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滅蜀,郭崇韜掛帥,出兵到王衍投降,只用七十天

李存勖進駐洛陽後,雖然受劉皇後、伶人、宦官的擺布,使得他從智勇慢慢淪為昏庸,驕奢淫逸,聽信讒言,但有一個目標他卻沒有放棄,那就是伐蜀。

李存勖為何總是關注四川呢?這要從當時後唐的國家狀況說起。

當時,後唐的疆域遼闊,而四川地區是唐朝時期留下的中央政府機構和軍事指揮部門之一。因此,四川一直是後唐政府重視的地區之一。

此外,後唐時期,中國的北方區域受到尼薩滿教徒的侵擾,使得唐朝後期的地區治安和穩定性局勢非常不穩定。而四川地區則被視為唐朝失散的中央基地之一,這裡的經濟和人民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因此,李存勖將目光投向四川,不僅因為這裡是後唐的一個中心地帶,也是因為這裡的治安相對穩定,特別是面對北方區域的不穩定因素。他希望利用四川地區的資源和力量來加強後唐的實力,同時也是為了保障當地的經濟和人民生活。
由於戰爭不斷,後唐社會經濟狀況惡化,人民生活艱苦,軍隊的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按照治國之道,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案。然而,李存勖並未意識到這一點,或者可以說,他對於日益惡化的社會矛盾感到束手無策。他表現出色的是打仗,而在治國方面,他卻幾乎是一位低能兒。儘管如此,他還是按照武夫的思維方式處理各種問題,選擇了戰爭作為應對策略。
據他所言,進攻前蜀朝代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因為其好處不僅止於下列幾點:

  1. 提升地位:成功打敗前蜀可以讓人民和其他國家對我們的國力和地位產生更高的敬畏和認可。
  2. 擴張領土:戰爭可以讓國土更加廣闊,滿足國家對資源和領地的需求。
  3. 獲得財富:據信前蜀國內擁有龐大財富,掠奪其財富是可行的,可以為我國發展和繁榮帶來寶貴的資源。

因此,在追求和平的同時,進行戰爭也是一個可行的戰略選擇。
「擴大疆域,增加全國人口數」是古代帝王早期的統治戰略之一。在那個時代,帝國的劃分是按照土地面積和人口數來進行的。統治者通常會征服鄰國,占領新的領土和掠奪更多的人口,以便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更強大。通過擴大疆域,統治者也能夠擁有更多的資源、財富和土地,以支持其日益強大的王國。在現代社會,雖然不再有這樣的強迫征服,但很多國家仍然在實行這樣的政策,以求追求更多的領土和人口。
後唐伐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為了獲取財富,這是直接的原因。當時,後唐的水患頻繁,民生雕敝,民怨沸騰。軍人無法得到應有的撫恤,生活困難,甚至不得不把妻子和孩子典當出去。李存勖認為通過伐蜀可以劫掠現成的財富解決眼前的急需。
三是轉移矛盾,為士兵提供了一個打仗、賺錢養家的機會,讓他們暫時安定下來,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透過戰爭和搶劫來增加財富,轉移士兵對政府的不滿,這是五代時期的悲哀。

在同光三年九月初七的一天,李存勖與他的大臣們聚集在一起,商討是否出兵進攻西蜀的問題。
李宣徽舉薦李紹欽,表示他擁有獨一無二的才華和能力,甚至超越了孫子和吳起的水平,完全可以放心任命他去處理重要事務。
段凝曾經對李紹欽阿諛奉承,而後梁宰相敬翔則指責他不具備領導士兵的能力並且經常扣留軍費。
郭崇韜對李紹欽的品格非常了解,他毫不猶豫地反駁道:「李紹欽是亡國之將,除了拉攏權貴,擦鞋拍馬,沒有任何真本事。這樣的人,怎麼能相信他呢?」
有人向我推薦了李嗣源,但郭崇韜則表示:「在契丹方面戰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必須讓總管李嗣源留在河朔地區。」
「你認為誰帶領軍隊出征比較適合呢?」李存勖凝視著郭崇韜。
「魏王。」郭崇韜說道,「魏王理應成為皇位的繼承人,但他並未有特別卓越的功績。因此,根據過去慣例,讓他成為討伐蜀國的總指揮,以彰顯他的威望。」

