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一生壯闊的時刻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項羽的豪邁,即使到了現在,我們也都能感受到。

在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為楚王,並繼續沿用楚懷王的尊號。項梁自稱武信君。此後,項梁率領義軍在東阿、定陶大破秦軍。項羽和劉邦也率軍攻占城陽,並向北略地至雍丘。在那裡,他們遭遇了秦三川郡的守將李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在戰鬥中,項羽一個人獨自闖入敵陣,斬殺了李由,令秦軍崩潰。這場勝利使得項羽和劉邦的勢力得到進一步擴大,成為當時華北地區的霸主,進一步削弱了秦朝的統治力量。

在巨鹿之戰和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被秦軍圍困於巨鹿。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副將,率兵救援。然而,宋義率軍到達安陽後,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讓楚軍處於困境之中。

當時,天降大雨,楚軍缺衣少糧,士氣低落。項羽決定當機立斷,用一劍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命他為上將軍,並命令他立即北上救趙。項羽率軍渡過一條通往趙國的漳河,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楚軍士氣低落。為了振奮士氣,項羽下令軍士們鑿沉渡江用的船隻,打破吃飯用的鐵鍋,只帶三天乾糧,號召軍士們以生命相抵,奮勇戰鬥,最終大破秦軍,解救了被圍困的趙王歇。這場勝利也進一步增強了項羽的聲望和勢力,成為當時華北地區的一股強大力量。

談到秦朝,人們往往會想到那個英勇無比、兇猛威武的形象,大秦雄師。這個形象代表了秦朝崛起時那種讓人感到氣勢磅礴、虎虎生風的氛圍,讓無數的風流人物都對其讚歎不已、讚不絕口。

秦朝能夠興起,不僅在於其內在的戰爭機器開動,更在於其外在百萬鐵軍四方征討,拓展了前所未有的疆域。然而,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裡,這個泱泱大秦,卻在一瞬間毀滅了。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陳勝在野地發動叛亂,各路諸侯紛紛起義,數十萬大軍圍攻谷關。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大秦的命運掌握在誰的手中呢?結果是驪山囚徒,這個臨時組織,擊敗了周文領導的數十萬大軍,然後又擊敗了齊楚聯軍,三次擊敗楚軍統帥項梁,最後在定陶殺死了他。這些戰績令人驚嘆,似乎可以重建大秦的軍威,重新鑄造大秦的軍魂!

當時關外地區,黃河以南佔據了大部分的秦軍勢力,只有少數魏國殘餘勢力。王離率領邊防軍進攻河北的趙國,更北面是勢力較弱小的燕國。田榮因為先前剛被秦軍擊敗,而且又怨恨楚趙沒有處死田假,因此他龜縮在齊國境內,靠著擁兵自保。

當時的秦朝廷內部正進行激烈的權力鬥爭,因此滅諸侯義軍的大任自然而然地落在統帥章邯的肩上。章邯擊敗了楚軍並殺死了項梁,做了一個重大的戰略決定:北上與王離軍匯合,攻下整個趙國。然而,這個決策在後來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許多學者認為他應該趁機進攻彭城。

然而,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可行的戰略計劃。王離軍一直在進攻趙國,卻一直沒有成功。彭城距離關中較遠,而北方西部也不是很安定。如果章邯攻打彭城,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無法攻下,糧食供應也會出現問題,而且孤軍深入,糧道也容易受到攻擊。另一方面,如果王離軍繼續攻打趙國,分兵行動可能會導致失敗,而合力攻擊趙國則更容易獲勝。

王離放棄攻打趙國,與章邯一起北上攻打彭城,而趙國則被後方斷絕。當時,王離軍對趙國實行拉攏政策,詐稱有二世書以招募趙國將領李良。因為趙王的姐姐對他不敬,李良殺死了趙王的姐姐,然後投靠了秦軍,並幫助他們擊殺了趙王。

後來,李良又被張耳和陳余擊敗,然後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了這個機會,出兵攻擊趙軍,並擊敗了他們。王離軍趁機包圍趙王於巨鹿,章邯軍扎住其南部,為王離軍護送糧草,同時也守護著王離軍側翼,形成夾擊之勢。

