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王振是英宗朱祁鎮從小寵信的忠實宦官。
王振從小就跟隨著朱祁鎮一起成長,朱祁鎮對他非常信任,甚至不顧明太祖朱元璋所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涉朝政的鐵律。為了提高王振的地位,朱祁鎮甚至撤銷了朱元璋制定的鐵令。
王振在當時並沒有多少權力,只是一個跟在皇帝身後的小太監。他面對張太皇太后,作為明仁宗朱高熾的皇后和英宗朱祁鎮的奶奶,雖然沒有辦法阻止朱祁鎮的廢令,但仍有監督權力。因此,他一直被限制著,不被允許擴大他所領導的宦官勢力。此外,王振也不敢冒犯張太皇太后,所以在她還活著的時候,他並沒有大做為。
在公元1442年,正統七年,年事已高的張太皇太后辭世。當時的英宗朱祁鎮只有十五歲,而王振卻借用皇帝的名義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力,經常犯下貪污與冤枉人的罪行。
張太皇太后在離世之前,曾要求三楊(即楊度、楊嗣昌、楊儀)壓制以王振為首的勢力,這三人都是經歷過多朝多代的重要官員。
儘管無法完全控制王振的勢力,但也讓王振感到恐懼、不敢過度妄為。三楊是由三朝皇帝委派的,即使是英宗朱祁鎮也無法干預。
年事已高的三楊,逐年日漸老邁,而朝堂上卻沒有任何人能夠限制王振,他權傾朝野,甚至被稱為翁父。在擅權的第七年,據史記記載,王振家中存放了金銀六十餘庫,錢財無處安放,只好買下幾處豪宅用來儲存。可以想像,這七年來整個朝廷官員幾乎都接受過王振的賄賂。
《明史》記載,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首領也先率領大軍南下,對明朝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入侵。當時的王振向英宗進言,建議帶領二十萬士兵親自前往御駕親征,並極力推薦使用神機營,這樣一來勝利必定屬於我們。王振的主張得到了英宗的點頭。英宗率領著大軍前往南京的戰場,打算讓這場戰役成為他在歷史上的光輝紀錄,而神機營則是他最優秀的兵器。
王振的话语让朱祁镇十分振奋,朝堂上的众人也对朱祁镇的勇武竖起了大拇指,认为他必将超越明成祖朱棣和他的父亲宣宗朱瞻基。然而,隔天大军离开燕京后,面对漫长的行军路程,士兵们却感到了疲惫不堪,兵力疲乏马匹疲惫不堪。
王振提出了建議,不要砍掉民眾的農作物,所以在八月份才進入大同地區,軍隊行動非常分散。為了避免遭受敵軍的突襲,他們行軍十分謹慎且緩慢,整個軍隊的行列延伸得很長,沒有頭也沒有尾。不遵循這些原則,必定會面臨必然的失敗。
不到半月之後的一個晚上,瓦剌的領袖也行率領騎兵偷襲,因為軍隊的行列拉得太長,前方的軍隊完全沒辦法擋住瓦剌優秀的騎兵,直接導致戰線崩潰。王振看到前線各路慘敗,被驚嚇得魂飛天外,他下令全軍退回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防守。瓦剌看到騎兵難以攻進去,便假裝求和不再打了。
王振觀察到敵人還沒開始進攻,便自行結束了自己的任務,引以為榮。他率領大軍撤離了原本易於守守難以攻下的壕溝,也趁機帶領騎兵沿路追擊敵軍。
「鎮國軍隊」是三位皇帝留下來保護國家的軍隊,然而在這場戰爭中,已有一半的士兵喪生或受傷。此外,也有隨軍的五十餘名大臣和將領不幸戰死。
三朝元老樊忠和其他幾位老將成為了保護英宗朱祁鎮的最後一道防線,因為年輕一代的將領幾乎全部喪生在戰場上。
明朝三代皇帝所累積的三大軍營全軍覆沒,英宗朱祁鎮率領軍隊突圍卻未能成功,最終被俘虜。