雖然郭崇韜是出於對魏王李繼岌的考量,但他卻沒有料到自己已觸犯了皇帝的威嚴。李存勖並不想讓心愛的兒子冒險上前線,卻也無法反對郭崇韜的建議,因此李存勖也背了這批責任。
李繼岌年紀尚輕,難以獨當重責,必須尋找一位能夠勝任的副手協助他。李存勖望向郭崇韜,表示他是最適合的人選,請他前去完成此重任。
李存勖注視著郭崇韜,等待他的回應。
郭崇韜的目標就是要達成這個結果,他希望藉此機會離開李存勖,讓時間來緩和漸深的僵局。儘管他內心很樂意,但面對眼前局勢,他保持冷靜,只是回答說:「如果陛下如此決定,我必定虛心接受。」
郭崇韜原以為這次前往四川可以平息他和李存勖的紛爭,但他並未料到這次遠征會變成他一生中最大的困局。命運的捉弄讓他明白,時間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面對著刻不容緩的困境。

李存勖任命魏王李繼岌為西川四面行營都統,而郭崇韜則擔任東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等使,所有軍隊的事務都交給了郭崇韜。這是後話。
高季興被任命為東南地區的行營都招討使,李從曮成為都供軍轉運應接等使,而行營副招討使則由李令德擔任。李紹琛則負責擔任藩漢馬步軍都排陣斬斫使兼馬步軍都指揮使,而西京留守張筠則擔任西川管內的安撫應接使。左廂馬步都虞侯的職務則由華州節度使毛璋擔任,而董璋則負責擔任右廂馬步都虞侯。客省使李嚴則被委任為西川管內的招撫使,率領六萬士兵前往蜀國進行討伐。
高季興接著受到詔書,命令他率領士兵奪取夔州、忠州和萬州,使其成為荊南地區的巡屬。
「李從襲」和「任圜」分別是供奉官和工部尚書,在魏王出征時與「李愚」翰林學士一同參加軍機會議。
郭崇韜為了感謝北都留守孟知祥多年前推薦他的恩情,出發前向李存勖提議,表示孟知祥忠誠賢明,且具有謀略,未來可任命他為西川節度使。李存勖欣然同意。
孟知祥因郭崇韜的仁慈之心,得以嶄露頭角,從此名留青史,成為後蜀的創始皇帝。

925年9月18日,唐朝發動了大規模進攻蜀國的行動。前蜀國皇帝王衍卻一點也不知道這場危機已經逼近,還繼續著自己放縱、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這讓許多大臣非常不滿。中書令王宗儔和王宗弼暗中研議,要廢掉這個昏君,但王宗弼卻一直猶豫不決,最終導致王宗儔因憂鬱而死。
王衍完全沒有察覺到公司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也不知道西蜀已經成為後唐大軍的攻擊目標。他天天和一班小美女嬉戲玩樂,毫不在意外界的種種不安。
當時,王承休派人從秦州送來一些美人畫像和奇花異草圖冊,還附上了奏表。在奏表中,王承休大力讚揚秦州擁有眾多美女和如畫的山川,是一處令人陶醉的旅遊勝地。他邀請王衍前往秦州,欣賞那裡自然美景,享受美人的陪伴。王衍看著這些美女畫像和奇花異草圖,感到非常興奮,他於是決定前往秦州進行視察。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名為王衍的人打算去旅遊,但許多大臣都不贊成,並試圖勸阻他。即使如此,王衍仍然不為所動,並且當王宗弼上表力諫時,他竟然將這封表章扔在地上。

這個故事可以引發許多探討,包括是否該讓旅遊成為一個公職人員的義務,還是他們應該完全自由地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此外,這也可能意味著王衍對權力和威望的看法,他可能認為他有權力和自由選擇自己的行動,而不需要聽取其他人的建議。
徐太後看著眼前的兒子王衍,痛哭流涕地勸告他,不要輕率出遊,但他仍舊堅定地決定要出巡,使徐太後感到十分擔憂。

