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重貴流放北國,受盡折磨和羞辱

「後晉的滅亡,看起來是因為景延廣得罪耶律德光,導致遼國出兵攻滅了後晉。正如王夫所說:『景延廣不肯稱臣,激怒了契丹人,最終導致了後晉的滅亡。從古到今,將責任歸給景延廣的論調很多,但這種泛泛而論的看法是不客觀的。』」

王夫之接著提出了另一項評論:「為了迎接全國歡慶的那一天,政府必須收斂所有的國家資源。如果軍隊的待遇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士兵們就會感到不滿,而流亡和無家可歸的人們則會在邊緣地帶感到無助和憤怒。」
桑維翰成為後晉滅亡的主要罪魁禍首,王夫之曾說:「石敬瑭的朝代之所以失敗,要歸咎於桑維翰的責任。」
王夫之的說法並不缺乏道理,因為當初桑維翰非常堅持勸說石敬瑭向契丹屈膝,簽署和好條約,割讓幽雲十六州並歲賜三十萬貫銀子給契丹。這樣做讓北方的防禦體系崩潰,歲賜也使契丹變得更加貪婪,變本加厲地加強他們的勢力。
石敬瑭是個更該死、更應該被釘在歷史恥辱柱的罪人,相較之下,桑維翰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罪人。儘管桑維翰的主張帶來了禍國殃民,但若沒有石敬瑭的同意,這個夢想也不可能成真。真正導致晉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是石敬瑭本人。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後晉朝代只存在了短短十一年,然而石晉的行為所造成的傷害,卻永遠地烙印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罪人。當年,耶律德光废黜了後晉皇帝石重贵,并将他封为负义侯,被流放到北方遥远的黄龙府。
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內的黃龍府,據傳原本是渤海的扶餘城。相傳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東征渤海,遇到了扶餘城,此時一條黃龍在城上盤旋不已,使耶律阿保機大為震撼。因此,為了紀念這個奇妙的景象,便將扶餘城改名為黃龍府。
石重貴聽說要搬遷到遙遠的遼東,嚇得不知所措。他聽說那裡北方極其寒冷,站在雪地上撒尿,尿還沒落到地面就變成了冰棍,一不留神就會凍傷耳朵和鼻子。想到這裡,石重貴嚇得淚流滿面。
宮中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後,無不淚眼婆娑,悲痛欲絕。問津宮眾太監太夫人、宮女宮娥們都深感不捨,相互悲傷、抱持哀思。
耶律德光派遣人前往傳達訊息給李太后,指責石重貴不聽從母親的勸告,是導致後晉滅國的罪魁禍首。太后已經年事已高,可以自主作決定,毋須跟隨石重貴前往遼東。

李太后十分不悅,她哭著說:「石重貴一直以來對我都很尊敬,只是他違反了先皇的遺命,與上國反目成仇,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現在,出於大恩,我們全家才得以幸存,作為母親,我無法不跟隨我的兒子前途。」老太太的一時衝動,最終導致了她在外地孤苦一生,真是太可憐了。
石重貴接到耶律德光的指示後,雖然不敢違抗,但他的心裡實在不願離開中原,因此一直拖延著出發的時間。直到耶律德光派來三百騎兵來催促,他才終於不得不出發。
隨著石重貴一同北遷的還有許多皇室成員和眾多宮廷官員,其中包括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馮氏、皇弟石重睿、和皇子石延煦、石延寶等。此外還有五十名宮嬪、三十名內官、五十名東西班、一名醫官、四名控鶴官、七名御廚、三名茶酒官、三名儀鑾司以及二十名親軍。
耶律德光命令後晉的宰相趙瑩、樞密使馮玉、都指揮使李彥韜護送石重貴。沿途到達各地時,當地的官員都不敢上前迎接,就算有人送他們吃的,也都被遼兵搶走了。石重貴一行人,可憐的只吃了上頓飯就沒有下頓了,不停地翻山越嶺,露宿風餐,遭受極大的悲慘。他們回憶起在皇宮裡花天酒地的生活,現在卻變成了隔世一般的遠古時代。
石重貴進入磁州境內,刺史李穀迎接道路邊,並帶來他所有的資財。這一刻,昔日的君臣對視而泣。李穀一邊哭著,一邊說道:「我實在無能為力,辜負了陛下的大恩情啊!」

