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孤身接管荊州,袁術憑空掌控南陽,孫堅為何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江東猛虎」孫堅,因為有著黑社會大哥的氣場,歷史上一直是受歡迎的人物。但是,真正了解這位同志的人,都知道他並非成大器之才。原因很簡單,孫堅誠然勇猛無比,但其它方面卻沒有多少可圈可點之處。許多歷史名家都稱他為「輕狡之輩」,這不是毫無道理的,因為孫堅的霸道與狡詐作風無時無刻不在彰顯。
孫堅是一名巧取豪奪的人,在長沙太守的位置上邁步向前。當他得知董卓在扰亂政局後,便馬不停蹄地向北進發,聲言要驅逐國賊,復興漢朝。然而,他真正的想法和動機並非如此。事實上,他只是眾多諸侯之一,想要在這混亂的時代中牟取利益。
孫堅一路向北,像蒙著紅布的猛牛一樣狂奔,勇猛不屈地向前衝刺。過程中,他野蠻無道地做了兩件事,险些讓他受盡灾厄,好在他的敌手袁術同样不清白,才暂时挽救了他的生命。
孫堅:得罪天下士族的莽撞之舉

孫堅的軍事生涯充滿了風險與機遇,其中兩件事尤其耳熟能詳。一件是斬殺荊州刺史王叡,另一件是誘殺南陽太守張咨。這兩件事都是孫堅膽大包天、莽撞行事的結果,也讓他得罪了天下士族。

殺王叡固然是讓孫堅成就了一番霸業,但同時也讓王叡的部下劉表站起來,成為了日後南方戰爭中的一股重要勢力。而張咨之死則讓孫堅得到了许昌、下邳等城池,但也讓張咨的部下袁術成為了一位另類的雄主,他的服眾效忠成為了孫堅進一步擴大勢力的阻礙。

罪自受,利他人。孫堅的這種行事風格也許是其崛起的關鍵,但同時也讓他的對手更加強大。孫堅因自認為得天獨厚而輕率妄為,讓他不得不面對著越來越多、越來越强大的敵人,最終也讓他失去了自己的一切。

當孫堅北上到江陵時,他對當時擔任荊州刺史的王叡心生殺意。
為什麼他要對東漢時期的一位高級官員心存殺意呢?原因在於這個官員王叡來自名門望族,是士族大佬,他的家族背景便是當時的大戶琅琊王家。任何時代,門第之見都是存在的,階級隔閡也都是普遍現象。由於出身顯赫,王叡平時有些輕視出身低微、且以苛刻精明聞名的孫堅,經常對他發表冷語冷嘲,令孫堅感到極為不滿。
王叡是一位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人,卻因得罪了武陵太守曹寅而引起了麻煩。他甚至曾用狂妄的口氣說要殺了曹寅,讓曹寅內心懷恨。曹寅趁機暗中操縱孫堅,讓孫堅想要消滅這個目中無人的王叡。
因為孫堅的性格不怕死、不怕困難,再加上兩件事,孫堅與劉表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其中一件事是孫堅對玄德的懷疑,這使孫堅下定決心進攻劉表。另一件事是孫堅失去了許多士兵,導致其軍隊實力受到了極大的損失。這兩個原因導致了孫堅對劉表的報復,最終導致了慘重的後果。

孫堅率領軍隊抵達江陵城下,沒有絲毫猶豫地向王叡提出要求:「請出資勞軍!」可是,孫堅並非中央軍,也沒有得到朝廷政令,他的級別還不如荊州刺史,為什麼可以直接要求別人出資替自己慰勞軍隊呢?
王叡感到困惑,但還是耐心地問道:「你們有何目的?」
孫堅藏身於軍中,沒有露面。前鋒人員代表回答說:「我們都是為了國家奮戰,長途跋涉,勞苦功高。現在經過寶地,你不應該表示一番感激之情嗎?」這其實是敲詐行徑。
王叡強忍憤怒,耐心地說:「現在戰亂肆虐,每個家庭都已經繳納了所有口糧,我無法提供足夠的饋料犒勞大家,這不是我不想犒勞大家,而是事實如此。如果你們不相信,可以派人進城查看情況。」
孫堅靠著這個計謀不露聲色地藏匿他的一小部隊在進城的兵馬中,一直到接近王叡才被發現。

