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曾經計劃過「仁川登陸」來搶回徽欽二帝

公元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十月,趙構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經商丘登基後南下至揚州,控制長江渡口,並表現出收復開封、南渡長江的威脅姿態。
南宋軍隊和金兵在近期所進行的戰爭,效果遠未如預期。儘管不能以當初一觸即潰的狀態來形容,但勝率確實相當不高。
趙構決定在軍事行動進行中同時進行談判以爭取時間整合軍隊,並希望在談判桌上尋求回復在戰場上失去的利益。
在第二年三月,趙構派遣使者楊應誠代表大金和高麗國作為信使,希望透過外交對話的方式與金國建立聯繫,並進一步進行溝通。
楊應誠為一外戚,其曾祖楊景宗為宋真宗楊貴妃之弟。
在楊應誠啟程前,他向趙構提出了一項策略。
目前我們面臨無法通過正面戰場奪回二帝的困境,建議採取一種更為有效的策略-派遣一支精銳部隊,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穿插和迂迴行動,並從高麗國開始,一路進軍至哈爾濱。這條路線距離更短,有望取得更大的成功。

「從江南出發前往高麗的航線,對朝廷而言非常熟悉。五六年前,徽宗曾派遣使者經由明州(今寧波)港口出發,沿著海岸線北上,穿過淮河出海口,遠離岸線東行入海,最後抵達仁川並登陸,抵達高麗的首都開京,即現今的開城。」

趙構對該方案深感興趣,因此召開了一場會議,邀請相關人員共同討論。
在會議上,一位名為翟汝文的官員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基於外交上的考量而非軍事上的分析,對某一決策提出了懷疑和質疑。
他表示,高麗絕對會反對這個計劃,我能夠猜到他們的理由。由於高麗位於金國的眼皮下,如果上述計劃獲得批准,高麗將不得不跟隨,甚至如果金國要求高麗協助攻擊江南也不能拒絕。此方案是一個雙方均輸的項目,楊應誠只是為了個人利益,欺騙君父,這純粹是在玩弄個人榮譽,皇上千萬別相信他。
趙構持有一種主觀判斷,認為既然楊應誠必定要前往,那就不妨嘗試一下,反對意見並未得到他的聆聽與重視。
翟汝文亦是一位固執的人,他毫不妥協地向趙構表示:「我已向寧波港的警衛下達指令,堅決禁止楊應誠下海。」
楊應誠聽到這話後,毅然決定接受賭局,並以專業口吻喊出:「若對方不允許從寧波入海,則我將改從杭州出發!」。

楊應誠在三月底啟程,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海上漂流,最終於六月十四日凱旋而歸,成功抵達開城,並受到高麗國王王楷的熱情接待,有效履行了使命。
楊應誠察觀氣氛良好,隨即提出借道攻燕的策略。
王楷是一位睿智的人,了解到其中的嚴重性。金國正煩惱如何找到借口來收拾高麗,高麗當然不能自願地送上門去。於是,王楷果斷地拒絕了楊應誠的計劃,因為他知道山東還在金國手中,金國可以從山東出發,進攻遼東,而不必依賴高麗。
楊應誠在對方不反應後決定適度退讓,提出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趟,以便熟悉路況,以後也可作為參考依據。
楊應誠提出了一項要求,建議派人向金國傳達他們想要談判的意願,並借用二十八匹馬作為交通工具。他們願意自備糧食,只需借用馬匹。
王楷拒絕了這項要求,但由於覺得當面拒絕不禮貌,於是安排楊應誠到驛館後,派出門下侍郎傅佾與他進行談話。
「傅佾的藉口」跟「翟汝文一模一樣」,在這裡被使用來形容兩人所用的辯解或解釋非常相似。這也可能意味著兩人有相似的行為或思考模式,或是在某些方面有所關聯。
對方談話者表示:「根據我們所获得的情报,金国正打造军舰准备从海路前往两浙。如果我们在今天协助您抵御金国的攻击,明天金国要求我们借道攻击您,您认为我们应该予以答应还是拒绝呢?」
楊應誠以專業的口吻表示,他無法找出反駁的言辭,因此採取了另一種策略,說道:「金國並不具備水戰的能力,因此不可能向我們借道。」
傅佾表示:「女真人長期活躍於海上,並非像一般人想的那樣脆弱無力。此外,女真曾經臣服於我們,但現在卻天天試圖讓我們屈從於他們。他們的實力強不強,難道我們還不清楚嗎?」
楊應誠依然抱持著堅定的意念,不願意離開此地。
在半個月後,高麗派出中書侍郎崔洪宰和知樞密院事金富軾前來慰問,以此表達對於滿清的關切。同時,楊應誠再次提出了一項計劃。
韓國特種部隊指揮官崔洪宰表現出有些不太耐煩的態度,他指出對方的情報並未仔細了解,指出「二帝」已不在哈爾濱,而是被關押在燕京。他的言外之意是,進攻方從陸路直接進攻更加便利,無須在韓國特種部隊此處繞一大圈。

崔洪宰的陳述並不屬實,事實上,徽欽二帝當時並不在燕京,而是正在前往哈爾濱的路上。一個多月之後,他們將在哈爾濱接受屈辱的牽羊禮。
楊應誠對於此情況毫不知情,因此無法做出回應。
在這段情節中,一位名為文公仁的官員以輕蔑的態度插話說:「在過去十二年,我曾作為高麗的代表前往開封進貢,當時我已告訴你們的皇上(徽宗)不要相信金國,但你們一直不聽。」此舉更加讓人羞辱。
楊應誠還沒有完全理解這種情緒,而崔洪宰卻針對性地着重強調:「大家不要幻想著能夠透過談判來解決問題,即使是將土地割讓給金國,它仍然不會將二帝歸還給我們。作為一個龐大的國家,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打贏戰爭,從戰場將二帝奪回。」
當楊應誠沒有回應時,我推測他內心可能認為:「如果我們有能力在戰爭中堅強抗敵並奪回領土,我們就不需要另外求助於別人了。」
楊應誠在高麗逗留了長達64天,然而,王楷始終不願透露其所需的資訊。面對此情況,楊應誠只得選擇原路返回自己的國家。

九月來臨,趙構始終無法放下其早先的計劃,決定再次進行努力,為此指派應員楊應誠追隨海路前往高麗。
在此刻,「昏德公」和「重昏侯爵」頭銜的兩位北宋皇帝——徽宗、欽宗,已經服從於完顏吳乞買的指令,前往位於今天遼寧省昌圖市的韓州。
在這次事件中,王楷明白了南宋朝廷對他的意圖,因此他拒絕了楊應誠的面見。王楷被直接趕下海去。
趙構得知消息後極端不悅,甚至在黃潛善的挑撥下打算出兵北上攻打高麗。
朱勝非聽到這個方案後感到十分焦頭爛額,因為金國已經是一個強敵,他們正在進行激烈的戰爭。然而,這個提出海陸並進兩線作戰的建議讓他更加困惑。毫不猶豫地,他立即否決了這個方案。朱勝非解釋道:「高麗和我們接壤,而金國則在海上。即使他們拒絕與我們合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行為。而且,我們曾經有一次征服對岸國家的經驗,那樣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在此之時,趙構終於察覺到了局勢的嚴峻性,因此決定放棄旨在進攻旁遮普道並深入金國腹地的仁川登陸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