蒲禹卿曾擔任秦州節度判官,他在上表中陳述了中肯的內容。他說:「先帝艱難開創基業,目的是要傳承給萬世子孫。然而,現在陛下年輕、富有、繁華,沈迷於色酒之中,導致秦州地區的居民面臨著雜處,如羌胡等民族,還有瘴癘等疾病的困擾,民眾不得不四處奔波,而郡縣官員則疲於串門子。鳳翔地區長期處於仇怨之中,必定會出現反叛之舉;而唐國方面,雖然經常有宴樂盛會,但恐怕會懷疑您的忠誠度。先皇從未無故出遊,而陛下卻常常隨心所欲離開宮闕。秦皇帝東征後,沒有回到都城;煬帝南巡後,龍舟也沒有返航。蜀都地區曾經繁榮強大,可是現在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鄰邦》盛極一時,邊境地區卻無法做到防火防盜措施落實,而境內也出現了腐敗的情況,使得百姓失去了工作機會,盜賊更是猖獗。歷史上,像李勢一樣為了生存不得已曲從桓溫,像劉禪一樣只能向鄧艾投降,山河雖然秉持固若金湯之態,但只有依靠你自己,才能穩坐江山。」
王衍並沒有看到他的諫言,因為它被文臣韓昭截下了。韓昭拿著諫言,威脅蒲禹卿說:「我會留下你的諫言,等待主上回來之後,我們一定會根據它,逐字逐句地審查你。」
儘管王衍看到了,但其實這沒有什麼作用,因為他並未將心思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政治建設上,而是思考著秦州的山水風景和那位美麗的女子。
「鹹康元年」,是在十月初四時由王衍下令改掉年號。當時,他率領著文武百官和數萬大軍自成都啟程,向著秦州進發。壯闊的行列在路上滾滾前行。

當旅行團抵達漢州時,氣候晴朗,心情愉悅。但卻傳來了武興節度使王承捷的急迫信息,指稱唐軍已經橫跨秦嶺,向西進襲,並即將到達此地。
王衍看到報紙,放聲大笑,說:「我正打算炫耀一下軍力,就讓唐朝派軍來吧!我可不怕。」他這麼說,是因為他以為那些大臣們在用各種方法勸他,並透過報告搞嚇唬他、阻止他娛樂。
王衍讓隊伍繼續東進,仍然悠閒地和大臣們一起吟詩賦歌,遊山玩水,完全不將王承捷報告的軍情放在心上。
當隊伍走到梓潼時,突然遭遇颶風,連同合抱的大樹一起被拔起,造成無數房屋被毀。跟隨的史官駐足思考,他稱這股風為「貪狼風」,是導致兵災的主要元兇,並且預示著損兵折將的前兆。
王衍一路輕鬆遊山玩水,不為他人所擾,繼續吟詩賦歌,享受美好的生活,從來不需要考慮他人的眼光。

唐軍先頭部隊於十八日攻打蜀國威武城,由李紹琛率領。該城守將唐景思投降,唐軍得到二十萬石的糧食供應。李紹琛釋放了萬餘名俘虜,並輕裝上陣,日夜兼程前進,直接前往鳳翔。
李從曮是後唐政府所任命的鳳翔節度使,他為了支援西征軍的行動而決定將保存的所有糧食拿出來供應使用。儘管如此,這些糧食仍然無法滿足西征軍的需求,導致士兵心中存在不安的情緒。
郭崇韜率領著士兵進入散關後,他指著前方的大山告訴眾人:「如果西征失敗,我們很可能就無法回到這裡了。而且軍中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我們必須先奪取鳳州,那裡有我們急需的糧食。」
眾將皆一致認為蜀道險峻,容易守難攻,不宜貿然開戰。必須先仔細偵察出蜀軍的動向,再作出行動計劃。
郭崇韜認為,蜀國皇帝王衍非常放縱,導致蜀國人心散,這是一個攻打蜀國的好機會。蜀國人一旦聽到攻擊的消息,必然會失去勇氣,即使有險阻也沒有人會守禦。
「李紹琛又傳來捷報了。」這個消息讓人們緊張又興奮。他是政治界的重要人物,誰知道他的捷報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局呢?

