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風雲變幻,忠烈良將乃時勢所需。
即便面臨萬般屈辱,忠烈良將的信念亦不會消逝。
岳飛,字鵬舉,相州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乃中華歷史上著名之抗金名將,為對抗金國侵略,屢次率軍北伐。
岳飛所統領之軍隊因戰鬥力驍勇而被譽為「岳家軍」,金人嘆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這位英勇忠烈之良將終因「莫須有」之罪名而慘遭毒手。
公元1127年,金國南犯,滅北宋之宗派,
宋徽宗、欽宗以及宗室、大臣、妃嬪等數千人遭金兵俘虜,
此悲劇被譽為「靖康之難」。
北宋覆亡後,宋室南渡,康王趙構於應天登基,
後遷都臨安,恢復宋朝國號,
史稱南宋,趙構即南宋高宗。
南宋初建,北方金兵瞪視,對南宋統治構成威脅。
同時,散落各地的宋朝敗將與義軍,亦為南宋穩定帶來風險。
為鞏固新政權,宋高宗挑選並厚待勇猛將領,
最著名者即「中興四將」。
岳飛於四將中資歷最淺,然戰功彪炳,
尤其紹興四年收復偽齊統治下之襄漢六郡,聲名顯赫。
後來,宋高宗封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
地位與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並駕齊驅。
歲月流轉,岳飛鎮守鄂州,治理襄、漢六郡,
一邊抵禦金兵,一邊平定內亂,
深得同僚信賴,令敵人敬畏。
紹興六年,劉豫之子劉麟揮軍南下襲擊淮西,
劉光世無力抗衡,主動撤離廬州。
岳飛剛平定曹成、楊麽之叛,
見淮西形勢緊張,立即率兵東下,擊潰劉麟軍隊。
此事使高宗對岳飛更為信任。
受高宗寵信的岳飛欲向高宗進諫收復中原。
回朝途中,數次朝見高宗,闡述恢復中原之策。
岳飛致書高宗,書中寫道:
「金人安置劉豫於河南,意在牽制中原。
漢人自相殘戮,讓金將兀朮得以整軍待利。
臣願陛下賜予時日,俟臣準備齊備,則揮師北伐京洛,
收復河陽、陝府、潼關,使五路叛軍歸附朝廷。
叛軍既降,北伐金敵,
金兵必捨汴梁退守河北,京畿、陝西將歸大宋。
繼而分軍攻浚、滑,奪回兩河之地,
乃可擒獲劉豫,滅金國,此乃長治久安之大計。」
趙構閱岳飛之書,回書稱:
「有卿如此為國家擘畫,朕何憂哉?
進軍或休整,朕絕不干涉。」
遂召岳飛入寢殿,對其語重心長道:
「中原復興之重責,全賴卿一力承擔。」
岳飛積極籌畫北伐之計,然而,
高宗的權臣秦檜卻主張與金國議和。
秦檜早年隨趙構在金營為人質,趙構後離金營而秦檜仍留。
及趙構登基,思及與秦檜共患難之情,
乃請金人釋秦檜,回南宋。
秦檜奸狡多詐,來南宋後,依仗高宗寵信,
大行權柄,先陷宰相趙鼎,後登宰相之位。
秦檜居相位,力主與金議和,與岳飛等主戰派意見相左。
秦檜因此怀恨岳飛,密謀將其除去,以除心中之憾。
紹興十載五月間,金兵再犯江南,宋高宗命岳飛前往增援戰局。
岳飛抵達前線,於川陝及兩淮之地連破金兵,
戰果昭著,不久佔據郾城,短距離開封,士氣旺盛。
兀朮聞之驚慌,與將領們商討如何應對,
意欲集結兵力,聯手剿滅岳家軍。
