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中國」:盛極而衰的最高統治者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帝的君主。他努力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使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生了重大變革。加強中央集權,建立專制統治,推廣秦制,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輪、币制,修建長城,推動民族融合等。然而,秦始皇統治時期也面臨許多的問題與挑戰,尤其是在民族政策上。

在秦統一六國之時,中國境內已經存在了多種民族。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對於各個民族的影響是不同的。其中以对少数民族的打击和消化最为明显。

秦始皇大力推广统一汉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使得许多民族不得不放弃其原有的文字和货币,加入到中央政府统一的制度中来。而对于少数民族则是更进一步的强制改变,如邯郸、燕等民族,在实行民族融合政策之后,其文化、语言、自治等权利都被剥夺,归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下。这使得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加深,对统治秦朝的恐惧和不信任日益增加。

在秦始皇时期,东方各少数民族在交往交流中,亦背景有多次战争和征伐。其中古朝鲜于公元前194年抵御秦将王翦的进攻,是古代中朝两国之交往中的较为有名的一起事件。它反映出秦始皇带领的中原王朝对东北亚民族的侵略和扩张。秦朝与朝鲜战争是秦结构对朝鲜政治,秦国朝鲜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谷和连接东亚和中亚,南北走向的黄黎山和纵达花岗山地区的冲突。在此过程中,秦朝大规模向朝鲜征收大量贡赋,并派兵协助鲜卑族扶余国内的一派争权夺利,加速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升级。最终,秦军被迫撤退,而朝鲜史籍上著名的“马餘辉之战”,则浓缩了中国秦代与朝鲜相互侵略及战争的场景。

在秦始皇的统治下,不仅仅是在少数民族政策方面,而是在全国范围内,都引发了不少的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不断威胁到着秦始皇的统治。在秦始皇划分州县、修长城、大规模强制劳役等行动中,都曾经发生过对统治者的反抗。例如苍梧三破鬭,焚烧屈於地下的苍梧女;峨眉山群盗起义活跃,在《史记.盗书》中记载峨眉山盗群出没无常,悬赏缉捕,而大多数叛匪死在秦朝官兵的血迹斑斑之中。 反秦起义和反秦人民共同的活动达到较高的地步,在西汉时期虽然有巫蛊之乱和赤眉起义,但大规模的反抗和民族矛盾却较少。

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尽管从中央集权、法制建设、家族地位、文化规范等角度来看,华夏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经过长期的遵循,其总体效果是导致了社会和民族的矛盾反弹,最终迎来了秦朝权威的崩盘和大波的社会动荡。这也为历代政权构建中央集权的开拓之路和规范文化的农业经济所开创的一个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