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臨終前要處死妻子、兒子和孫子

1662年的某一天,鄭成功正煩惱著自己無法完成復國大業。
外面突然傳來一個人的聲音:「有一封喜報的家書。」

聽到這個消息,大家都興奮起來,大家皆想立即知道消息的內容。最後,一位人將信打開並讀了起來。在信中,告知一位女士成功地獲得了一份高薪工作,這也意味著家裡的經濟情況將會改善。

所有人都高興地頌揚著這位女士的成就,並紛紛向她表示祝福。這個小小的喜訊,不僅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喜悅,也為其他人帶來了希望和勇氣,讓大家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鄭成功打開手中的信,終於展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原來這是他長子鄭經派人送來的,據說他和侍妾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多日以來,鄭成功屢屢受挫,唯有一則好消息令他欣喜若狂。於是,他決定好好慶祝一下這個喜訊。
他慷慨犒賞三軍,於軍營豎起盛宴,美食佳餚、音樂熱鬧,各種慶祝活動繼續進行,場面壯觀。

鄭成功剛得到喜訊,但不久後收到了一封信件,寄件人是南明的前兵部尚書唐顯悅。
他在信中嚴厲譴責鄭成功治家不當,還不知廉恥。他還舉辦了一個大宴會,為他亂倫所生的孫子,這真讓人感到非常失望。
鄭成功讀完信後大為憤怒,突然昏暈倒下,患上了一場大病。
身體每一天都在逐漸惡化。
他覺得自己快不行了,於是找來了堂兄鄭泰,向他提出一個請求:“請你回到廈門,把我的妻子、兒子、孫子和乳母陳氏全部處死!”

鄭泰聆聽後非常驚訝,他以為鄭成功可能已經生病、失去理智,因此非常謹慎處理此事,不敢草率決定。
在後來,他與黃毓和其他官員們盡力勸阻,但鄭成功的憤怒卻無法平息,以致幾乎咬斷自己的手指。
然而,所有被指派執行這項命令的人都不願意去做,但鄭成功卻每天都會爬上將台,拿著望遠鏡看向遠方,渴望能在有生之年目睹他的妻子和兒子被處死。
他最終未能如願,心灰意冷而隕於39歲。
唐顯悅,原兵部尚書,他在信中提到了什麼呢?鄭成功為什麼如此堅持要處死自己的妻兒、子孫呢?
只有深入了解鄭成功的遭遇,才能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是他對現實不滿的一種宣洩。

「鄭成功」,是一位為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同時也是南明王朝最後的脊樑。
他懷抱著強烈的愛國情懷,投入了大量心血,為了恢復大明的獨立,在取回漢族人的祖國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鄭福田相較於他的父親鄭芝龍,擁有更為堅定的決心和原則。相反地,鄭芝龍為了謀求高官厚祿,早早向清朝投降,並沒有和兒子一樣的骨氣。」
「鄭芝龍早年是一位海上商人,憑藉其聰明才智、多國語言的精通以及出色的劍術技巧而享譽盛名。」
鄭芝龍憑藉非凡的才華,在商業和政治領域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鄭芝龍出生於普普通通的家庭,但他從小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才華。他在學校裡表現卓越,並開始向商業領域邁進。

鄭芝龍在經商方面才華出眾,他以獨特而創新的方式引領企業,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了成功。他不僅在本地經商,還拓展了國際市場,並促進了亞洲國家之間的商業往來。

除了商業領域,鄭芝龍在政治領域也一展其才。他以其優秀的領導能力和人際關係網絡,成功進入政治界並且取得了許多重要職位。他的領導能力在政治決策制定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總的來說,鄭芝龍是一位擁有超凡才華和領導能力的非凡人物。他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範,讓我們受到啟發,也為我們的未來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福州地區當年是南明王朝隆武帝的居住地,而軍國大權全都落在鄭芝龍的手中,整個鄭家更是將相滿門。
「小國姓爺」這個稱號是隆武帝賜給兒子鄭成功的朱姓所帶來的極大榮耀。當時,他被視為有極高地位的人物。
鄭家是大明皇恩深厚的得益者,因此鄭成功深感感激和敬佩。他發誓要永遠效忠大明朝廷,不管到死都不會背叛。

