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1624年3月5日-1662年6月23日),字成功,中國南明軍事家、政治家,明神宗孙嫡孙、世子朱慈烺之孙,北伐大将鄭芝龍之子。他曾經率領部隊成功收復明朝的南明地盤並在台灣建立自立政權。
出生於南明弘光時期,鄭成功是當時明孝陵主、南明鄭經之孫,鄭芝龍之子。因其家族在大陸擁有根深蒂固的實力和影響力,加之鄭芝龍多次獲得皇帝賞賜,使得鄭成功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和國家意識。1658年,其父親鄭芝龍卒於蘇州,鄭成功繼承其父的職務成為海防將領。
因當時南明國破家亡,鄭成功決定出海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在1633年至1659年間先後占領了福建、廣東、海南、台灣等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海上大帝國,並被後人稱為“海上之神”。
1659年,鄭成功將駐軍派至台灣進攻荷蘭人所佔據的台灣,並在1661年成功攻下台灣,建立了南明的最後一個政權——台灣王國。同年6月23日,在臺中鶯歌丸主力殺陣之戰中,鄭成功病逝,享年38歲。
在古代中國男性的婚姻觀念中,娶妻成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鄭成功在進攻福建時,結識了福建侯王的第六個女兒,便對她一見鍾情,遂帶回台灣。此女沒有正式名字,經後人冠之為鄭媽媽,其性格獨立剛毅,是鄭成功生涯中的得力助手。
鄭成功在台灣的故事成為海外華人的集體回憶,尤其是台灣民眾始終將其視作民主、自由和反殖民主義精神的代表。
在歷史和文化的長河中,鄭成功是極為值得尊敬的中國歷史人物。他不僅在海防救國方面表現出色,更成功挑戰荷蘭殖民統治在台灣的權威,成為蘭台一百年歷史中的敵手和結實的運道。並且,他渴望國家富強,為此終其一生努力,其創建的政權及事業具有深遠的意義。他所倡導的民主、自由與平等觀念與現代思潮相近,也深深影響了臺灣的發展歷程。
今天,我們應把鄭成功視作一個國家主權的表率、一位保家衛國的典範,把他的家園—臺灣作為一個以民主、自由與平等為基礎的繁榮地方,致力於開創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