當王叡察覺到孫堅的到來時,他感覺到情況不好,於是趕緊采取措施緩和氣氛。他說:”我沒想到將軍您會親自前來,剛才我沒有和您交談,真是抱歉。請問您這次前來有何貴幹?”
一位鋼鐵直男覺得與王叡多說話完全無效,他直接開始辱罵:「我受中央指令而來,就是要殺了你!」
王叡表示,若你要將我殺死,應該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理由。你聲稱受中央指示,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犯罪行為,是否有與之相應的文件呢?
孫堅在心中想,果然這個人是一個書呆子,弄死他還需要什麼理由呢?於是,他隨意地說了一句話:「坐而無知!」之後,逼迫王叡自殺了結。

孫堅的手段讓人深感震驚。他是一名荊州刺史,但卻用隨意的方式逼死了他的上司。他僅僅是稍稍批評了一下你,沒有阻止你北上討伐董卓,也沒有從背後攻擊你,但你卻隨便找了個藉口將他幹掉了,這樣做正確嗎?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現代職場上,那麼如果一個同事背後說了你的壞話,你就可以不加區別地殺了他嗎?
其實,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孫堅殺死王叡除了表面上的發洩情緒外,其實更深層的企圖是從王叡手中奪取荊州,藉此在這場動盪的時代中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實力。這不是猜測,而是根據孫堅隨後的行動推測出來的。因為孫堅在北上時口口聲聲要討伐董卓,但實際上他一直沒有主動去打董卓,而是在積極為自己開闢領地。他之所以要打董卓,是因為董卓東征時主動侵犯了他的利益和領土。

在動盪不安的時代,弱肉強食是常態。因此,沒有必要過度細究或批評什麼。但孫堅因為出生在底層,因此他的見識和觀念、判斷力和選擇都存在問題,他不僅無法預測時局的發展,也無法把握自己手中的籌碼。與天下士族為敵,那麼也就算了;但是,他至少應該明白自己的主題是什麼,什麼時候該前進,什麼時候該後退,總要有一點分寸吧?
「殺了王叡,佔領了江陵和奪取了荊州的兵權後,你是否該放緩腳步,好好消化一下呢?難道你還想依靠眼前所剩不多的籌碼,一路北上,成為天下霸主嗎?」孫堅從未自省,一路緊追北進,試圖攻下天下大郡南陽,卻最終落得慘敗的下場。
南陽,東漢龍興之地,也是當時士族集團三巨頭之一,其餘分別是潁川和汝南。對於一個公然破壞職場潛規則的寒門惡霸,是否能夠掌控自己的行為?若貿然殺死士族代表王叡,就意味著向整個士族集團宣戰,你還想直接進攻這個士族集團的老巢之一嗎?接下來會解釋孫堅為什麼應該堅守荊州。

襄陽位於荊州一線,雖未成為當時的中心之地,但其戰略位置、人口及經濟體量已漸露頭角。以後劉表借助荊州成為土皇帝,並與劉備攻取益州,最終與曹操三分天下,這一切證明了襄陽的重要性。
孫堅最佳的選擇是將戰線擴大到襄陽,靠襄陽的喉嚨和漢水之險來觀察形勢,再慢慢整合荊州勢力,除去南陽。 長沙(人口102萬)和南郡(人口75萬)都是當時最大的郡縣之一,佔據兩個重要的人口大郡,這是在混亂時代具有強大的資本!為什麼非要直接吞併當時人口最多的南陽(人口243萬)呢?