「石重貴眼淚湧現,似乎有什麼東西卡在喉嚨裡,他無法說出任何話來。過了很長的時間,他才勉強開口說了一句話:『永別了!』」
石重貴明白自己所選的路並非歸途,因此將與生命做最後的別離,邀請唯一能共他送行的臣子進行終極的告別。
君臣有義,遼兵無情,他們催促李穀趕快離開。李穀含淚拜別石重貴,道一聲珍重,返回磁州去了。

「君臣有義」一語道盡了李穀與石重貴之間的深厚友誼與相互信任。在敵軍已經逼近的情況下,李穀仍能毅然決然地離開,展現了作為臣子的忠誠與勇氣。

而「遼兵無情」則突顯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無論是對於李穀還是當時的大多數平民百姓,戰爭都是一場災難與劫難,鮮血、淚水和傷痛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命運。

總的來說,這段故事充分體現了人性的複雜性與多樣性,以及戰爭所產生的災難性後果。希望我們能夠珍惜和平,避免戰亂帶來的傷痛與苦難。
石重貴來到中渡橋,看見後晉軍的營地,非常生氣地說:「唉呀!我家哪裡得罪了杜重威這個歹徒,竟然被他這麼搞得這麼慘,天理何在啊!」說完,他捶胸頓足,悲痛地哭了起來。他的左右隨從前來勸慰,直到他過了北岸。
當石重貴走到幽州時,城中的百姓紛紛前來探訪他。有人提著羊,有人端著酒,都是想獻上自己的心意給石重貴。然而,所有人都被遼兵阻止,不讓他們靠近石重貴。石重貴悲傷地流下眼淚,城中的居民們看到他這般憔悴,都不由得嘆息。石重貴進入城內後,便在幽州逗留了十多天。州官按照耶律德光的命令,犒賞石重貴和他的隨行人員,供應了酒和肉。此外,趙延壽的母親也送上一些吃的東西,讓石重貴和他的隨從們吃得飽飽的。
經過十幾天的跋涉,石重貴一行終於來到了遼東,這裡的景色與他們所經歷的荒野大相徑庭。遼東是個充滿活力與繁華的地方,有許多商販、夜市和茶館,賑擾聲一片。石重貴隨即拜見了遼東節度使,並向他呈上了朝廷的密旨。遼東節度使對石重貴表示熱烈歡迎,並為他和他的隨行人員安排了優良的住宿和飲食。在遼東,石重貴也得以與當地官員和民眾交流,了解了遼東的風土人情和經濟情況,這對他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在離開遼東時,遼東節度使送給石重貴一些當地的特產,表示對他的尊重與關懷。經過這段艱苦的旅程,石重貴深刻體會到了旅行的不易,也體現出了遼東節度使的人情味和滿腔熱忱。

在荒山野嶺之中,幸好到處都是野果與野菜供大家採摘,宮女和隨行的官員就算到哪個地方也會自行尋找取食。當然,也會有一部分供應給石重貴,大家就這樣有苦同受,互相幫助求生存。
過了七八天,一群人來到了錦州,州署中掛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畫像。遼兵強迫石重貴等人在畫像前下拜。
「石重貴的下場真是可悲至極,他跪下向杜重威求饒時,不禁哭出聲來,大聲抱怨道:為什麼杜重威不讓我早點死去呢!」
石重貴率眾穿越海北州,進而來到保存著丹王墓的遼東地區。為了表示敬意,石重貴遣派石延煦前往墓地進行參拜。之後,他們渡過遼河,抵達渤海國的鐵州。在長期且辛苦的旅行中,他們緊抱著目的地前進,終於踏足了黃龍府。
李太后、安太妃兩位高齡皇妃,經歷了漫長的旅途,已經筋疲力盡。安太妃本來就眼疾纏身,每天淚水如雨,竟然失明了雙眼。馮皇后和其他後宮妃嬪也都疲憊不堪,容顏慘淡,瘦弱不堪。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甚至都已經走到了极限。
石重貴一路北行,風霜雨雪伴隨著他,終於到達了黃龍府,希望可以休息一下。可不料,述律皇太后卻不讓他們安心,下令讓他們再次遷移至懷密州。懷密州位於黃龍府的西北方,需要走一千多里的路程。為了避免陷入危險境地,石重貴沒有停留,必須帶著家人們匆忙趕往懷密州。

