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準備處決將軍,將軍知後對心腹說:皇帝讓我把你們都處決了

中國有一句古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動盪時期。這個時期是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王朝所組成的。

历经五十三年的战乱,中原地区的政治局势异常动荡。十多次的皇位更迭以及軍閥混战造成了百姓的无尽痛苦。然而在这一混沌时期中,伟大的后周王朝却历经三代,享有了十年的盛世,并因其卓越的治理而声名远扬。

后周太祖郭威原为广信节度使,后来成为后汉时期的军事将领。然而,因为受到后汉隐帝的不信任,郭威最终奉旨发动兵变,成功取得黄袍加身的荣誉,并建立了著名的後周王朝。

郭威是邢州堯山人,體格高大,勇猛無比。他的父親在戰亂中喪生,母親則是在前往潞州的路上去世,他還不到十歲就失去了雙親,被姨母撫養長大。

他十八歲時從軍入伍,還娶了柴氏作為妻子,接著就跟隨劉知遠參加了征戰天下的行動。隨著劉知遠成為後漢的皇帝,他也因此成為了一位傑出的能臣。

在承佑元年,漢高祖因為長子劉承訓病逝而感到悲傷,一直無法從中恢復過來,只能勉強靠人參等藥材維持生命。到了乾祐元年正月,他的病情加重,因此召集首席大臣,把孤兒託付給他們照顧。其中,擔任樞密使的郭威也在其中。

劉承祐繼位後,正值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所勾結的叛亂之亂。因此,他下令郭威率領西面軍前往招諭、安撫離散的群眾。

郭威統率河中、永興和鳳翔三路軍馬,擁有強勁的氣勢。他率領著隨軍前進,豎起了柵欄在城西。同时,他全面統轄三路軍馬的運作,讓整個軍隊更加有力。

陳兵之後,郭威的將士們紛紛向他請求下令攻城。然而,郭威卻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並分析了原因:李守貞在前朝時曾是一位名將,且他在此地所築城牆與大河相連,非常易守難攻。

「貿然攻城,是非常危險的,只會徒增將士傷亡,毫無益處。」這句話提醒著我們,在行動之前一定要仔細思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攻城雖然是征戰中常用的方法,但如果缺乏周詳計劃,徒勞無功甚至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失敗。

當我們要針對某些目標進行行動時,必須先掌握其所在地的情況,進行情報收集以及分析,這樣才能制定更加具體有效的行動計劃。貿然攻城只會讓我們的士兵暴露在敵方的火力下,不但難以取得勝利,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我們應該謹慎行動,量力而為。在作出決策前,鼓勵團隊成員進行討論,提出不同意見,綜合各種意見後再作出決策。只有這樣,才能給士兵一個明智的命令,讓行動能夠得到有效實施並取得最大的收益。

郭威下令圍困敵軍,讓城池成為攻守兩端的紐帶,阻擋敵軍的前進路線。

郭威的軍糧充足,而敵軍缺乏糧食。因此,他打算將長梯用於攻城,然後平息城中的士兵。而李守貞則會因為他的作戰經驗而變得較為放鬆。這正好滿足了郭威能夠利用他治理這座城市的機會。只要按照這個策略操作,就能夠輕鬆地攻下這座城市,而不用浪費太多的兵力。

郭威命令士兵偃旗息鼓,閉壘不出,並且沿著河邊數十里設火鋪,命令士兵日夜防守。李守貞無計可施,只得派出部隊突圍,但郭威早已有所預料,命令各路軍馬一律截殺。李守貞不斷戰敗,最終也無法翻身。
郭威一向帶領軍隊遵守嚴格的紀律。當他的部將攻下城池後,他慷慨給予士兵豐厚的獎賞,將所有獲得的錢財和布料都分給了他的手下。同時,他下令嚴格禁止士兵私下飲酒,只有在舉辦破城慶功宴時才能享用美酒佳餚。

郭威發現他所愛的李審私下飲酒並違反軍令。作為自己手下的親信,李審的行為嚴重影響了郭威在部隊中的威信,這樣無法順利地統一士氣。因此,郭威責問了李審。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並提醒士兵遵守軍紀,他指示执行者将李審梟首示眾。

從那時起,郭威所帶領的士兵必須遵從他下達的命令。有人讚賞郭威說:「不要驚訝,他將成就帝業,因為他深諳堯山兵法的奧妙。」

漢隱帝劉承佑登基第三年,他的父親劉志遠任命的輔政大臣楊邠、史弘肇等人掌握了大權。

劉承佑與兩位大臣商議國事,一句話道破了事情的謹慎性:「這件事需要慎重處理,別亂講。」楊邠和史弘肇則表示:「陛下不用擔心,有我們在場,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劉承佑感到有些不悅,心中想道,這片土地本是屬於我劉家的,可他並未立即表露不滿之情。