「孫堅的鬼點子讓他慘遭劉表的致命擊殺。」
劉表是當年關東士族其中一員,也是「八俊」之一,聲名顯赫。但後來遭逢黨錮之禍,便一直處於低調狀態長達近二十年之久。直到黃巾起義爆發後,朝廷為了平息危機被迫解除黨錮,五十歲的劉表才有了機會入仕。當時他歸隸於大將軍何進麾下,董卓率領北軍進入京城時,劉表亦在其帳下任職。因此可以推斷,劉表當時是效忠於董卓的。
董卓上台沒多久,就遭到留在京城的士族人的欺騙,要求重新雇用他們,以及被調任的士族聯合抨擊。雖然董卓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但他還是有眼光的,看到孫堅打著拯救漢室的口號,私自殺害命官和代表王叡,他知道孫堅真正的意圖是什麼,也知道如何利用這件事。
董卓在王叡被殺後,立即任命有着士族背景且關鍵時刻投降自己的劉表,擔任荊州刺史。這樣做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要讓劉表去奪回荊州。成功與否並不是關鍵,重點是進一步激化孫堅和士族集團之間的矛盾。

當劉表上任荊州時,荊州已經變得十分混亂,孫堅在此點燃了第一把火。根據記載,當時江南地區的叛亂非常猖獗,蘇代率領吳國人攻佔了長沙,而貝羽則擔任華容的長官,各地的兵士也紛紛舉兵造反;江夏則由張虎和陳生率眾佔據了襄陽。
「孫堅」在荊州失敗後,未能適當處理荊州的知名勢力,甚至失去了他的家鄉長沙。正因為如此,劉表得以順利佔領荊州。
劉表進入荊州後,首先去到宜城,這裡是南郡北部最大的城市。他面臨著孤軍奮戰的局面,因此他開始思考如何籌措資金。利用他作為「八俊」之一享有的良好聲譽,以及荊州士族對孫堅等惡霸的反感情緒,他抓住了這個時機與蒯良、蒯越和蔡瑁等襄陽豪族達成了共識,並迅速展開合作。他逐漸說服更多荊州本地的士族和豪族投靠他的旗下。接著,他利用荊州的士族力量,拉攏或是誘殺各方勢力的反叛分子,使他們的行動變得穩定,最終在襄陽確立了他的根據地。

孫堅正在策劃誘殺南陽太守張咨,心中想著南陽的豐美土地。但當他回過神來時,才發現荊州已被劉表完整統治,自己的南逃退路也已堵死。這不是因為劉表太厲害,而是因為荊州的士族對孫堅這個惡霸深恨厭惡,防範嚴密。
過去,孫堅面臨兩個選擇:抱著往北拱的心態,攻下南陽;或轉而將槍口對著劉表,奪回荊州。然而,這裡不得不提到南陽的士族,他們非常痛恨孫堅這位惡霸,寧願把南陽獻給出身「四世三公」頂級豪門的袁術,也不想讓孫堅得到任何好處。對於孫堅來說,他的唯一選擇就是迅速回歸南方。事實上,孫堅原本是長沙太守,和武陵太守曹寅是一起陰謀弄死王叡的戰友。此前,他還曾經在零陵和桂陽區域剿滅匪徒,掌握了王叡身邊的現成武裝力量。如果他立即返回南方,他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正在孫堅猶豫是否要向南進攻時,劉表立刻採取行動。他知道孫堅會因為慌亂而向南進攻,因此提前與袁術聯絡,讓袁術成為南陽太守,讓劉表可以將原本控制不住的200萬人口的大郡送給他。這樣一來,孫堅只好放棄南方的進攻計畫。
劉表以順水人情贏得了袁術的支持,不僅確保了袁術不會支援孫堅來進攻他,還讓孫堅感到猶疑。雖然劉表和袁術炫耀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但如果我向南進攻劉表,袁術是否會從背後襲擊我呢?在兩方的夾擊下,我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最終,孫堅被逼迫轉向袁術,這個著名的二世祖讓他陷入了絕境。