在這次的旅途中,皇后馮氏承受不了長途跋涉的痛苦,暗中指示內官尋找毒藥。她想和石重貴一起喝毒藥,結束這悲慘的命運。他們被迫在人世間分離,成為一對苦命的鴛鴦。

馮皇后的內臣並沒有按照她的指示去尋找毒藥。他外出轉了一圈後,回來報告說遼人防守森嚴,無法找到毒藥,因此只好把這件事搪塞過去。可憐的馮皇后,即使想死也無法如願,只得跟著石重貴繼續趕路。
當石重貴北行的路途中,中原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遼國的主人也換了一個新的皇帝,耶律德光已經在欒城去世,繼任者是永康王耶律兀欲。

當石重貴行至離遼陽二百里的地方,遼國的新主人耶律兀欲回到臨潢府,並且下令幽禁了述律太后,同时也特別頒布赦令,讓石重貴一行還可居於遼陽,並分贈了一些生活所需用品。
「落魄皇帝」這位後晉的君主,終於可以稍微得到些許寬慰。
翻譯成繁體中文:
公元乾祐二年(949年)四月,耶律兀計劃前往遼陽進行視察。石重貴帶著家人,包括妻子、孩子和老人,身著白衣,頭戴紗帽,前往參拜謁見。
耶律兀應對這位昔日的中原皇帝示好,命令他穿上普通人的衣服再前來參見。石重貴跪地痛哭,自我批判。
耶律兀表現出一副謙虛的態度,並請求幫助坐在一旁,而且還布置了一個宴會,演奏了美妙的音樂,邀請了石重貴一同入席。

「那些表演者和官員,大多數都是被俘虜從中原帶來的。當他們見到他們的前主人時,他們的心中都有別樣的感慨。散席後,他們紛紛拿出自己的衣服、藥物等物品送給石重貴。」
「石重貴」自從從北方來到這裡,就一直遭受著屈辱,他從來沒有體會過這樣的溫暖。眼看著身邊的人們如此關心他,他感動得淚流滿面,失聲痛哭。
「照石重貴的想法,雖然不能像當皇帝那樣享受奢侈的生活,但過著平靜穩定的日子似乎不成問題。」然而事實證明,他錯了。他還沒有擺脫苦難的命運,屈辱仍在等待著他。
夏天已逼近,耶律兀決定在遼陽安享十多天的時光,以便準備前往上陘度過盛夏。身為一名皇族,這樣的行動完全不需經過石重貴的同意。不過,由於一些缘由,石重貴卻被捲入其中。
耶律兀欲離開時,計劃讓石重貴隨行的成員包括十五名內官、十五名東西班,以及石重貴的兒子石延煦。
耶律兀想要讓石重貴幫忙,但石重貴只好苦笑應允,即便內心痛不欲生。這種場面總是讓人感到:「自己處於困境中,不得不低聲下氣。」更糟糕的是,有人甚至想要侵犯石重貴心愛的女兒。

耶律兀欲的妻兄禪奴起了貪心,當他看到耶律兀欲向石重貴要幾十名隨從時,便有了不軌之心。他看到石重貴的幼女長得十分可愛,心中便想要她做婢妾。然而當他向石重貴提出請求時,卻被拒絕了。石重貴的理由是,小女還年幼,不能離開父母。
禪奴向耶律兀欲述說此事,希望他能夠給予幫助以解決問題。
耶律兀心急火燎,竟然大膽地派遣了一名騎兵,前往石重貴的住處,毫不猶豫地將他的心愛女兒強行搶走,并賜給了禪奴。
「石重貴」曾先失去親近的侍女,後又失去心愛的女兒,他悲傷萬分,卻束手無策。
轉眼已到八月,涼風拂面,令人感到舒暢,耶律兀準備返回霸州。
北方的高涼地「陘」,在夏季往上攀爬,而在秋季往下漸屬平緩,時至遼國皇帝年復一年的如此。
石重貴很想念他的兒子石延煦,當聽到耶律兀欲要下陘的消息時,他立刻請求李太后去見耶律兀欲,並順便打聽他的兒子石延煦的近況。
李太后急忙赶到霸州,拜见耶律兀欲。石延煦从兀欲的帐篷后走出来,向祖母鞠躬致敬,二人感情深厚,相见欣喜又悲伤。耶律兀欲则对李太后表示,他并非有意伤害她的子孙,李太后不必惊慌失措。