當趙王被困於巨鹿時,趙相張耳充分發揮其外交特長,遊說各地的諸侯前來救趙,並宣稱此舉將是天下之勢。諸侯紛紛帶著大軍前來支援,首先趕到的是趙大將軍陳余,他率領著數萬兵力,扎在巨鹿的北部。張耳的兒子張敖也帶領萬餘士兵前來支援。南方的楚國也派人北上,集結各地軍隊前來支援,北方的燕國將軍臧荼也率領軍隊南下支援。

田榮由於個人恩怨而不願意救助趙國,但是齊國將領田都背叛田榮,率領軍隊前來支援趙國。史書中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諸侯軍隊前來支援,但見到秦軍的陣容後,卻沒有人敢放手攻擊。他們純粹只是表現了一些威風,並不真的想動真格的。精神上支持趙軍,行動上卻無所作為。張耳非常擔心,派遣使者張黶和陳澤去詢問陳余。陳余被逼無奈,只好讓張黶和陳澤帶領五千士兵前去攻擊秦軍。然而,秦軍根本不把這五千人放在眼裡,片刻之間就把他們殺個精光。

由於張耳毫不知情,後來誤會陳余殺死了他們的使者。面對這種情況,其他諸侯都不敢再行動,大家全都成了觀眾,只是看著城墻上的戰鬥。

楚國的北征集團為什麼會在最後時刻才到達呢?原來當時楚國內部正發生權利鬥爭,楚懷王原本只是一個傀儡,但在項梁戰死之後,趁機奪取了項羽的軍權。楚國派出自己的親信宋義為統帥,項羽范增則被排斥在外,率領大軍前來救援趙國。

然而,楚國面臨著秦軍的威脅,擔心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對抗秦軍。此時,楚懷王想要解除項氏家族的政治威脅,便欲在半路上殺死項羽,並與齊國結盟。因此,北征集團才延誤至12月才到達巨鹿。

《史記》記載,項羽在進攻漢中之前曾停留在安陽四十六日,這段期間發生了許多故事。在權力鬥爭中,項羽成功擊敗了主將宋義,讓劉邦軍在北方失去了重要的戰力。懷王只好屈服,向項羽稱臣,任命他為上將軍,並讓當陽君、蒲將軍等人歸項羽麾下。但是其他的軍隊並不屬於北征軍,且在沒有任何援軍支援的情況下,面臨著艱難的處境。

有考證顯示,當時在彭城匯集的人馬中,劉邦軍原本是北征軍的一支,但因為懷王和項家的權力鬥爭,沒有跟隨項羽一同參加巨鹿大戰。

番君吳芮軍和共敖軍都沒有參與巨鹿大戰。番君吳芮軍在進攻關中時才隨項羽出征,而共敖軍則是在攻打南郡時還沒有歸順項羽。至於龍且軍,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其前後地位來看,應該是沒有參與巨鹿之戰。唯一有疑問的是呂臣軍,不清楚是全部被項羽帶到巨鹿,還是部分或全部留在彭城。但根據估計,應該是部分被項羽帶走參與巨鹿之戰。

在獲得懷王的授權後,項羽立刻帶領大軍渡河救援趙國。渡河後,齊王建孫田安帶著一支小軍隊也投靠了項羽。

項羽到達巨鹿後,開始謀劃一場世紀豪賭,賭注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了就要全軍盡墨,身死當場;而贏了就能夠奪取大秦的天下。面對眼前種種不利的情況,這場賭局似乎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毫無懸念的戰役。但是天才的項羽立刻發現秦軍的弱點。秦軍的布局是王離軍圍住巨鹿,章邯軍則守住其南邊,一邊築甬道輸送糧食,一邊隨時對救援巨鹿的援軍進行打擊。這支軍隊就像是兩隻虎鉗,緊緊地夾住獵物。而秦軍的弱點就在兩隻虎鉗之間的心臟。

項羽能夠發現這個弱點,正是因為他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天才,他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卓越的戰略頭腦,能夠從複雜的戰局中看出關鍵之處。項羽的決策表明,他不僅具有傑出的軍事天賦,還有著勇氣和果斷的決斷力。這也是項羽之後能夠在戰爭中多次戰勝敵軍的原因。

項羽決定直接實施黑虎掏心戰略,他意識到唯有切斷兩隻虎鉗的聯繫,集中力量攻擊其中一只,才能有希望獲得勝利。為了獲取更多情報,並讓秦軍露出破綻,項羽派遣英布、蒲將軍率領自己的兩萬人馬渡過河攻擊秦軍的甬道。

