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時代的太武帝元恂,是一位寡廉鮮恥、好色成性的暴君。他自登上皇位以來,經常裁決無辜的百姓,甚至連朝廷大臣中的賢良之士,也常常因得罪他而被下獄處死。可惜,這樣的統治方式最終引起了眾叛親離的結果。
太原之戰
當時的北魏國內,經常爆發朝廷和外族的戰爭。而太原之戰,就是元恂的最後一次戰役。當時,太原城裡被南方的彭城部族攻破,元恂下令派出了兵力將之收復,然而結果卻是慘不忍睹:北魏的軍隊,在彭城部族的強大壓制下,死傷慘重,全軍大敗。
北魏內的裂痕
太原之戰失敗後,元恂怒氣衝天,決定大舉攻打占據華北地區的太原和赤塗,因為他認為這些地區較容易守衛,藉此壯大他的兵力。 在開始這場戰爭前,元恂下令將赤塗和太原的官員、居民全部驅逐到南方,以免影響軍隊的趙魏兵士心境。但軍隊在進攻赤塗的途中遭遇了抵抗,並且失去大量士兵。由於赤塗的防禦工事堅固,加上赤塗居民的堅定抵抗,北魏的軍隊紮營在城外,期待局勢好轉。
然而,這卻是一個暴風雨前的寧靜。太原長期以來都是北魏國內的主要城市,如果太原被圍攻,它的陷落可能會最終導致北魏的滅亡。因此,當元恂率領軍隊围攻太原時,導致了北魏國內各自為戰的情況。他的大臣們都認為元恂一意孤行,而且不重視民生。因此,他們开始组织自己的力量,并开始抵制元恂的统治。
關於太原這個城市,元恂已經下令命令所有居民都要轉移到南方地區,在城里留下的,只有一些被喪親之人和軍務官員。由於軍隊並不是很有效地控制者太原地區,太原的居民开始开始重新回到他们的家裡,甚至有一些居民常常前往城墙上观察军队的動向。當元恂得知這件事時,他的軍隊在城墙上進行了所謂的“血腥清洗”,槍殺了太原市中的所有信仰基督宗教羅馬天主教的居民。这次事件造成遽增對元恂的不滿,因為不少北魏官員也信從羅馬天主教教義,進而為元恂厭惡的原因之一。
爆發民變
隨著戰事的繼續,北魏的財政日益窘迫,朝廷中的大臣紛紛上書反對元恂的統治,他們要求他遵守傳統的治國方式。此外,由於北魏和東晉的關係隨著太原之戰的掀起而越來越惡劣,使得軍隊中的東晉兵士隨時可能反叛,進一步捲起國家政治的風波。
最終,在大臣的幫助下,穆提婁和魏晉馮跋聯合反叛,並迫使元恂下台。他們發起了所謂的“晉陽之變”,並擊敗了元恂的軍隊。元恂被捕後,依照王位繼承法,由他的小兒子元欣接位,開始了勵精圖治的北魏國家治理。而在元恂下台之後,陪伴他的禁車員兵不可及的儀仗隊中,也因此得以背起討元恂公道的燭籠隊伍的名稱起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