雖然鄭芝龍是以商人身份出道,但是他行事時總是以利益為先。
隨著明朝的衰落,鄭芝龍再次編織起他的小謀略:若能得到清朝的高級官位和豐厚的薪俸,那他的前程不就更加光明嗎?
鄭芝龍和鄭成功經過深思熟慮後,準備商量向清朝投降的事宜。
鄭成功內心萬分痛苦,他拉著父親的衣袖懇求:「父親,在這裡您擁有極強的勢力,不要輕信清軍的謊言。一旦投靠清軍,就意味著失去自主的命運。」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淵;離山則失其武,脫淵則登時困殺。」也就是說,虎不離開它熟悉的山林獵食,魚也不會離開淵水自殺。如果不應該離開的地方離開,就會失去原本的條件和優勢,最終陷入困境。因此,這句話提醒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三思而行。

對此,吳父非常贊同。他覺得每個人在做決定之前都應該謹慎考慮,避免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做出後悔的決定。無論是生活中的大小事,還是工作上的抉擇,都需要思考清楚再做出選擇。

因此,吳父的建議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三思而行。如果感到還有疑慮或不確定的地方,不要草率決定,可以再多花些時間做思考和研究。這樣才能確保每個決定都是明智的和正確的。
鄭成功難以勸服他的父親,因為他的決定已經鐵定了。

最後,鄭成功在面對清朝的壓力下不得不作出投降的決定,他撤回了防守在仙霞嶺的軍隊,使得鄭成功的勢力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導致失守的結果。為了避免被清軍挾持,鄭成功最終逃到了金門,結果清軍很順利地進入了福建。
不久之後,隆武帝遇難的消息傳來,令鄭成功備感悲痛。更加令人痛心的是,清軍侮辱了鄭成功的母親,她無法承受這種侮辱,選擇了自殺。
清朝卻翻臉不認人,沒有重用鄭芝龍,反而將他挾持起來,威脅鄭成功投降。
鄭成功的心痛無法言喻,當他知曉失去皇帝和母親的消息時,他的五臟六腑都疼得快要崩裂。此時,他收到了清軍的威脅,但他仍哭著說:「如果忠孝兩難全,我只能放下孝道,強烈地守護國家直到死亡。」
鄭成功承擔了國仇家恨的重擔,他終其一生都在為抗清復明而努力,而面對這長達數十年的壯舉,他所經歷的種種艱辛,只有他自己能體會與理解。

「鄭成功失去父親後,他決定要重新建立鄭家的威信。」
「他」指的是鄭成功,他重新整頓了父親的部隊並在南澳集結了數千名士兵。他接著聯合抗清將領張煌言,並以「抗清復明」的口號展開了反清復明的戰爭。
那位年輕又實力不足的人,善用清朝軍隊不擅長水戰的缺陷,一而再、再而三地擊敗他們,成為清朝的重大問題。
清朝曾多次與鄭成功進行和平談判,然而無奈的是,這些談判往往不果而散。鄭成功作為一位聰明的將領,從不直接拒絕談判,而是一邊與清朝對價討價,一邊積極搶佔地盤、蓄勢待發。
談判失敗的結果,導致鄭成功的實力急劇提升,讓他有資格與清政府進行談判。

鄭成功於1659年發現清軍主力已調往抗衡南明朝的李定國,於是他趁虛而入率領軍隊北上進攻。
鄭家軍在經歷定海關戰役、瓜州之役和鎮江之役的大捷後,一路勢如破竹,終於包圍了南京。
「奪取南京,便相當於贏得一半的江山。」這句話形象地表達了南京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自古以來,南京就是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之一。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明清都城及中華民國首都等,歷史悠久。明朝萬曆年間,經濟發達,物產豐盛、貿易興旺,南京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聚集地之一。南京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有「金陵八十余載,樟殼飄香四五月」之美譽,被譽為江南名城之一。南京在歷史上曾多次成為中國政治鬥爭的中心之一,奪取南京的勝利是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目標。奪取南京,不僅象徵著一個政權的建立,更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渴望和對未來的希望。
鄭成功向來被譽為足智多謀,可是在致勝之際,他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南京城的提督管孝忠因為懼怕鄭家軍,不敢出戰,於是寫了一封信給鄭成功,表示願意投降,但卻要求一個月的時間。
「這條規定是清朝所制定的,專門針對攻城守軍的行為制定的。如果守軍在敵人進攻下不能堅守一個月,那麼他們就會被視為戰敗者,親族會因此受到牽連。」

