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秦國,一個覆滅了六國,統一了整個中國,建立了萬世帝國的帝王——秦始皇,成為了歷史上最為偉大、影響最深遠的統一王朝之一,其功勳仍被中國人民懷念和讚譽。
秦始皇,原名嬴政,生於公元前260年,是秦國第三任國君,為秦王嬴稷之孫。他自幼聰明過人,獨樹一幟,曾立志要一統天下。十三歲時,他的父親秦惠文王去世,他在年幼不能登基的情況下,辭別家族逃往齊國,最後得到魯國相國合陽君的庇護。十六歲時,他很快就得到了魯國王的支持,回到秦國,官至秦王。嬴政登基後,以統一中國為己任,開展了一系列革新和重建的措施:制定了統一的曆法、貨幣和文字;鞏固了中央集權;推行了法家思想;開鑿了灣溪、灊山等大型水利工程等等。此外,他還盡量滅暴,境內一派安定,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狀況。
嬴政即位後,強烈主張中央行政的集權化,建立了雄厚的秦國中央政權。他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從前燕、魏國、韓國、楚國、魏國和燕國的遭遇,一直到公元前221年,他不斷地征服諸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了秦朝。他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並在自己的生命結束之前,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項目,如修筑長城、封國、修築宮殿和道路等等。
可秦始皇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他採取了極端的手段,將他的政策和觀念加諸於全國人民。他清除異己,封禁詩書,焚毁四百多萬本書籍,讓理學和儒學等思想流派幾乎絕跡。以統一思想為中心的法家思想(又稱秦法),得到了在整個秦朝期間的廣泛實踐和推廣,使得中國在隨後的兩千多年裡,始終保持著種種限制和阻礙,對人民思想、感情、生活造成了長達千年的影響。
就在秦始皇「統一思想」極力推廣之際,一位叫如來的人在中國南方的華山上大肆傳教,教人有如「一粒麥子落地,不生不死」之說。這種教誨,當時被如來所創立的佛教,已經在西方國家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通過千里迢迢的往來,佛教最終傳入到了中國,並且得到了許多人的信仰。在漫長的歷史中,佛教為包括秦始皇在內的很多帝王和孔聖人一樣,提供了一種全然不同的審美和思想,帶來了豐富的生命內涵和意義。
就這樣,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秦朝,可「打一場磨煉文化的戰爭」的秦始皇最終,也不免在自己的政策、經濟和思想上背負了很多失敗和責任。後來,秦始皇最終去逝,他建造的玉杵臺被焚毀,他建立的玉辇遠行、同類合葬的政策被改變,他進行的征服和殘暴之舉,也被史家們加以反思和批評。然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和其對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貢獻,在無限的歷史長河中,依然是不容否認、不容詆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