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之父:孝景帝劉啟

孝景帝劉啟是漢武帝劉徹之父文帝劉恆的長子,於公元前188年由竇太后所生,公元前156年即位,公元前140年因病去世,享年48歲,在位16年。他是封建社會中一位享有盛名的皇帝,溢號孝景皇帝。

自登基之日起,孝景帝劉啟繼承了文帝時期的傳統,繼續推行父親所制定的有效政策,努力削弱諸侯王的實力,平定了七國之亂,並將文帝開創的安定富足局面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因此被譽為“文景之治”。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刘邦采取分封制度,赐予同姓诸侯王封地和权力。这些诸侯王拥有军队、自置官职,政治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帝时期,诸侯王已成为中央朝廷的严重威胁。刘启即位后,晁错被提拔为内史,随后晁错又被升为御史大夫,列为三公之一。晁错分析后告诉刘启,要特别注意诸侯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澳。刘澳是刘邦之侄,封王后,刘澳即收买人心,发展势力,企图有朝一日夺取帝位。刘启为太子时,吴王刘的太子刘贤前往京城,陪伴刘启下棋喝酒。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导致他变得轻浮、剽悍,平时也很骄纵。与刘启博弈时,因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便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汉文帝遣人将刘贤遗体送回吴国安葬,自此刘澳对刘启怨恨不已。
劉已經在暗中備戰了四十年,他私自鑄造錢幣和煮製鹽巴販賣,打算蓄積力量。他甚至還納賊逃犯,意圖謀反之事已經逐漸浮現。因此,晁錯極力主張,應該剝奪各王的封地,也就是削藩,以防止劉啟變本加厲。
竇嬰反對晁錯的主張,因此削吳的計劃被迫暫時擱置。然而,除此之外,楚國、趙國和膠西國分別因罪行而被削地。楚王削除了東海郡,趙王削除了常山郡,膠西王削除了六縣。這引發了諸侯的強烈反應和抗議。各藩王都將晁錯視為眼中釘。
劉沸見到朝廷開始采取行動,不願束手就擒,於公元前154年與各地的諸侯王聯合起來,打著誅殺晃錯安定國家第二章的旗號,進行了一次反叛。這次的叛亂是由七位諸侯王參與的,被稱為「七國之亂」,包括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

劉啟得知七國反叛的消息後,即時派遣太尉周亞夫率領36位將軍攻擊吳國和楚國。此外,他也派遣曲周侯哪寄攻擊趙國,將軍欒布攻擊齊國,以及大將軍竇嬰駐守榮陽,監視齊國和趙國軍隊的動向。
竇嬰向劉啟引見了曾擔任過吳國示相的袁盎。劉啟隨後召見了袁盎進宮,袁盎趁機勸說他殺死晁錯以保國家安全和平定叛亂局勢。劉啟接受了袁盎的建議,於是處決了晁錯。
草來迫使其被動投降,此舉有效地削弱了叛亂勢力。同時,劉啟也著手推進政治改革,透過增加官員的責任感和效率,大力整頓地方行政組織。這些措施都讓民眾開始有了對政府的信心,並對劉啟的統治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支持。然而,這些變革也引起了不少貴族地主的反感,因為他們面臨著對他們的權力和財富產生影響的威脅。

這些貴族們逐漸成為了劉啟的對手,他們組成了聯盟,準備挑戰劉啟的統治地位。此外,劉啟的家族成員之間也存在著不少爭端和矛盾,對他的統治造成了一些困擾。

在這種情況下,劉啟開始嘗試通過與異黨達成妥協來解決問題。他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和政策,旨在平息不滿情緒,舒緩社會矛盾。這些舉措雖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於那些堅持反對的貴族們卻毫無效果。他們對劉啟持續發動了綁架、謀殺等手段,並最終聯合其他貴族勢力,發動了一場政變,推翻了劉啟的統治地位。

這場政變被譽為新莽的開端,並為整個漢朝留下了深刻的歷史遺產。劉啟的統治留下了不少好的方面,但他也犯下了許多錯誤,且未能完全擺脫腐敗和貪污的問題。這場政變也反映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一些深層次問題,警示著未來的統治者們必須注意避免類似的失敗。
景帝在道然後堅守不出的戰略下,最終擊潰了七國之亂的叛軍,用三個月將叛亂徹底平定。之後,景帝調整了叛王的封地,將王國的行政權和官吏任免權收歸中央,並取消了王國的獨立地位。自此,諸侯王只能享有王國的租稅,而不能過問行政,成為了只有爵位而無實權的貴族。這樣一來,藩王對朝廷的威脅基本上得以解除。

「景帝即位後,延續了文帝的治國方針,致力於維持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並且鼓勵人民開發鄉村地區。他發布行政法令,允許人民遷徙到人煙稀少的地方,並且推動生產發展。同時,景帝還減免了農民一半的田租,並且將田租比例由漢文帝時期的「十五稅一」降至「三十稅一」,以鼓勵農民積極耕種田地。

景帝對於農業生產一直非常重視,他重複強調農桑文化的重要性,並且提倡節儉的生活方式。即使在晚年時,景帝也未曾忘記這些核心價值觀,持續推動農業的發展。

此外,景帝不僅在政治上寬容開明,也非常注重民生。他時常與百姓接觸、溝通,瞭解民情民意。為了讓人民能夠得到更多的休息時間,景帝時期的土木工程相對較少,僅自己在陽陵修建了一處規模不大的陵墓。」
景帝十分重視安撫民心之策,其中輕刑便是重要措施之一。景帝曾多次拯救天下於水深火熱之中,且廢除了殘忍的屍體分裂酷刑,改以放逐販售市場。為了避免冤枉錯案,景帝多次強調寬恕為先,即便有瑕疵也是無妨,判案時切勿過於苛求,更要求審理罪案時,除了律法之外,還需考慮到罪犯的不服之心,重新評審案情,凡事都要體現寬大仁慈之風。
景帝尊奉黃老無為而治的思想,並展現出對諸子學說的開明態度,允許各方意見於學術上競爭與發展。在尊重黃老道學的同時,景帝也非常看重儒家的教化作用,並創立了不少博士官職位,專責研究《詩經》、《尚書》和《春秋》,進一步強化了儒家學說在當時的影響力。此外,景帝也任用公羊學大師董仲舒和胡毋生為博士,這樣的舉動更是在儒家教化上起了領導推動的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儒家學說在當時的影響力。
景帝延續了漢初以來與匈奴結盟的政策,儘管雙方已達成和親,但匈奴仍不時派小規模的人越境襲擊漢朝領土。景帝為了維持漢匈關係的穩定,保持和平的大局,並未採取出兵反擊的策略,而是增派部分騎兵和步兵加強防禦。此外,景帝為了促進漢匈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設置了關市,提供互通有無的便利,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互信與合作。
「文景之治」促進漢匈經濟文化交流
在景帝統治時期,國家內部維護穩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這段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成功地促進了漢匈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這也是西漢王朝昇平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