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誰的責任最大?

公元219年,關羽率領荊州軍隊北伐,經過一些勝利後,便與江東孫權展開激戰。然而,被呂蒙出其不意地襲擊,糜芳和傅士仁卻毫不負責任地敗走城門,導致關羽被迫撤回荊州。此外,劉備和諸葛亮未夠充分預備,未能給關羽兵源和糧草等所需的軍資器械。隨後,關羽不幸遭害,劉備集團的勢頭被遏制,進攻的局面也從此轉變成守勢。

這個事件涉及六個人,其中劉備和諸葛亮負責任的程度最高。關羽被殺害不僅對劉備團隊造成了重大損失,也反映了六人未能充分履行職責。
關羽北伐非屬於擅自發動,而是奉劉備、諸葛亮的軍令所發起。然而,劉備和諸葛亮卻對關羽非常有信心,未在益州準備足夠的軍備和糧草。如眾所周知,一場戰爭所需的便是不斷的兵源與物資補給,否則勝利是不可能的。只可惜,由於劉備和諸葛亮的消極態度,使關羽的北伐計劃陷入失敗的命運。

“糜芳”和“傅士仁”,因明顯缺乏責任感而被認為有直接責任。在呂蒙軍隊進攻時,他們未能進行有效的反制,並放棄對城池的防守,從而直接導致關羽的北伐計劃完全失敗。他們的背叛行為不僅讓關羽軍隊處於極度困境,而且使其失去戰鬥的勝算。
劉備及諸葛亮的決策存在問題。雖然他們支持關羽的北伐計劃,但卻未充分準備,也未考慮敵方可能的反擊。他們過度仰賴關羽的個人能力,卻忽略局勢的分析和判斷。這導致關羽的失敗以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