鄭成功的部下紛紛勸告他,指出這是一個明顯的緩兵之計,目的是拖延時間以等待援軍。他們強烈建議鄭成功不要相信敵人的話,這是趁其兵力空虛、立即攻城並且獲勝的大好時機。
或許是鄭成功連續取得勝利,讓他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或許是管孝忠的偽裝太巧妙。總之,鄭成功在這件事上過於自信,他相信管孝忠不會耍花樣。
鄭成功的固執使清軍得以充分準備。援軍大量到達後,鄭成功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但時已晚。
鄭成功曾奮鬥半生,為反清事業獻出了不少心血。然而,南京之役時他卻大敗而歸,功虧一簣。
他在戰場上不幸蒙受重創,心中深感悔恨與痛苦,甚至想即時自刎,但被屬下勸止。這時他的情緒和內心狀態可想而知,極其憂鬱沈重。
「當然,鄭成功並沒有被失敗擊倒,而是受到精神上的摧殘。」重新組合,也可以寫成「鄭成功未被失敗擊垮,而是心靈受到嚴重摧殘。」

鄭成功率領軍隊參與南京之役,不過最終戰事失利,於是帶著麾下部隊退回到廈門。
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繼續整備軍隊,等待時機再次發動進攻。
鄭成功以其傑出的領袖才能和奮勇的戰鬥精神,在明朝覆滅後,成為抗清的重要人物。清政府對其威脅感十分強烈,認為其存在「如刺草刺在背上,勢必得拔除」。為了消滅鄭成功,清政府多次發動大規模的攻擊,但都遭到了鄭成功勇猛抵抗的迎擊,最終無功而返。

鄭成功的家族自以「海上王朝」自居,其父鄭芝龍是明朝擁有海上霸權的重要人物,鄭成功自幼即展現出非凡的領袖才能,並以保衛家園為己任。於是他成了海盜的首領,率領著手下們在台灣和海上作戰,擊敗了許多荷蘭海盜和西班牙船隊。同時,他也積極推進自己的領土擴張,併吞其他本島族人的領地,成為了有重要影響力的一股勢力。

然而,他所在的地區不斷受到侵略,鄭芝龍也因此葬身海底,鄭成功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挺身而出,堅決反抗清朝。這場戰鬥,不僅有鄭成功的個人奮鬥,也有他的部下們為他犧牲的精彩表現。

最終,鄭成功的存在和抵抗,對清政府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清廷被迫派出大批的兵力來對抗。然而,鄭成功屢敗屢戰,成功抵擋了清朝的入侵,成為了島上居民的保護神,也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清朝為了制服鄭成功,以海上為其根據地,實施海禁和遷界令,以利於掌控軍糧補給等弱點。他們對鄭成功實行了嚴格的海上封鎖,嚴禁民商下海交易,以斷絕鄭成功的糧食補給。
鄭成功並未被擊敗,反而成功擊退荷蘭,奪取台灣,實行屯田制度以供自給自足。

「海禁」和「遷界令」導致沿海地區的經濟萎靡不振,資源枯竭,居民流離失所,引起民怨沸騰。
清朝於一次行動中將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弟弟、侄子等鄭家11人全部處決。
「儘管這是父親自作自受的結果,但畢竟血濃於水。他無法忘記,正是父親給了他溫飽豐足的生活,培養著他茁壯成長。」
他明白,只要他再次拒絕向敵人屈服,就會令他的父親承受更多的痛苦。
他深知,若與清朝為敵,自己的父親勢必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每當面對這樣的現實,他的內心總是感到劇烈的疼痛。
終於等到這一天來臨,他憂傷到了極點,穿上麻衣戴上孝,跪在地上捶胸頓足,懊悔自己錯失了為父親報仇的機會。

鄭成功無法收服台灣,「雪上加霜」的是數月後,他又傳聞南明永曆帝在緬甸被吳三桂擒殺,這對復興明朝的願景構成了致命打擊。
命運是非常不公平的,鄭成功已經成為一個沒有父母和國王的人,但是上天似乎還未放過他。
因為在臺灣陌生的環境中,他和許多士兵患上了疾病。此外,他們被清朝包圍,長時間遠離家鄉,使得內心的憂慮和悲憤不斷糾結交織,讓他難以承受。
「偏偏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又做了些玷污風化的事情,成為了讓駱駝垮掉的最後一根稻草。
「鄭成功共有十幾個兒子,但他最大的期許都寄託在長子鄭經身上。當鄭經宣告孫子的到來時,他非常高興,因為這樣可以確保家族有接班人。」
唐顯悅是南明時期的一位尚書,在一封書信中,他向某人表達了他的絕望和困境,讓他的心境更加沈重。
唐顯悅是鄭經的正室妻子唐氏的祖父。唐氏是一位名門淑女,一貫舉止優雅端莊,性情溫和,在家譽滿當地,但是鄭經卻對她無情。
鄭經的妻子嫁來後,他對她相當冷淡,很少跟她共度夜晚,然而多年的婚姻仍未有子嗣降臨。