岳飛獲悉兀朮之詭計,遂命其子岳雲領騎兵直搗敵陣,
與金兵連番交戰,場面激烈,金兵慘遭滅頂之災。
兀朮此時遣出一支精銳之師,士兵披掛厚重鎧甲,
以繩索相連,三人一組,騎著所謂「拐子馬」。
岳飛深知拐子馬之強悍,遂指示步兵持麻劄刀,
衝入敵陣,猛砍馬腿。
拐子馬三匹相連,一旦有一匹仆倒,
餘下兩匹無法行動,結果金兵慘遭宋軍殲滅。
兀朮見心血結晶「拐子馬」慘敗,痛心疾首,嘆道:
「自海上起義以來,戰事皆仗拐子馬立功,今日竟破敗一地。」
此際抗金戰況一片大好,
然秦檜卻遊說高宗放棄淮河以北之疆土。
高宗聽從秦檜言辭,命岳飛撤軍回朝。
岳飛獲命,怒不可遏,上疏高宗曰:
「金賊氣力已近消竭,斷金軍潰敗如山倒,奔逸無道。
今時正是我軍渡河北征之大好時機,倘若乘勝追擊,
北地英雄必將紛起響應,抗金之大業指日可成,時不再來啊!」
秦檜深知岳飛堅定意志,絕不甘心撤軍,
於是命令調回張俊、楊沂中。
岳飛孤軍深入,難以久留,
此時秦檜又遣十二道金牌至岳飛處,岳飛憤怒欲絕,
淚如泉湧,跪拜東向歎曰:
「十載心血,竟化作水中月。」
重返朝廷,高宗任命岳飛為樞密副使,
職位僅次於參知政事,然喪失領兵之權。
岳飛雖失兵權,秦檜卻深知岳飛在世,
和議無法輕易達成,甚至可能釀成大禍。
故此,秦檜設法陷害岳飛。
此時,他突然想到諫議大夫萬俟高與岳飛關係惡劣,
遂策劃一謀陷害岳飛。
紹興十一年七月,萬俟尚上疏彈劾岳飛,
指岳飛犯下重罪,請求高宗懲戒岳飛。
不久,秦檜再次拘捕岳飛部將王貴、王俊,逼使二人指控岳飛與張憲謀反。
然而,張憲在大理寺遭受嚴刑拷問時,
仍然堅定不屈,使得秦檜無計可施。
三月後,秦檜命令將岳飛與岳雲父子押至大理寺獄中,
禦史中丞何鑄奉旨負責審訊。
然何鑄多次詢問,始終無法找出岳飛謀反之證。
於審訊間,何鑄見岳飛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字,
心知岳飛清白,不忍持續審問,遂在秦檜前為岳飛翻案。
秦檜告知何鑄,此乃高宗之旨,必須定岳飛之罪。
何鑄憤怒道:
「強敵尚未滅亡,卻無故殺害一將,失去士卒之心,非國家長治久安之策!」
秦檜無言以對,
乃請高宗改命萬俟高為禦史中丞,
負責審理岳飛一案。
此時,韓世忠聞知岳飛被捕之事,
趕至秦檜處詢問,秦檜回答稱:
「其事體莫須有。」
言下之意,岳飛謀反或許是無稽之談。
韓世忠憤怒地說:
「莫須有三字何以服眾!」
然而,秦檜終究毒手一揮,紹興十一年二月,
在高宗的默許之下,秦檜用毒酒毒死岳飛,並處決張憲與岳雲。
岳飛自二十歲起踏上從軍之路,三十歲時遭遇不幸,結束一生戎馬生涯。
然而,他始終未忘恢復中原之大業。
他所創建之岳家軍,嚴明紀律,善戰勇猛,
曾對金兵造成沈重打擊。
有人曾問岳飛:
「何時天下方能太平?」岳飛答曰:「文官不貪金,武官不畏死,天下太平自然便至。」
然而,像岳飛這般既不畏死又不貪財的官員,
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
作為一位抗金名將,最終未能英勇殉國,
反而死於昏君奸臣之手,令後世懷疑感慨與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