英布、蒲將軍在項羽的指揮下成功擊敗了看守甬道的秦軍,表現不負所望。這場小小的勝利讓項羽看到了秦軍的問題所在,甬道防禦薄弱,而章邯軍已經疲憊不堪,於是他決定趁勝追擊,全軍進攻秦軍。

在這個時候,陳余派人向項羽請戰,項羽同意了。這次戰爭正好讓陳余做出救援趙國的姿態,吸引了王離軍的注意力,為項羽進攻秦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一次項羽的軍隊能夠獲得勝利的機會更大,因為他們已經發現了秦軍的弱點,而且項羽已經掌握了更多的情報。他將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戰略,利用這些弱點,對秦軍展開更為猛烈的進攻。

項羽率領剩餘的主力部隊,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後,他發表了一場即興的煽動演講,鼓舞士氣,隨後破釜沉舟,只帶了三天的乾糧,以示「不戰勝毋寧死」的大無畏精神。這一舉動充分體現了項羽的戰略眼光和權謀手段,以及大無畏的決斷力。

首先,項羽帶領的是一支雜牌軍,這支軍隊的派系繁多,戰鬥力參差不齊,而且項羽也是第一次指揮這支軍隊,因此很難指揮得心應手。但是,項羽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相反地,他通過演講鼓舞士氣,激勵軍心,展現了他卓越的領導才能。此外,他還破釜沉舟,只帶了三天的乾糧,表現出他對於勝利的渴望和對於失敗的恐懼。這種果斷的決策和大無畏的精神,為他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贏得了更多的支持者和勝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充分運用了「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的策略,把一支向心力不足的軍隊栓成一根繩,只有一起向前沖,打敗秦軍才有生路。在項羽的指揮下,楚軍的求戰欲望高漲!

當項羽的主力開始進攻時,項羽匯合了所有的主力,直接衝向甬道,切斷了王離軍的糧草。得知消息後,章邯立即率軍前往救援,卻正中項羽的下怒,項羽以逸待勞,大力攻擊章邯。由於英布軍在前期的騷擾戰中讓章邯感到迷惑,他還以為項羽要玩斷糧遊戲,所以並沒有嚴格布置陣型就率軍救援。然而項羽孤注一擲,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在這次攻擊上,這一著的精彩下棋,讓章邯沒有料到。

這次項羽毅然決然地玩了真格,雖然表面上他似乎毫不在意,但他其實做了充分的準備。這是一場決定救援方勝負的戰役,勝負可想而知!項羽率領軍隊圍攻王離軍,與秦軍相遇,進行了九次激烈的戰鬥,最終絕了他們的甬道,大破敵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當時,那些不肯投降的楚國士兵,也選擇了自燒殺身亡,而楚兵便因此在各個諸侯中傲然屹立。

項羽面對著極其惡劣的政治和軍事環境,他必須設法擊敗敵人,否則他的國家和人民都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於是,項羽制定了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他派遣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他自己則帶著3萬精兵繞道到了彭城後方,打算以彭城為誘餌引誘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的後方,最終消滅劉邦的軍隊。

當項羽的作戰計劃公諸於眾時,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項羽的計劃實在太瘋狂了。他不僅要帶著3萬精兵消滅對方56萬大軍,還要長途跋涉、設局偷襲,這實在是前所未有的瘋狂計劃!

彭城之戰是項羽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於歷代很少有研究者探討項羽在彭城之戰中的行蹤,因此有很多人誤以為是劉邦攻下彭城後,順手搶走財寶和美女,輕敵而致。

項羽當初被封為諸侯上將軍之後,其他諸侯都向他臣服。在那個時代,諸侯彼此爭戰,大國吞併小國,戰爭和征服成為了主要的手段。項羽的軍事才能和魄力使他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在項羽成名之前,他的祖父項燕就死於秦朝神將王翦之手。而王離則是王翦的孫子,他也參與了滅亡六國的戰爭,是當時的名將之一。多年後,項羽擊敗了王離,這也算是為他的祖父報了仇。