大將軍樊忠氣跪在地上默默地面對著成祖、仁宗和宣宗,當他嘗試突圍解救英宗朱祁鎮時,卻不幸陣亡。成祖、仁宗和宣宗因此大為憤怒,怒殺了王振。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的興盛轉為衰微,再也沒有發起或參與五征漠北的戰爭。當土木堡戰役結束後,消息傳回首都北京,各方面都陷入混亂之中,許多大臣們都要求將首都遷至南京應天府,以避免戰爭的爆發。
直接讓「兵部侍郎于謙」憤怒地對「駁回者」喊出:「你們想讓明朝像宋朝一樣疲憊不堪而繼續苟延殘喘嗎?」
大明朝廷中,皇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當英宗朱祁鈺弟弟朱祁鈺被大臣們擁立繼位時,朝廷才能夠繼續運作。朱祁鈺即位後,他改變了國號為「景泰」並被後人稱為「明代宗」。
朱祁鈺登基後升任謙兵部尚書,他命令于謙整頓邊防軍隊,以應對瓦剌攻打北京的保衛戰。
宣布將與北京將士們攜手共同擊退,接著在隔月即有勤王部隊從京師、南京、河南和山東等地陸續抵達。
同年10月,瓦剌大軍開始向北京推進,掠奪城鎮。
在到達北京後,清朝並沒有立刻進攻北京城,而是先停留在北京城外約二三十里處休整,同時將明朝英宗朱祁鎮帶到德勝門外進一步逼迫他讓城內的士兵打開城門。
「于謙」堅守城門,並下令誰敢開門,就把九族全部株連。他帶領各路明軍勇猛抵抗瓦剌多次進攻,成功擊退瓦剌幾次重大攻城,瓦剌軍隊傷亡慘重。
當自己的軍隊在攻打北京城的過程中不斷減少,而明軍則不斷增多,明朝各地派遣的勤王部隊不斷向北京補充。在看到再也沒有機會的情況下,也先率敗軍撤退了。
明朝在北京保衛戰中贏得勝利,但戰後大臣們開始鬆懈起來。然而,于謙卻堅持持續加強邊防各城池,拒絕任何瓦剌的求和要求。
明朝曾在次年多次擊退瓦剌的入侵,成功將其趕到境外,防衛成果卓著。
在1450年,景泰元年,也先認為現在打仗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軍隊短時間無法恢復。於是他拿著英宗朱祁鎮要求明朝提供物資以換回這位被俘虜的皇帝,但多次被明朝拒絕了。也先認為這位被俘虜的皇帝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最終他決定釋放朱祁鎮讓他回去了。
回到皇宮後,明景帝朱祁鈺因為皇權而一直不願意接見。他心中想:「你回來了,那我還能繼續當皇帝嗎?」
最終,經過多番交涉,朝廷終於接回了英宗朱祁鎮,並安置他在南宮修養。嚴格管控下,他受到軟禁待遇,食宿起居全都由當局控制。此外,太子朱祁鎮之子被廢除身份,改封為沂王,不過也不必擔心他的吃喝問題了。
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被立為太子,但好景不長,沒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史記」無法解釋其死因,有人說他是因為自幼體虛多病而去世,也有一種說法指向朱祁鎮勢力的人下毒手毒殺他。
朱祁鈺,即景帝,失去兒子後,一直拖延不願再為朱祁鎮之子立太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身體逐漸衰弱,被疾病所困。為了維護明朝江山永固,最終決定立朱見深為太子。
朱祁鎮旗下的石亨和徐有貞在景泰元年(1457年)率領勢力,趁著當時的景帝朱祁鈺重病無法執政的時候,發動了兵變,並成功擁回重新復辟的英宗朱祁鎮。
「奪門之變」是歷史上的一起事件,當時徐有貞率軍隊攻入紫禁城,與其他兵變將領石亨等人佔領了東華門,將景帝禁錮起來。
明英宗於奉天殿登基改元天順,復辟成功,並在歷史上留下了搶奪自己兒子皇帝寶座的紀錄。
於謙不願與這些人同流合污,因此於次年被朱祁鎮處決,並沒收財產。這樣,明朝的土木堡和奪門之變等黑暗歷史終於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