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從說書人到哲學家,為國家做出貢獻成中國古代修辭學及政治學的巔峰之作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荀子的人,他出生在周朝的時期,是一位極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及政治家。荀子擅長於研究人性、道德及政治問題,其思想影響了後世的儒家、道家、文化人士等各個領域的思想流派,被稱為中國古代的「荀子哲學」。

荀子少年時期聰穎過人,他的父親早逝,母親養育他長大,但因為家境貧困,因此只得放弃進入官府的路,改走當個說書人的路線,而内心深處卻懷抱著可以學以致用,為國為民的志向。

荀子早年曾隨著老師說書遊歷天下,到過各地,目睹了很多社會問題和人性的種種,對於不平等、專制以及貪婪等現象之反感,一直深深烙印在他心中,深入反省。然而面對這个分裂、動盪的時代,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有限。荀子為實現他所追求的美好理想,觸摸到了另外一條路,那就是要為國家做出貢獻。

荀子向楚國進貢,開始踏上了政壇,進入了國家這個大舞臺。他不但能够說出中肯的道理,也能承受失敗給他帶來的痛苦,對他而言,這是一個長期的鍛鍊過程。然而,由於楚國的道德水平低下以及統治層的腐敗腐化,荀子完全看不到改善的希望,於是他起身離去,決定要到晉國進修學問,重新捧起書本,學習內國書及史書的精妙工藝,銒磨自己的理論基礎。

對於晉國內部的矛盾,荀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形成了一種理論體系「性惡論」,認為人性本惡,人類必須在良好的環境中才能好好生存,而政策實施者必須建立一套理應順應常理和客觀經驗的政治制度,能夠有力地維持平衡。這個提案相對於當時主流儒家來說較為「反動」,並且強調善惡的區別,而當時一般人士並不見得能理解及贯彻。

荀子這种提案並沒有得到晉國政府的注意,但荀子毅然決定返回楚國,發揮他的思想和創造力,幫助楚國重新燃起希望,建立起二十四號代,以楚國歷史文化中的桓公,赵孟,伍子胥等人物為代表,楚魯之間的婚姻聯姻等為連接。同時荀子建立國家的基石之一,要求人民共同分擔,管理共同事務,這一性質的改變意味機構風格也隨同改變。荀子擴張的政治版圖並未止步,他還協助楚國和齊國及越國等國建立友好關系,通過實施政治和經濟上的改革,大大提高楚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

荀子對楚國作出的貢獻,被譽為是中國古代修辞學及政治學的巔峰之作。他的思想、學說和方法,對於中國古代的政治生活、社會現象和思想文化發展有深刻的影響,被后世奉為典範。他清晰而又強有力的語言感染了后人的心靈,尊重他並不僅是儒門徒子弟,而是中國自古以來受到著重推崇和共同尊敬的精神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