項羽花了很大的心思來收服諸侯聯軍,他掌握了章邯的軍隊卻並沒有馬上進攻。相反的,他利用章邯的威脅來統帥整合諸侯,並且使用裂土分封、賞罰分明的策略,讓諸侯心悅誠服。項羽恩威並用,雙管齊下,把諸侯聯軍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章邯在王離兵敗後,受到巨大的壓力,一直渴望進攻,希望用勝利來回應秦朝。但是項羽掌握了局勢的主動權,他耐心等待,一點一點地磨蝕著章邯的意志。在這個時候,章邯不能進攻也不能退卻。

經過六個月的對峙,已經到了秦二世三年6月。秦二世屢屢派人責問章邯,章邯派了親信司馬欣前去打探消息。然而,司馬欣被趙高派人捉拿,最終逃脫回來。陳余給章邯寫信,向他闡明利害,說服他投降項羽。雖然章邯有些動搖,但是他不甘心投降,一邊派人談判,一邊準備戰鬥。

然而,項羽看出了章邯的小動作。為了徹底收服章邯,項羽決定對他狠一點!他命令蒲將軍迅速到漳南擊敗章邯的軍隊,然後他帶著大軍親自進攻,最終擊敗了章邯的軍隊。面對這樣的局面,章邯無計可施,只好投降。秦朝的最後一支軍隊宣告覆滅。雖然項羽痛恨秦朝的暴政,但他自己的殺戮之心同樣太重,章邯投降於他的幾十萬大軍,最後竟被他全部殺死。

在滅掉秦朝之後,項羽成為了諸侯之首,但是劉邦只被封在遙遠的漢中和巴蜀之地。漢二年,劉邦決定率軍攻下三秦並向東伐楚。此時,項羽的大軍正在東邊平定齊國內亂,後方空虛,無法對抗劉邦的進攻。

項羽進入咸陽後,自以為功高,橫行霸道。他在咸陽縱兵燒殺,掠取財寶,大規模進行割地封王,自封西楚霸王,並在彭城建都。項羽這種作法,違背了人民要求安定統一的願望,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各諸侯也對他的分封不均表示不滿。當然,對項羽恨之入骨的是劉邦。項羽將劉邦封為漢王,強迫他離開關中,遷移到漢中,並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王,三分關中,旨在困住劉邦,防止他東進。這個犯下的錯誤,使劉邦得以重整旗鼓。

劉邦趁著這個機會大舉東進,他手下的五個諸侯軍一起進攻,向項羽的都城彭城進發。史記中記載:「春天,漢王派遣五諸侯軍,共五十六萬人,向東伐楚。」這個數字雖然遭到質疑,但事實上是可信的。劉邦在關中統率十萬士兵,之後又收編了當地民族的軍隊,加上定三秦時增加的兵力,完全可以達到這個數字。

劉邦大軍東進,幾乎調遣了他手下所有的重要將領和謀士,這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最終,在彭城戰敗後,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可見損失之慘重。

關於劉邦進攻彭城的部署,有很多後世的誤解。這裡簡要介紹一下劉邦東進的部署。漢元八月,劉邦出發從漢中定三秦。根據史書記載,在漢二年三月,劉邦率領大軍東進。劉邦的軍隊大概分成了三路行軍,中路軍由劉邦親自統帥,部將包括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盧綰、夏侯嬰以及五個諸侯軍,他們直接從洛陽向東進發,直接攻打彭城。北路軍由曹參、灌嬰率領匯合陳余軍,從粱魯地區攻打彭城。

此外,南路軍則由薛歐、王吸(或有王陵軍)率領,自關中出發,經過武關向南陽進攻,並且攻下了陽夏,最終向東進攻彭城。這時,關中並不穩定,章邯等勢力仍在持續抵抗。為了安定關中局勢,劉邦留下蕭何守衛關中,周勃則圍攻廢丘,樊噲和酈商則在關中各地轉戰,同時立韓王信為韓地平定者。

關於韓信的行蹤,有些人認為他當時在關中圍攻章邯,沒有參與彭城之戰,甚至有人把韓王信誤認為韓信。但是這樣的說法是不合理的,因為韓王信當時是在韓地平定內亂,行蹤非常明確。韓信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是因為《淮陰侯列傳》在描述這段歷史時,只提到了漢王,沒有明確提及韓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韓信的列傳中,其故事情節和行蹤是被清晰地描述的。

對於韓信的生平,考證表明,雖然他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在彭城之戰之前一直沒有得到兵權,其地位僅相當於參謀。因此,這段時間他的舉動被太史公忽略過去。但在彭城之戰失敗後,韓信收集殘兵敗將在滎陽與劉邦會合,這進一步證明了他當時也參與了彭城之戰。

