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的婚姻

在7世紀初,一個強大的吐蕃王朝興起於青藏高原上。這個王朝的國王─贊普(藏語中的尊稱)松贊干布,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他成功統一了高原上的許多部落,將都城遷至邏些(今西藏自治區的拉薩市),並以勵精圖治的精神鼓勵各方面的發展,為吐蕃的多元發展創造條件。
在唐朝皇帝唐太宗即位之後,藏族國王松贊干布為了加強和唐朝的友誼,多次派遣使者帶著珍貴的禮物前往長安,請求結為姻親。最終,唐太宗接受了他的請求,決定把唐朝貴族女子文成公主嫁給他。這樁盛大的婚禮成為了藏族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至今仍被傳唱。

此外,藏族民間傳說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其中一個最廣為人知的是「五難婚使」的傳說。根據故事,松贊干布曾派遣五位勇敢的使者前往長安,請求結為姻親。這五位使者在路上經歷了許多危險與艱難,包括爬山越嶺、渡過激流、穿越沙漠等,但最終都成功地到達了長安。然而,唐朝國王為了不想嫁出自己的女兒,設下了一些難題,讓這五位使者必須以極為困難的方式來解決。經過了長時間的奮鬥,這五位勇士終於克服了所有的難題,贏得了唐朝國王的信任和尊重,也成功獲得了藏族與唐朝的聯姻。

這些婚姻故事不僅反映出兩個民族之間的友好和互相尊重,也見證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傳統,展現了中國古代的拓展視野和豁達氣度。
唐朝皇帝唐太宗要求吐蕃派出的長安正使、名為大相噶·東贊的敏捷智慧人才,完成五個難題,才能迎娶文成公主。噶·東贊善用吐蕃民族在畜牧業方面的知識,首先將母馬和馬駒分開圈養,暫時中斷馬駒的飼料和水供應,一天後同時放入,100匹馬駒很快就找到自己的母親,依偎在身旁。第二個難題是把一條柔軟的絲線穿過一個孔徑非常細小的九曲珠。聰明的噶·東贊首先將馬尾鬃綁在一隻螞蟻的身上,再將螞蟻放進九曲明珠孔口中,並用口吹氣,一會兒後,這隻螞蟻便帶著讓絲線連接的馬尾鬃從另一端的孔中鑽出。此時,絲線已通過九曲珠,只需輕輕拉動引線的馬尾鬃,任務就被成功完成。噶·東贊接連解決五個難題,唐太宗非常滿意,允許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迎娶美麗、聰明的文成公主。儘管這個傳說尚未成為歷史事實,但它生動地反映了漢藏兩族人民之間的密切關係。
在貞觀十五年,唐朝的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西行。當時,松贊干布親自前往柏海(現今青海境內)迎接她,以女婿禮節的方式與李道宗相見。文成公主到達邏些後,吐蕃人民身穿節日盛裝,熱情洋溢地迎接這位漢藏友誼的聯絡者,並稱呼她為「贊蒙」(藏語中的王后稱謂)。為了尊重漢族的風俗習慣,松贊干布特地在邏些修築了宮室,供文成公主居住。
自從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聯姻以來,唐朝和吐蕃之間的友好關係得到了很大的加強。當太宗去世後,唐高宗繼位,並封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和「西海郡王」。為了表達對唐太宗去世的哀悼,松贊干布還派遣使節前往朝廷,向太宗的陵墓上獻禮致祭,同時還提交了一份致忠唐室的書信。
在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同一時期,中原地區的各種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也傳入了吐蕃,包括農具製造、紡織、繅絲、建築、造紙、釀酒、制陶、碾磨、冶金等。據藏族人民傳說,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糧食、蔬菜的種子數量眾多,隨行工匠的人數更達五千五百名,而牲畜數也達到五千五百頭。儘管這些數字不一定完全正確,但卻反映了中原地區先進文化大量傳入吐蕃的歷史事實。此種先進文化的傳入對當時吐蕃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亦對藏族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文成公主於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去世,她在吐蕃居住了近40年。由於她對吐蕃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文成公主的行跡在廣大的藏區是家喻戶曉的。現在,藏族人民仍然可以根據前人的口述,指出文成公主曾在哪些地方教導藏族婦女紡織、刺繡佛像等技藝。藏族婦女紛紛表示,她們的紡織技術皆由文成公主傳授。她們談起這些事時,對文成公主感激且充滿懷念。在藏族人民的心中,文成公主被崇敬為偉大的人物。她的足跡所到之處,一直被認為是神聖的場所。此外,藏族人民還特別訂立了兩個節日以紀念她。藏族歷史中紀錄了她的事跡,這些事跡的內容甚大。現在,布達拉宮和大昭寺仍然保存著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塑像;而在布達拉宮,還保存了他們結婚時的洞房痕跡。
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的婚姻關係展示了在七世紀時,中國和西藏的民族已經建立了緊密的血緣關係,同時也有頻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