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名醫,都不願進宮當太醫

所有事情都有其正反兩面,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有壞處存在。當某件事情的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時,人們便會選擇放棄它。古代宮廷的太醫,在普通民眾眼中,絕對是一個應該被捨棄,不宜擁有的職業。「太醫難當」,其中的甘苦酸甜,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得到。理論上,作為宮廷太醫,為皇室成員治療疾病,可以享受到皇室的寵愛和尊重,還有豐厚的財富與地位,這難道不是一件人生中的大事嗎?然而,與太醫這個職位相關的小利益,與其背後的潛在風險和威脅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歷來皇帝后妃,大都養尊處優,當醫治無效時,便責怪太醫無能。(圖/今日頭條)

在古代,普通民間的醫生若想升職為太醫,往往需要賄賂相關官員,才能成功鋪路。即便最終成功成為太醫,並且獲得皇室寵愛,也未必能夠順利地向上發展,因為在一路上太監和官員的收受賄賂開支就已經夠多了。此外,歷代皇帝的妃嬪多半過著奢華生活,飲食油膩,缺乏運動,這樣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利於身體健康,容易患上難以治療的疾病。當治療無效時,皇室也會指責太醫無能。

即便巧合機緣,深得寵倖,可其處境也非盡如人意。(圖/今日頭條)

此外,在皇室宮廷中,勾心鬥角、陰謀詭計層出不窮,風起雲湧,有時候太醫就成為首當其衝的犧牲品,難以幸免。一旦發生事故,太醫很可能失去性命,更不用說繼續享有官運亨通的機會了。即便是那些深受皇室寵愛,被看作是幸運兒的太醫,他們的處境也未必如人所願,例如曾為慈禧太后治病的薛福辰。當慈禧患病時,薛福辰被召入宮中,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最終慈禧的病痊癒了,並且賞賜薛福辰「職業修明」四字匾額,以表彰他的醫術高明。原本以為任務已經完成,可以回家了,但是慈禧卻不允許他立即離京,還需要他不時前來「請太平脈」。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因此許多古代名醫都把應召入宮視為險途。(圖/今日頭條)

然而,就在此時,薛福辰的家鄉爆發了疫情,他的家人和親友都患病,尤其是女兒病情嚴重,但是他無法回家幫助,十分痛苦。對此,薛福辰曾嘆道:「撫兄以回天妙手,而眷屬皆不免于病,所謂木匠缺床,足不能自理者,非耶」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權衡利弊得失後,我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古代的名醫們會把進宮治病視為一條危險的道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