媒體紛紛報導,李紹琛可能會參選總統。這個消息引發軒然大波,因為他是民進黨的重要幹部,參選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他當選,台灣政治的格局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李紹琛是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的想法和行為經常引起熱烈的討論。但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會同意一點:他是一個非常有魅力和能力的領袖。如果他當選總統,他肯定會帶來一些重大的改革,這些改革將對台灣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現在,所有人都在期待李紹琛是否會參選總統。他的決定可能會改變台灣政治的未來。
郭崇韜心情興奮,帶領軍隊全速行進。

王承捷於第十九日帶著鳳、興、文、扶四州的官印前來投降。
郭崇韜獲得了八千多名退守的兵士和四十萬石的糧食。他站在蜀中的山川之間,興致勃勃地喊道:“征服蜀國的日子不遠了,四川,我來了!”
王承捷代理武興節度使郭崇韜,帶領軍隊繼續向西前進。
二十日,王衍帶領旅遊隊抵達利州城,不斷傳來警報:威武城的守將唐景思已向唐將李紹琛投降。
王衍終於相信了王承捷所發佈的軍報,他卻因此慌亂了起來。次日,威武軍潰散的士兵陸續逃往利州,同時也帶來了更糟糕的消息:武興節度使王承捷沒有堅守,反而不戰自降,將鳳州、興州、文州和扶州全部獻給了後唐。這使得王衍更加恐慌。
「王宗弼、宋光嗣建議,說東川、山南的軍隊還是完整的,只要派大軍據守利州,唐軍就不敢孤軍深入。」這是建元九年(780年)唐朝攻打西藏的戰役中,唐軍大敗之後,隆達王向中國入朝請和。當時,東川節度使王宗弼和山南節度使宋光嗣建議,只要派大軍據守利州,就可以阻止唐軍深入西藏。
王衍接受了他們的建議,委任隨行的清道指揮使王宗勛、王宗儼以及兼侍中的王宗昱為三位招討官,率領三萬蜀軍前去對抗後唐的大軍。

蜀軍士兵長期在外勤務,看到禦林軍享受高級的待遇。然而,在即將投入戰鬥的時候,上場的卻是那些待遇低微的士兵。他們感到非常不平,有人忍不住咒罵:“為什麼不派遣龍武軍,我們都凍餓了,怎麼能戰鬥?”還有人咒罵道:“敵軍進攻,讓那些閉門不出的人去上陣吧!”
「叉手搖頭的人」一詞指的是那些常常裝作自己有學問、有見識的窮困文人。當他們在與王衍一同吟詩作賦的時候,總是帶著做作的姿態,手叉著,搖頭晃腦的,以顯示自己的風範。
李紹琛率領軍隊途經長舉,興州都指揮使程奉璉率領五百士兵前來歸順,並請求先修復橋樑和棧道,以便等待後唐軍的到來。這樣一來,後唐軍行軍時就不必擔心會遇到障礙。
二十二日,興州刺史王承鑒棄城逃走,致使李紹琛等人奪取了興州。因此,郭崇韜任命唐景思擔任代理興州刺史。
二十六日當天,成州刺史王承樸選擇放棄城池逃亡。與此同時,李紹琛率領的部隊在三泉與蜀國的三位招討使相遇,隨即爆發了一場激烈的遭遇戰。

蜀軍在王建統治期間,是一支勇猛善戰的軍隊,攻城掠地,威震四方。但自從王建建國之後,蜀中二十多年未經歷重大戰事,軍隊既未有實戰經驗,又疏於訓練,再加上王衍昏庸無道的統治,讓蜀軍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在如此無能的皇帝統治下,就算是一群獅子,也會變成無力抵抗的羊群,更何況唐軍氣勢驚人、先聲奪人。因此,蜀軍一片混亂,只能落荒而逃。
王衍身為三個招討使之一,卻並非將才。在初次上陣時,遭遇強勁敵手,毫無應對之道,手忙腳亂,完全慌了手腳。因失去有效指揮,平日缺乏訓練的蜀軍變成了蒼蠅般的無頭蒼蠅,四處亂逃。
李紹琛在三泉之戰中殺敵五千,並奪得十五萬石糧食,令軍心大振。
王衍聽說三泉之戰失利後,立即下令給王宗弼書令,命他率領大軍堅守利州,同時也負責擒拿逃跑的三位招討。他自己則率隨從向西逃走,並命令拆毀浮橋,以避免唐軍追擊。在桔柏津浮橋後,他採取進一步防範措施。
當時的蜀中文武百官都感到形勢不對,紛紛為自己安排後路。在唐將李紹琛率領軍隊夜以繼日地前進,攻打利州的時候,武德守將宋光葆投降唐軍副帥郭崇韜,並寫信提出一個條件:請求唐軍不要進入他的轄區,以避免當地百姓受到戰火的波及。