鄭經的四弟有一名美貌如仙女、身材曲線優美的保姆。她的魅力深深吸引著鄭經,讓他不禁陷入了與她私通的誘惑中,最終也產下了一個兒子。
鄭經深知父親的個性,因此不敢將真相告訴他。然而,唐氏感到心中壓抑,於是向自己的娘家抱怨煩惱。
祖父唐顯悅得知鄭成功為他的孫子大排宴席,感到十分憤怒。他便寫了一封信,為孫女表達不平之情:

親愛的孫女,

聽說你的弟弟獲得了鄭成功親自舉辦的宴席,我深感不平。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極為不公平,更甚者,是對你的一種冷落。我強烈反對任何一種特殊待遇。你和你的弟弟應當平等對待,這是公平之道。

我的親愛的孫女,不要讓這樣的事情影響你的心情。我相信,你是一個有才華、有條理、有信念的人。你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並為自己的尊嚴而戰。我永遠愛你。

你的祖父,

唐顯悅
「三親八代,乳母也住在其中。讓小孩隨意生子,沒有聽取勸告,反而給予獎勵。這樣的家庭教育不正確,如何能夠治理一國?」
在中國的禮法中,乳母是八母之一。有一封信斥責鄭成功毫不感到羞恥地獎賞亂倫的兒子,表示這樣的治家方式根本無法有效管理家庭,更何況進行治國呢?
「這句話真是太諷刺了!」鄭成功情緒突然爆發,他的心情一直都很沈重。

他曾經患過重病,因此下令處決了自己的妻子,理由是她無法教育好孩子。為了維護家族的家風,他也不得不處置兒子、孫子和乳母。
回到過去的時光,鄭經所犯的錯誤雖然有些不道德,但卻未到罪不可赦的程度。然而,鄭成功卻毅然決定將他們處死,任何人的勸說都無法改變他的決心。
當鄭成功垂危之際,所有人都不想執行命令,因為鄭經是最合適的接班人。
諸將最後決定折中辦法,只處死乳母和嬰兒,然而鄭成功仍然期待收到妻子和孩子已被處死的消息。
「一切都完了!我的計畫失敗了,我失去了一切!」鄭成功心情低落,無法想像自己未來的道路會是如何。

他曾經是一個地位高崇的鄭氏宗族的後裔,但現在他卻被迫穿上明朝的官服。他感到極端的失落和絕望,覺得自己是完全崩潰了。

他一邊四處走動,一邊在低聲自語。「我真的不知道我接下來該做什麼。我不能回去面對我的家人、我的部屬和我的子民,他們會如何看待我呢?」

他看著天空,嘆息著。這個失敗,對他而言是個很大的打擊,他甚至不明白自己該如何面對未來。

然而,鄭成功仍舊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他相信,只要他能夠重新開始,他仍然可以重振旗鼓。一個新的挑戰正在等待他,他必須抱著這種信念,繼續向前走。
「自從國家動盪以來,我們一直在經歷戰爭的折磨。十七年來,我們輾轉反側,無法抉擇前進或是後退,罪案也不斷增加。而現在,我們又被遺忘在偏遠的角落,在這裡離開人世。我們無法盡忠盡孝,死時也不能安息。唉,這是何等的不公!」
她嘴中喃喃自語,雙手瘋狂地抓住自己的臉,最終因缺氧而窒息身亡。
這句話中表現了鄭成功的不甘心和悲哀,他沒有實現自己的壯志,卻在身死之前永遠地離開了。

「他忠於自己的理念,奮鬥了17年,卻最終失去了孝順的機會。」
他的志向是要復興明朝,但卻連南明朝也未能保全,為此還牽連到了他的父親,使其喪失性命。
「他」指的是鄭成功,他曾驅逐荷蘭人並收復了台灣,為台灣歷史留下深刻的一頁。然而,「他」在位時間不長便去世了,台灣也最終被清朝收復,「他」的努力幾乎都化為流水。對於台灣人來說,「他」付出的代價只是為敵人鋪設好了道路。
他是一位擁有極致道德觀念的人,但他的兒子卻發生了與乳母亂倫的事件,他卻無力加以懲處。
鄭成功視自己為一個失敗者,最終帶著憾事辭世,臨終前留下無數的遺憾。
「他」是一位被後世人視為非常偉大的民族英雄,雖然他未曾成功,但他所創造的偉大功績卻是永不可抹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