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仙山?楊貴妃真的逃到日本了嗎?

「楊貴妃」在日本深受人們喜愛,是人人皆知的名人。一般來說,日本人都知道古代中國有兩位著名的人物,一位是「孔子」,另一位則是「楊貴妃」。中國將「楊貴妃」列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日本甚至更加讚譽「楊貴妃」,將她列為「世界三大美女」之一。另外兩位全球級美女分別是埃及皇后「克麗奧佩特拉」和平安時代的日本貴妃「小野小町」。「小野小町」不僅因美貌而受到追捧,她還是平安時代著名的詩人,與「楊貴妃」幾乎同屬一時代的美麗女性。

這裡是雞湯有毒,我是大叔,接下來我們繼續來說

「楊貴妃」作為受到唐玄宗寵愛的美女,她的逝世有著令人感到悲傷的傳說。公元756年,安祿山發生叛亂,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帶著家人逃離了城市。經過幾天的奔波,所有的將士都疲憊不堪,生氣四起。正當人心情不安時,太子「李亨」突然發動政變,殺死了宰相「楊國忠」,然後要求殺死「楊貴妃」。

一方面是江山,一方面是美人,面對這樣的價值衝突,唐玄宗明白「楊貴妃」是無辜的。然而,如果現在不殺死「楊貴妃」,軍心將會混亂,不僅會失去江山,而且甚至自己的生命也不一定能夠保全。唐玄宗在絕望的情況下,只能下令赐死「楊貴妃」。

那一年,「楊貴妃」才38歲。據說她被勒死在佛堂,然後將遺體陳放在天井,讓將士見證「楊貴妃」已經死亡,以便放棄怨恨,繼續護送唐玄宗向西方逃亡。

50年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著名的長詩,名為《長恨歌》。《長恨歌》記錄了馬嵬坡兵變的歷史,也因此唐玄宗和「楊貴妃」悲劇愛情故事一直流傳至今。然而,過去一千多年,許多人對於唐玄宗作為皇帝,是否真的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愛妃被勒死,提出了疑問。顯然,這裡有一個大的疑問。

有一種說法,「楊貴妃」其實並沒有被勒死。據說是軍中主帥「陳玄禮」因為喜愛「楊貴妃」的美貌,無法忍心殺死她,因此和唐玄宗的要臣「高力士」秘密合謀,以侍女的身份代替「楊貴妃」。結果「高力士」向將士們展示的「貴妃」遺體其實是侍女的替身,因為檢驗遺體的人正是「陳玄禮」本人。「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最後從江蘇的揚州市揚帆出海,漂流到了日本。

資料記載,關於「楊貴妃」東渡日本的說法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在《長恨歌》和《長恨歌傳》的質疑文章中指出,「楊貴妃」可能並沒有在馬嵬坡去世,而是去了日本。

「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時間離馬嵬坡事變發生僅有50年,因此他可以得到真實的素材。此外,他還是朝廷命官,應該能夠掌握真實情況。然而,他不可能直接把真相寫出,因此在《長恨歌》中只能寫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的詩句,以暗示「楊貴妃」逃往了海上的仙山。

《長恨歌》裡提到的仙山在哪裡呢?

我們知道,海上的「蓬萊」等三座仙山是中國道教構想的神仙居住的仙島,但是在日本的文學中,「蓬萊山」卻指的是日本。因此,與日本遣唐使密切交往的「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暗示「楊貴妃」逃往日本,不能完全否認他是真的寫出了實情。

那麼,日本是如何傳頌「楊貴妃」的故事的呢?供奉「楊貴妃」墓的日本古寺「二尊院」的長老「慧學」和尚曾經這樣記述過:「天寶十五年七月,唐玄宗愛妃「楊玉環」,乘空櫨舟與「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後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於廟後。」「天寶15年」,就是公元756年。

公元756年,楊貴妃和她的侍女在漂流的過程中登陸了日本山口縣油谷町久津的一個地方,名為唐渡口。楊貴妃不久後去世,當地人將她安葬在一個能夠望向大海、遙望故鄉的高坡上。後來,楊貴妃在夢中告訴玄宗,她已經到了日本,不再在人間,因此,她和人世生離死別,只有在來生再相見。玄宗悲痛不已,派出白馬將軍陳安前來祭奠,但是陳安未能找到墓地,因此將帶來的兩尊佛像和十三層的大寶塔寄存在京都的清涼寺,然後回去了。

據說,在油谷町的小寺聽說此事後,向京都清涼寺要求保存這兩尊佛像,最終得到了兩尊仿製佛像。然而,不管是否真品,這座小寺因供奉這兩尊佛像而得名「二尊院」。

日本文學作品中,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都記述了同一個故事。他們的推測是:楊貴妃並没有馬馬坡被處死,而是乘船逃到了日本,到達了山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