看劉表定荊州,揭示歷史大佬的威力。 在《三國演義》中,劉表被塑造成忠誠老實但缺乏野心和能力的形象。但是,從他孤身定下荊州的過程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歷史人物的真正威力。一個缺乏能力的人能夠如此輕鬆地取得荊州嗎?
劉表一生中,一直做出最優的選擇。他所擁有的牌面和運氣,讓他一路選對路且走對方向。無論前途好壞,他都不曾停下腳步。

別拿他沒有背後偷襲曹操這件事來批判他的行為。如果不偷襲曹操,他就是個窩囊廢嗎?就是毫無作為的人嗎?人生中總有許多事情需要去做,有些能夠完成,有些卻是根本做不到的。如果劉表貿然去偷襲曹老板,那他面臨的結果只會是失敗的結局。
劉表短時間內安定荊州,顯示他並非虛有其表。作為士族,他能夠利用自身優勢,快速整合資源,掌握主要矛盾進行局勢控制。此外,荊州等地長期依賴豪族自治,這也被劉表的成功所證明。
袁術或許一生中做對的事情不多,但他在被董卓任命為后將軍後立刻離開京城,這一次的決定卻是正確的。如果他沒有離開,可能就會在董卓遷都後被消滅。
張咨是南陽郡守,他出自潁川士族,也是當時董卓派出去的官員之一。袁術離開京城後,一直待在南陽。
袁術並不會漠視南陽的美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時的袁術,雖然已經掛上了中央編制的「後將軍」銜頭,實際上卻是一個只有虛名的光杆司令。強行佔領南陽固然是有心,但卻難有力量。其次,對於出身於頂級士族的他來說,從自己的同行手中搶奪地盤,多少也有些難以啟齒。

袁術此刻不必太過心急,因為一份屬於他的總是會到手的。孫堅即刻將一份肥美的機會送到他的面前。
在孫堅打敗荊州刺史王叡後,他便不斷追求南陽,渴望掌握這片土地。他匆忙趕到南陽邊境,表示了自己的企圖。
孫堅毫不拐彎抹角,依然採用舊有的秘方,使出老貓輕功,開口便直截了當地向張咨索要糧食。
張咨看到王叡的下場後,已經了解了教訓。他並不想再和孫堅發生衝突,因為他知道孫堅有多危險。他覺得孫堅非常狡猾,能夠下毒手殺掉王叡,所以他不想再和孫堅有任何接觸。於是,他決定不再去理會孫堅,也不再讓自己成為孫堅所瞄準的對象。
孙坚为了骗过张咨,看到之前的骗局行不通,又思考了一个新的方案,便谎称自己得了重病。为了制造更逼真的假象,他还请来了许多江湖巫医给自己看病,并制造了一些轰轰烈烈的动静。
孫堅不久之後,派人去找張咨,告訴他自己快要死了,並表示自己手下的那些兄弟可憐無處可去,希望張咨能夠承擔起這個重任。
張咨的幸福來得太突然,他感到非常高興,沒有好好思考就信以為真,帶著五六百人前往孫堅的地方,準備接管那群人和馬匹。
很遺憾的是,當孫堅看到張咨時,他病床上的身軀立刻變得生龍活虎,毫不猶豫地將張咨打倒。

