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張學良歷經長達一個月的談判,達成抗日共識——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發生於1936年12月12日,當時中國國共兩黨正在進行國共合作,並打算聯合抗日。然而,中國國民黨政府內部陳誠、李宗仁兩人反對對共產黨的合作,因此就將中國共產黨的黨首毛澤東安排到了西安。在西安,毛澤東與張學良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談判,最後達成了抗日抗戰的共識,西安事變因此被稱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

西安事變的發端是因為中國政治局內部的矛盾。國民黨党内无法控制汉水以北支队,使得北方逐漸失去控制。而中共卻在地方上開始運用行動形成了軍閥式的組織,例如在延安與陝北地區。國民政府派遣負責北方事務的張学良将军的到来希望控制北方的局势与增强自己的影响,但张学良本人以及当地官员对中共开出的条件十分惊讶。中共要求「抗日革命相结合,一致对敌」,并提出废除国民政府不合法的戒严令等条件。张学良十分反感这些要求,于是他决定扣留了蒋介石派去的军官。

事件爆发后,南京的国民政府我发现了这一事件,于是紧急召见了蒋介石安排韦健、李宗仁、匡亚明三人去西安解决问题。但毛泽东却认为南京方才意欲的被动策略等于翻掌之间就已经交代完所有牌局。他担心机会流失,于是决定与张学良谈判。在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后,张學良同意与中共展開另一輪談判。而这一次的談判結果,就是中國共產黨表態支持中國戰爭抗日的決議。隨後,張學良同意釋放毛澤東和其他中國共產黨的人員。

西安事變結束後,有關當局對毛澤東的態度大為轉變,之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再次簽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協定》,兩黨合作抗日。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西安事變成為中國抗戰的重要里程碑,中共領導人在此事件中表現的果斷且理性,被廣泛認為是中國軍事與政治領導力的一種突出體現。紀念西安事變的名胜古迹有「西苑醒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