傾聽了宋光葆的條件,郭崇韜心中掙紮著,但最終還是做了決定。他承諾滿足宋光葆的要求,以換取和平,即便這意味著放棄一些權力和利益。反之,如果他不接受條件,戰爭將不可避免,將會有人民的生命和安全受到威脅。因此,他決定將重點放在達成和平上,並從容面對必要的犧牲和風險。即便如此,他依然準備好全力以赴,即使需背水一戰。
宋光葆非詐,迅速將梓、綿、劍、龍、普五州投降於唐軍。接著,武定節度使王承肇獻上三州,山南節度使王宗戚獻上五州,階州刺史王宗岳更獻城推降。唐軍輕吞四位節度使所轄的十八個州,而王衍只有成都附近的區域受控。
王承休是秦州節度使,他與副使安重霸聯手策劃,企圖襲擊唐軍。
安重霸說:「若不能取勝,就等於已經輸了。蜀國擁有十萬精兵,又佈局在蜀中天險之中,即使唐軍善戰也難以順利進攻劍門關。由於朝廷一直以來對您的恩情很深,所以現在國家有難,您不能坐視不管。我願意與您一同向西回朝共渡難關。」
安重霸一向受到王承休的信任,因為王承休相信他所說的話是對的。

安重霸提議向羌族買通文州和扶州的道路,以確保順利回到蜀地。王承休聽從他的建議,讓他率領龍武軍和一萬二千多名新兵一起返回朝廷。在離開前,當地居民在城外送行。
當部隊剛出發之際,安重霸突然拜倒在王承休的馬前,說道:「我們國家耗盡全力,終於奪回了秦、隴二州。如果我隨同你返回朝廷,那麼誰來守衛此地呢?我請求留守。」
這種計謀早已被安重霸所策劃了。
王承休發現自己被安重霸算計,但已經難以回頭,只能同意讓他留下來,然後與招討副使王宗訥一起前往扶州和文州,繼續向南推進。扶州和文州是貧瘠之地,是羌族聚居的地方。當王承休的軍隊過境時,羌族從不同的方向發動攻擊,守不住防線。王承休指揮著軍隊邊行邊戰,士兵們饑寒交迫。到了茂州時,只剩下兩千人。
安重霸背叛了王承休,紀即服從後唐軍,並獻上秦、隴二州,投降了對方。

當蜀軍陸續投降,利州守城無法守住,王宗弼便棄城西逃,而王宗勛等三位招討使也慌亂地趕上他的隊伍。王宗弼取出王衍所授之詔書給他們觀看,稱這是宋光嗣的命令。
王宗弼和三位招討使一起嚎啕大哭。
「荒淫無度的昏君一手造成,導致國家淪落至此!」王宗勛哭泣著說道。他受到了逮捕和處決的命令,為此他向執行命令的人發出警告:「你們今天殺了我們,下一個被處決的人可能就是你了!抉擇是在你自己手中!」
「王宗弼並不是有意殺了那三人,如果他真的想要殺,早就行動了,只是他還沒有想好下一步的計劃。」
「下唐罷!」三人異口同聲地說。

他們站在城門前,目送著唐朝的大軍離去。這場戰爭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場慘痛的經歷。城墻上留下了無數戰鬥留下的痕跡,街道上倒下的屍體也使人不忍直視。