孫堅再次振奮情緒,殺死的對象仍是高級士族。按道理說,南陽的這些士族官員應互相聯合,為張咨報仇。但由於張咨在南陽的擔任時間並不長,沒有很深厚的根基,因此也沒有人愿意為他冒險。
為了安撫孫堅的情緒,南陽的士族們同意了他的要求,並向他提供了資金和糧食,期望他能夠暫時保持冷靜。
劉表以一招猴子偷桃的勝招,單槍匹馬接管了被孫堅禍禍得一團糟的荊州。同時,為了拉攏袁術並震懾孫堅,劉表上報推薦袁術為南陽太守。南陽和襄陽之間卻存在著孫堅這道難以逾越的阻礙,即便劉表心有所慕,也無力分一杯羹。因此,他選擇順勢而為,既能遏制孫堅的妄動,又能避免得不償失。
南陽士族們原本就是群龍無首,當看到袁術被任命為他們的長官後,都表示出熱烈的擁護。袁家「四世三公」的名號可不僅僅是虛名,就算袁術不是頂級豪門出身,也比孫堅那個惡霸來得更受歡迎。而且即便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南陽不能被孫堅所掠奪,交給袁術來管理也是比較優秀的選擇。
袁術原是一位高貴的流浪漢,意外得到一塊流油的肥沃土地。

袁術這個愚蠢的傢伙,因為一筆龐大的財富,馬上就被沖昏了頭腦。正因為劉表和南陽士族都希望對抗孫堅這個強力敵人,才願意支持袁術的提名。可是袁術卻忘記了自己的士族身分,主動向階級敵人孫堅示好,想藉此取得孫堅的支持。其實他在想把孫堅當作棋子來利用。
孫堅身處於北面有袁術、南面有劉表的困境,不得不接受袁術的所謂「好意」,表面上是和袁術合作,實際上只是被迫承認自己是袁術的部下。
袁術為了裝備他新收的小弟孫堅,提出了一個上表,推薦孫堅成為豫州刺史。
當孫堅得到這個職位之後,他帶著自己的部隊正式進軍豫州。不久之後,董卓率軍東侵,破壞了孫堅新得到的豫州領土,此時孫堅再次振奮精神,瘋狂地與董卓展開武力對抗。

在白得南陽這塊風水寶地上,袁術開始產生臆想症,想起光武帝從南陽起家統一天下的事情。他得到了南陽,便認為天意註定他也會成為皇帝。然而,最終袁術死在了這個臆想上。詳情會在後面慢慢揭示。
在孫堅的吸收之後,袁術的舉動已經開始偏離正道,讓他很難有所作為。他失去了強大的支持,孫堅明目張膽地殺死了士族大佬,劉表和南陽士族卻投票示好,但袁術卻立馬變臉,成為了孫堅的手下,這樣的人一定不會受到歡迎吧?
「孫堅為何命運注定要給他人當嫁衣裳?」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歷史學家與讀者。孫堅是東漢末年的英雄人物,他以勇敢和果斷的行動聞名於世。然而,他的生命卻在一場突如其來的刺殺事件中終止了。

孫堅生前有多位妻妾和子女,他把他們當做家庭的重心,盡力照顧、保護他們。但是,他的短暫一生卻經常被戰爭和政治風波所侵擾。最後,他在抵抗對手的進攻時,不幸被暗殺身亡。

孫堅的死對於他的家族和國家來說,都是一次逆轉命運的悲劇,而他的生命則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他的死啟示人們要珍惜當下,因為明天的命運無法預測,只有好好把握當下,才能活得無悔。
「其實,回顧孫堅一路向北的行程,他的用意顯而易見,即是想在動亂中牟取勢力地位和領土。」
然而像孫堅這樣的人,雖然具有相對優秀的個人素質和統帥能力,卻未能捉住問題的關鍵,使其失敗的命運不可逆轉。他過度信仰武力,相信簡單粗暴的策略,結局注定落得失敗的下場。
「手法太低劣,做法太直白」,這種人很難在高級權力遊戲中獲得成功。

權力遊戲是一種複雜的遊戲,但成功人士擁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擅長利用策略和技巧,在背後操縱局勢,並且讓結果看起來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然而,這需要高度的智慧和規劃,以及對人的了解和洞察力。那些缺乏這些能力的人,往往會選擇一些低劣的手法,如威脅、恐嚇、貶低對手等等,這樣會經常得不償失。

事實上,遊戲中的強者往往不遵循直白的方式。相反,他們會通過適當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操作,來達到他們的目的。這需要更高的智慧和修養,但卻是實現成功的必經之路。

