍然存在,當時的局面依然繁榮興盛。唐高宗逝世後,大唐經歷了短暫的政治動盪時期,直到712年,唐高宗的孫子李隆基即位,成為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推動了大唐史上最大規模的拓土運動,但是長時間的戰爭加上土地兼併,使得府兵制度崩潰。正如李白在《子夜吳歌》詩中所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剩數葉,自落蒼梧。”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推行府兵制,並建立完整的軍事體系,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當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府兵制崩潰,只得以募兵制代之。募兵制的士兵多為貧苦的農民,他們缺乏忠誠心和軍事素養,只能依附於有權勢的將領。募兵制所支出的費用全由朝廷負擔,使得大唐的財政狀況更加困難。到了755年,范陽、盧龍、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率領軍隊反叛大唐,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這場內戰持續了8年,使得唐朝的盛世走到了終點,步入了藩鎮割據的時代。唐朝府兵制的崩潰是導致文化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