但是,他們身為大食國的勇士,也不願意認輸。他們的心中仍然有著追求自由和獨立的夢想。他們誓言要把大食國的榮耀重新奪回。

「我們要重整旗鼓,準備迎接下一次的戰爭。」他們默默下定決心,整裝待發,準備為了大食國的未來而奮鬥。
「這或許是唯一的解決辦法。」王宗弼沈思了片刻,說道:「你們先去投降,我得前往成都完成一件事情,你們認為怎麼樣?」

三人都不知道他來成都的目的,因此不方便多問,於是就分開行動了。
王宗弼放棄了回歸利州的計畫,而回程前往西部地區。回程的時間差僅為王衍返回成都的五至六天而已。
在十一月的初七,王衍逃回成都,城裡的官員和嬪妃都擁出城迎接他。王衍竟然還想耍花招,走到嬪妃隊伍中,命令宮人排成回鶻隊,翩翩起舞,送他回宮。
初八日,王衍在文明殿集合了群臣。他此時不再是平時玩世不恭的模樣,淚水直流,看著眾臣,悲慘地說:「敵人大軍逼近,蜀國已經岌岌可危,請問大家是否有良策可以退敵?」
一群只顧享受逍遙自在生活的庸者,眼看敵軍逼近,卻毫無退敵之策,互相對視,嘴巴卻一言不發。此時,一人低聲嘀咕:「山窮水盡,只好投降了!」
「這便是高明之計,同時也是蜀國唯一的前途。」
王衍生氣地一揮手:「朕要退朝了!」他怒視著朝臣們,眼中充滿不滿和不耐煩。作為皇帝,他要求臣子們不斷進行好政,但從昨晚開始,他持續收到報告,顯示許多官員都在濫用權力和腐敗。他的寬容和耐性正在逐漸消失,他需要一個能夠保持政治清廉和誠信的政府。王衍心想,也許他需要更換新一批官員,才能實現他的願望。

王衍一籌莫展地回到後宮,眼前是穿著道服、戴著蓮花冠以及塗脂抹粉的宮人,他感到煩悶之餘,不自覺地吟唱起《醉妝詞》:

「燕窩銀盞茶,

檀香暖餅,

琥珀滿杯,

瑪瑙濕妝臉。

青鳳羽衣輕,

紅鸞簪兒亮,

那堪回首,

樓上月留香。」

曲調優雅,言辭精妙,讓宮人們紛紛被他的詩情所感動。
走來走去,只為了追逐花與柳。走那邊、走這邊,對於啜飲著金杯之酒別有一番滋味。猶記得喝了幾杯,聽到城外不斷傳來的喊殺聲,不禁感到一股悲情自心湧起,唸著一句古詩:「心知生命匆匆促,點燃蠟燭仿徨走。」
王衍自覺末日即將到來,他的宮女連結手臂起舞,以消除他的無盡憂慮。

王衍自覺末日即將到來,他找來了宮女來舞蹈,希望能夠舒緩內心的壓力。兩人同心協力,共同面對這即將到來的終末之日。
王宗弼率領數萬蜀軍返回成都後,踏上太元門,並派兵自衛。王衍誤以為他是率軍回歸,於是和太後前去探望他。可是,王宗弼卻「態度傲慢,缺乏臣子應有的禮節」,不僅沒有向王衍和太後問候,更未行跪拜之禮。
十六日,王宗弼毅然決定綁架徐太後、王衍,以及後宮中的諸王,將他們囚禁在西宮內。
當李紹琛的軍隊到達綿州時,他們發現當地的倉庫和民房都已經被前蜀兵燒毀。此外,綿江浮橋也被拆除。由於江水深不可測,也沒有足夠的渡船可供使用,造成浮橋的修復工程一時難以完成,因此大軍無法順利渡過江水。