總而言之,手法太低劣、做法太直白的人,難以在權力遊戲中獲得真正的成功。相反,那些懂得利用策略和技巧,背後操縱局勢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他那種蠻不講理的禍禍行為,對周圍環境和人際關係的影響極其嚴重。
他首先與士族集團對立,而士族集團當時是統治根基,許多地方都是由士族自治。孫堅徹底得罪了士族集團,他身上雖然有鐵打釘的力量,但能夠鎮壓長沙或荊州,卻未必能夠掌控整個天下。董卓已為他樹立了反面教材,然而為何他還是無法長記教訓呢?另外,董卓手中還有一位皇上,而他手中究竟有何實力?
「其次,這種簡單粗暴的行為會讓人品受損,容易引起大面積的憤怒和恐慌。董卓雖然被人討厭,但他至少躲進了關中四塞之地。相較之下,孫堅卻在中原大地上橫衝直撞,這樣會讓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而不是董卓。你認為大家會想先弄死誰呢?」

孫堅神助攻 劉表、袁術接手荊州、南陽

劉表與袁術都能順利擁有自己的領土,這要感謝孫堅的神助攻。如果不是孫堅在荊州造成大混亂,破壞原有的秩序,那麼劉表和袁術能夠如此輕易地獲得眾人支持嗎?显然,当地的土著族群都被孫堅這个恐怖分子所嚇住,非常擔心他會給他們帶来更多麻烦,所以他们被迫去尋找核心,以便結束孫堅的統治。最終,孫堅投靠劉表下屬的江夏太守黃祖,並被他所殺害。
總的來說,孫堅的行事風格太過強勢,沒有從容應對的技巧,只會依靠強力奪取。這樣的個性注定難以成為偉大的人物。他即使短暫獲得一些東西,也難以堅持下去。因此,孫家的傳奇和榮耀,還是要歸功於他的兩個兒子,特別是那位被稱為「孫十萬」的小兒子孫權。

底層出身與孫堅的行事風格息息相關,多數人靠著蠻力和機會開展事業。由於孫堅少有機會接觸和學習高階官員的處事智慧和生存技巧,因此他的作風也被這種環境所塑造。
劉表出身士族,自小便混在士族圈子中。因此,他在做事時總是能夠有條不紊地關注著各種細節。他善於拉攏地方大族,平叛反對勢力並且孤立強悍對手。此外,他也擅長利用財政資源,藉此吸引順水人情,環環相扣,連滴水都不會流失。當他舉薦袁術為南陽太守時,這背後有四層含義:首先,袁術的接手已經是風波勁急,是必然之勢;其次,他舉薦袁術,不僅能為自己的人扣上一分,還能夠獲得更多同圈內的認可;第三,這樣一來袁術就無法支持孫堅進軍自己,因此從而堵死了孫堅的進攻;最後,這也同時為孫堅树立了一個強敵,如果孫堅繼續進軍南陽的話,自然會增加不少麻煩與風險。

出身豪門並不代表見識廣博,例如袁術就是一個例外。他犯下了一個極為拙劣的決策,即選擇招降孫堅。
劉表已向你伸出了橄欖枝,南陽也歸附了你,而張咨還是當初收留你的好兄弟,難道你不該跟孫堅劃清界限,甚至興兵為張咨報仇嗎?這樣,士族集團才會更加接受和認可你呀!但袁術卻看中孫堅的戰鬥力,搶掉了他。這會讓所有士族都認為你袁術太不講究原則了。你袁家雖然是「四世三公」,但你不是唯一的家族後代,還有一位善於處事的袁紹。支持袁紹就是支持袁家,而且這樣做也可以避免被你這樣的人賣掉。畢竟你現在是跟孫堅這種大魔王混在一起的人。

孫堅的辛勤耕耘,雖然讓劉表和袁術獲益良多,但實際上最終受益的是劉表和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