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爭霸不斷,戰爭持續不息。當時有許多有志之士,都在尋找可靠的領袖,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國家在這場爭霸戰中佔據有利地位。這些亂世英雄不遺餘力地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衛自己的國土,因而衍生出了許多經典故事,傳說至今數不勝數。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是藺相如與廉頗的兩個傳奇故事,講述了這兩位英雄的優雅才華以及他們之間互相欽佩的感情。然而,很少人知道,在著名的長平之戰後,這兩位英雄的命運出現了不同的轉折,一個死於戰場,一個逃離戰場,令人感到萬分遺憾。
戰國時期,秦國以其強盛的國力逐漸成為一方霸主。當時,秦王正氣勃勃,許多國家不敢得罪,甚至有些國家想要投效秦國。就在這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為和氏璧的絕世寶物。據傳,這塊玉璧光潔無瑕、天然完美,更有傳言說「得和氏璧可得天下」。
藺相如毛遂自薦,前往秦國,以避免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情況發生。當時,和氏璧被秦王喜愛,提出以15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趙王在秦王的威壓下只好接受,但擔心秦王不遵守承諾,拿走和氏璧卻不給城池。於是,藺相如毛遂自薦,主動去了秦國。在與秦王的周旋中,藺相如推斷秦王並不打算以城池交換和氏璧,而是要強行佔有和氏璧。
在秦國朝堂上,藺相如持有和氏璧,以此威脅秦王:若不按照城池交易的協議行事,他就會拿著和氏璧撞到柱子上自殺,宁可让和氏璧碎掉也不让它整体存在。为了避免和氏璧受到损坏,秦王只得答应藺相如执行约定。
藺相如深知秦王所謂的緩兵之計只是一個陰謀,因此表面上接受了秦王的提議,以換取和氏璧,但私下裡他卻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第二天,當秦王要求交出和氏璧時,藺相如當面揭示了秦王的惡毒計劃。
秦王在眾目睽睽之下放棄了和氏璧,並把藺相如送回趙國。這個舉動讓趙王對藺相如產生了高度評價,但是廉頗卻對此感到不滿。他堅信自己是一位勞苦功高的大將,怎麼能被一位文臣比下去呢?他舉起刀子,宣稱要當面羞辱藺相如。但是藺相如聽到這件事後,一直躲著廉頗。當有人問起他的原因時,他只說廉頗是個真性情的人,他的迴避只是為了避免內部紛爭,減少對趙國的傷害。
當廉頗得知這個事情後,深感自身的錯誤,因此才有了負荊請罪這一段令人感動的情節。 廉頗和「韓非子」之間的關係因此得到了改善,他們成為了好友。這個負荊請罪的故事也因此傳為佳話,流芳百世。理論上,廉頗和韓非子在趙國的地位足以保障他們的一生安全。但是,為什麼這兩個人最終卻落得一死一逃,如此慘痛的命運呢?
中國古代最大規模的殲滅戰——長平之戰,是以秦國與趙國為主角。此戰爭的起因來自韓國。當時,秦國的國王為秦昭襄王,他一直在外擴張。此次,秦昭襄王看中了位於韓趙交界地的上黨。上黨地廣物資豐富,共有十七城。秦昭襄王正是以此地為基礎,逐漸擴大對韓趙兩國勢力的範圍。
在這場爭奪上黨之地的爭端中,韓王表現得相當軟弱無力。當秦國來索取上黨之地時,他完全沒有反應,直接屈服於對方的要求,暴露出他十分庸懦的決策能力。而對於上黨之地的百姓來說,韓王居然主動將他們交給秦國,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自然讓他們感到非常不滿。面對這樣的情況,當地的官員們意識到韓國已經無法為他們守護領土,於是決定投效趙孝成王,希望能在他的保護下抵抗秦國的侵略。這樣的決定或許會讓上黨之地重新回到趙國手中,但可憐的是,他們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以換取自由和安全。
趙孝成王年輕氣盛,認為這是難得的好機會。即使周圍的人多次勸告他,如果接受上黨之地,就會成為秦國的敵人。但趙孝成王和他的親信商量之後,仍決定接納上黨之地。這讓秦昭襄王大怒,秦國大軍隨即前往上黨,準備展開攻擊。
秦昭襄王難以想像他對上黨地區的重視會如此強烈,在這場混亂中,趙孝成王派出了廉頗前往應戰。然而,考慮到秦國的實力,即使是在廉頗這樣出色的將領所率領的臨時軍隊,也未能發揮出原本應有的效力。
趙軍在起初有十七個城池的天險,可以與秦軍交戰。然而,兩個月過去了,秦國不僅沒有撤退的跡象,反而越來越強大。廉頗開始不敵,於是選擇借助固守的方法,在丹東河建造壁壘,堅定地對抗秦軍進攻。儘管這種策略奏效,但趙孝成王卻不滿意。
趙孝成王一心渴望透過這場戰爭,向全球展現他的才能和趙國的強大。然而,廉頗採用了較為保守的策略,因此趙孝成王派出多批人員催促和勸告廉頗。
秦國的探子向秦昭襄王報告了趙孝成王對廉頗的鞭策和指責。廉頗因為堅守不撤,使得秦國多次攻打不下。此時,范雎想出一個計策,希望借此製造趙孝成王和廉頗的誤解和矛盾。
秦國有意散布消息,讓趙孝成王誤以為秦國人只害怕趙國將領趙奢之子趙括,因此他竟然讓趙括替代廉頗的位置。廉頗大感失望,失魂落魄地回到趙國。
據事實證明,趙括並非像他父親趙奢那樣才華橫溢,甚至他的母親也曾祈求趙孝成王不要讓趙括領軍出征。然而,趙孝成王對於秦國地假消息深信不疑,已經讓趙括帶兵出戰。
在秦國的強攻和白起的率領下,長平之戰最終落幕,令人意料之中的是,趙括失守了上黨。白起在戰場上陷坑趙軍40萬以上,這個消息傳回趙國後,人人悲慟,哀聲不斷。
趙孝成王因廉頗之功欲將其代替為相,藺相如曾力諫,然而消息傳來,藺相如也已逝世。
廉頗曾在長平之戰後展現出他的戰鬥才能,在與燕軍的戰爭中也曾有過出色的表現。然而,隨著新的趙王上位,他開始懷疑廉頗的功勞和才能,並找藉口拒絕讓他繼續擔任大將。
當面對新上任的趙王的不信任和批評時,身處朝廷中孤立無援的廉頗意識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種結局並不罕見。因此,他選擇立即逃離趙國,以免受到政治迫害。
廉頗後來到了魏楚兩國,但他已年事已高,卻一直得不到好的工作機會。最終,他在楚國悲傷地逝世,讓人非常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