漢二年四月,北路軍攻破龍且,在定陶與中路軍會師,接著攻下項羽的都城彭城。看起來,劉邦已經獲得完勝。

在劉邦定三秦之時,項羽就已經預感到劉邦會東進,但當時他自己卻帶兵進攻齊國。面對劉邦的攻勢,項羽派遣鄭昌為韓王,前往韓地抵抗劉邦東進,又派陳平在此布置一層防禦線。同時,派龍且抵擋北路軍,又派兵阻攔南路軍,除了南路軍史書未明外,其餘各路均告失敗。項羽寄以厚望的英布卻趁此坐山觀虎鬥,讓項羽的處境變得前所未有的危機四伏。

劉邦帶著56萬大軍浩浩蕩蕩,數月內就占領了楚地。項羽的局面越來越不利,處於極度危險之中。

在滅掉秦朝之後,項羽成為了諸侯之首,但是劉邦只被封在遙遠的漢中和巴蜀之地。漢二年,劉邦決定率軍攻下三秦並向東伐楚。此時,項羽的大軍正在東邊平定齊國內亂,後方空虛,無法對抗劉邦的進攻。

劉邦趁著這個機會大舉東進,他手下的五個諸侯軍一起進攻,向項羽的都城彭城進發。史記中記載:「春天,漢王派遣五諸侯軍,共五十六萬人,向東伐楚。」這個數字雖然遭到質疑,但事實上是可信的。劉邦在關中統率十萬士兵,之後又收編了當地民族的軍隊,加上定三秦時增加的兵力,完全可以達到這個數字。

劉邦大軍東進,幾乎調遣了他手下所有的重要將領和謀士,這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最終,在彭城戰敗後,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可見損失之慘重。

劉邦在進攻過程中所遭受的阻力不多,一路上所向披靡,最終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當時,項羽的大軍無法對抗劉邦的進攻,最終被劉邦擊敗。

項羽戰敗後回到自己的營帳,卻發現漢軍四面環伺,他心中非常煩躁。晚上聽到遠處傳來的楚歌聲,他更加疑惑:「難道漢軍已經攻下楚地了嗎?怎麼會有這麼多楚人的歌聲呢?」他沮喪地坐在帳中喝酒,身旁有一位深得他寵愛的妃子,名叫虞姬,以及一匹他騎得非常順暢的駿馬,名為烏騅。

項羽喝了三杯酒後,感慨萬千,開始唱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唱了幾段後停了下來,虞姬便跟著唱了一句:「漢軍已經佔領了這片土地,四面楚歌聲響起,大王已經沒有戰鬥的意志,我這個卑微的妾身還有什麼生存的價值呢?」她唱完後拿起劍自刎而死,項羽也悲傷地流下淚來,旁邊的人都不敢抬頭看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霸王別姬」。

項羽的經歷讓他意識到自己曾經殘忍地殺害許多人,包括那些跟隨他渡江西進的士兵和江東百姓,這讓他感到非常的懊悔和自責。因此,當他面臨東渡烏江的選擇時,他選擇了留下來,並願意承擔戰死的風險。他不願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也不想再次傷害無辜的生命。

他將他一直騎乘的駿馬「烏騅」贈送給了烏江的亭長,並說出了自己的懺悔之心。這個舉動表明了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敬重。項羽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但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自己的行動和言語,表達了一種對自己的責任和對生命的敬重,這也讓他的名字永遠地銘刻在了歷史上。

最後的關鍵戰役中,項羽一人勇猛無比,殺了數百漢軍,但也受了十餘處傷。在戰鬥中,他發現漢軍中有他曾經的部下呂馬童,對他說:「你不是我的故人嗎?」呂馬童認出項羽,便立刻告訴漢將王翳。項羽向王翳宣稱:「聽聞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首級,今日我便為你們做件好事吧!」項羽隨即自刎而死,結束了他的一生,結束了西楚霸王的傳奇。王翳奪取了他的首級,而其餘漢軍為了爭奪項羽的遺體,自相殘殺,死了數十人。最終,五個漢將分食了項羽的遺體,都被封為侯爵。從此,漢王劉邦統一天下的大業再也無人能夠阻擋,而項羽也在此結束了他輝煌壯烈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