蘇逢吉與史弘肇兩位宰相因私人恩怨,對劉承佑實行報復,不斷向他施加火力。此外,太后也不斷唠叨,要求劉承佑謹慎聆聽。

劉承佑是個年紀不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的脾氣很急,無法忍受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在朝廷中作威作福的情況。因此,他在他們經常出現的地方秘密地部署了幾十名士兵。三個人對付這麼多人顯然無法勝任,最終他們在一起成為了冤魂,一同去到了陰間。

劉承佑在殺了三名對手後,想到郭威和這三人關係密切,於是他決定不遺餘力地消滅所有潛在的威脅。他派遣李宏透過機密命令,要求郭崇威和曹威殺掉郭威和監軍王峻。

李宏義一直猶豫不決,不敢輕舉妄動,反而洩漏了消息,通報給了郭威。聽到這個消息,郭威提前做好準備,先扣押了劉承佑派遣的使臣。

楊邠是曾經跟隨先帝打天下的將領,他帶領著心腹將領,告別了自己的家人,為了國家的安定而戰。然而,現在使臣卻奉詔要殺楊邠,而他只好召集自己的心腹將領,面對著死亡的威脅,痛哭流涕地說:「你們取下我首級呈給天子,以免被我連累。我曾經與你們並肩作戰,為了天下的安定而奮鬥,但現在卻要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國家的安寧。」在這悲壯的場景中,每個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了那份崇高的愛國情懷,他們將帶著這份情感堅定地向著死亡前行。

當時,樞密使魏仁浦向郭威進言道:「將軍,你是這個國家的核心人物,曾以汗馬功勞奠定基礎,怎能讓小人破壞你的一切呢?或許,我們應該奮起直追,一不做,二不休地掀起一場起義。」

魏仁浦勸說郭威使用鄴都留守的官印偽造詔書,此舉被郭威推辭多次。但最終,在魏仁浦再三勸說之下,他答應了。原因是劉承佑要求他殺手下部將,但郭威因不忍心而無法下手。這激起了手下部將的怒火。他又在暗示王峻私下傳令將士,若打進都城可以掠奪十天。

郭偉施行策略鼓舞了士氣,隨後帶領部下高舉「清君側」的旗幟,率軍出征進入京城。

在聽到郭威發兵封邱的消息後,劉承佑聽說後不禁感到驚慌失措,便率領著宰相和其他幾名官員逃到趙村的七里寨,沒想到卻遭到了茶酒使郭允明的誘騙,最終被他背刺身亡。

在郭威成功攻入都城並穩住局勢後,他默許手下掠奪並且贏得人心。此外,他還提議重新為劉家的後代立下子嗣。郭威的將領們趁勢拍馬屁,稱賞他有紫氣護體,並散布謠言說士兵們不想再跟隨劉氏家族。

當群眾一起湧上來扯裂黃旗,把旗子披在郭威身上,高喊萬歲時,郭威明白必須有所作為。他決定「向漢祖宗廟請求孝順李太后,且不再搶掠。」

在951年,李太后下令,郭威登基为周太祖并称帝,被称为“后周”。在郭威建国初期,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国内不断发生战争,百姓生活困苦;国外则有辽国、南唐等国虎视眈眈。

郭威推行懷柔政策,積極展開和平外交,同時致力於內部經濟發展,大力任用文官,並且大力提拔知名人士如范質等,並以科舉為選才的重要標準,尊重人才的價值。

郭威為五代十國歷史上備受尊崇的帝王,他在位三年期間實施了多項改革,包括減輕刑法並減免民眾賦稅,以減輕他們的壓力,同時還整頓了官場。這些政策快速得到全國民眾的支持和喜愛。

在顯德元年,郭威感覺身體衰弱,於是選定自己的養子柴榮繼承自己的位置。他告訴柴榮,當自己去世之後要盡快下葬,不要讓自己的靈柩停留在殿中。

郭威去世後,他叮囑柴榮簡單處理他的喪事,不要讓百姓受苦,也不要讓人留守陵墓。他要求用紙衣代替昂貴的喪服,瓦棺代替金屬棺材,以簡單的方式安葬他的遺體。在囑咐完後事後,郭威於五十一歲辭世。
郭威是一位爭議頗多的歷史人物,他先為唐朝的將領,後來又成為後漢朝的將領,最終成為黃袍加身第一人,建立了周朝。他在位期間,三年內,大力重用能幹之臣,減輕百姓的徭役負擔,四方來投奔,是五代史上具有名望的賢德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