唐朝的軍隊已經孤軍深入敵境,他們的優勢在於速戰,只有以超快的速度越過鹿頭關,才有機會在敵人措手不及的情況下獲得勝利。
「李紹琛」深刻明白這個道理,他決定在修建浮橋之前,率領一支騎兵隊奮力渡過江河。
在這場戰役中,李紹琛和李嚴率先跳水,帶領下面兩千餘士兵一起橫渡長江。其中僅有千餘人能順利到達對岸,另一半不幸淹死江中。
率領剩下的一千多騎兵,李紹琛毫不考慮,突然襲擊並成功攻下了鹿頭關,為唐軍進軍成都開啟了一條通道。
唐朝軍隊於十八日佔領漢州,但後續部隊則在三天之後才趕到。
王宗弼囚禁了皇帝、太後和各位王爺之後,下令心腹開啟國庫並把財富都運到他的住處,他自封為西川留守。之後,他得知唐軍已經入侵鹿門關並佔據漢州,於是立即撥出一大批錢幣、牛馬和美酒,派人前往迎接和犒勞唐軍。

李嚴曾經到蜀國,並與王宗弼熟識。王宗弼代表王衍寫了一封信送給李嚴,信中寫道:「只要你到來,我就願意投降。」
接到信件後,李嚴打算親自前往成都。然而,有人勸阻他表示:「你以前曾經出使蜀國,並提出了攻打蜀國的策略,因此蜀人對你懷恨在心,你若是去成都,不就是自己送上了砧板嗎?」
李嚴不聽勸告,率領幾名騎兵前往成都。這次行動令人擔憂,因為成都是戰火紛飛的區域,有很高的危險性。但李嚴仍然堅持前進,他認為這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行動。在成都,他們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他們始終堅定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最終,他們成功完成了任務,讓整個區域回復了和平。李嚴的勇氣和堅毅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人們。
李嚴到達成都後,就開始語重心長地安撫城中的官員和百姓,並且親身前往西宮朝見王衍。
李嚴安慰王衍後,讓他投降,保證他和家人的安全。王衍只好帶著李嚴一同謁見太後,隨後將母親和妻子全部託付給李嚴,無奈地流淚。
王衍下令,要求翰林學士李昊起草一份降表,以及平章事王鍇寫一份降書。之後,派兵部侍郎歐陽彬攜帶降書和降表,與李嚴一同前往迎接唐軍。

王宗弼向唐軍投降後,將內樞密使宋光嗣、景潤澄以及宣徽使李周輅、歐陽晃殺害,並將他們的首級裝入匣子送給李繼岌。他聲稱前蜀的君臣早已想歸降後唐,但這些人一直阻撓,導致此時才實現。他還批評成都尹韓昭是個狡詐之徒,下令將其處決。
王宗弼鬧出了一場大屠殺,令前蜀的官員和皇宮貴戚人人感到恐懼不安,紛紛買通他以求保全性命,甚至拿出黃金、白銀、珍貴姬妾作為賄賂。
李繼岌於二十二日抵達德陽。
王宗弼派人傳口信,表示前蜀皇帝已被他軟禁在西宮,城中士兵也已平定,等待唐朝軍隊接收控制。隨後,王宗弼派遣自己的兒子王承班送給李繼岌和郭崇韜蜀中美女和珍貴物品,希望能夠獲得西川節度使的職位。
李繼炭曾留下他在李家本就擁有的東西,因此他並不需要王承班的巴結和殷勤。所以,他打發走了王承班。

李繼岌抵達漢州時已是二十五日,王宗弼特地前來接待他。
二十六日,李繼岌和郭崇韜抵達成都,下令讓李嚴再次進城,帶著蜀國的君臣一同出城投降。
二十七日,後唐正式接受前蜀皇帝王衍的投降。當天,王衍身穿白衣,口含玉璧,手牽羊,草繩纏頭髮前來投降。所有百官都穿著孝服,光著腳,用車子拉著空棺,並將空棺全部焚毀。依照後唐皇帝李存勖的旨意,李繼岌赦免了他們,並釋放了王衍和其他投降者。王衍率領群臣拜向東北方向,感謝後唐皇帝縱容他們不殺之恩。

唐朝大軍於二十八日抵達成都,由郭崇韜領導下出榜安撫民心。他嚴格禁止士兵騷擾百姓,強調商店和市場仍可正常營業。
從後唐出兵到王衍獻城投降,共經歷了七十天的時間。
「蜀國」自「王建」據守,經過一代統治者的傳承後滅亡,整個王朝共計存在了十九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