李太后感謝皇帝對她的後代寬容,這份恩情她永誌不忘。然而,她認為皇帝現在只是坐享其成,徒勞耗費漢民的衣食,自己也感到十分慚愧。因此,她希望皇帝能在漢人城郭的邊緣賜給他一塊土地,讓他自己耕種、自力更生。如果皇帝答應了這個請求,她和她的家人將會更加感激皇帝。
耶律兀欲和顏悅色地表示:「我會讓你們滿意。」接著,他又對石延煦說道:「你可以跟隨你祖母回遼陽,等候命令。」
在公元949年,耶律兀决定允许石重贵和他的家人南迁至建州(位于现今黑龙江牡丹江市附近)定居。
從遼陽到建州,相距千餘里,中途需要翻越山嶺,旅途極為辛苦。石重貴的母親安太妃已雙目失明,無法承受連續的長途跋涉,只能躺在車中,飲食不繼,已到了生命的盡頭。在與李太后和其他人訣別時,安太妃的臨終囑咐石重貴,要將她的屍骨燒成灰,撒向南方,讓她的靈魂返回中原,不要成為虜地的孤魂野鬼。石重貴和跟隨的人都深受感動,淚流滿面。
在安太妃逝世後,石重貴依照她的遺願,要將她的骸骨火化。但是,路邊並沒有樹木或草叢,只有一片廣袤無垠的沙磧,無法找到任何可用於引火的物品。之後,一位僕從終於想出了辦法,拆下了一輛車作為引火源。即便如此,餘下的骨殘仍無法完全被焚燒。因此,只好把未能燃盡的屍骨帶到建州處理。

遼國朝廷派遣建州節度使趙延暉代表官方對石重貴一家善待。石重貴及其家人抵達,趙延暉親自出城迎接,並把主屋讓給石重貴母子居住。幾天後,李太后與趙延暉商量,以撥給他們一塊土地供他們自食其力,可用以耕種和畜養家畜。
趙延暉委託人四處尋找,最終在數十里外的一個地方找到了一塊約五千頃、宜耕宜牧的土地,以助他們發展。此外,趙延暉還從府庫裡提供了一筆資金給石重貴,讓他用這些錢來蓋房子和作為生產資金的其他用途。
石重貴帶著一大群隨從和數百人前往那塊土地,並且在那裡蓋起了房子。接著,在這塊土地上開始種植和放牧生活。此時,身旁除了寵妃馮皇后外,還有幾位寵姬陪伴在他的身旁。
有一日,石重貴和他的妻妾們正在閒聊時,突然出現了幾個騎馬的人,聲稱是奉皇子之命而來,要求要趙氏和聶氏這兩位美女。
石重貴非常寵愛趙氏和聶氏,他怎能忍心讓這兩位心愛的女人屈服於他人之手?然而,無論他如何索討,兩名遼兵仍然強行將趙氏和聶氏拉上車,將她們掳走了。

李太后一生经历人生大起大落,最终因深情厚爱失去心爱的女人而伤心欲绝。她愤怒地伏案悲嚎,无法忘怀。就连统治者李太后也倍感悲凉,哭泣过后,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李太后因多次遭受打击而身心俱疲,悲痛交加,生病不起,熬过了残年。到950年,李太后病情加重,无药可救,她躺在病床上,仰天长叹,夜夜哭泣地叫喊着杜重威、李守贞等人的名字。她不仅哭泣着,还大声喊叫着,甚至咒骂着:“如果我死了,你这些奸贼再也见不到我。如果你们敢做出更伤害我的行为,我死后见了你们,一定不放过你们!”
當李太后臨終之際,她看到石重貴守在旁邊哭泣,於是吩咐他說,等到她離開人世後,請將她的骨灰送到范陽佛寺,並將其安放其中,以免她成為虜地之鬼。
石重貴遵從李太后的遺囑,在她去世後,將她遺體火化。
石重贵在东北建州严寒之地度过余生。后周显德年间,有人从辽国逃回中原,称石重贵仍在建州,只是随行人员大多已休矣。此后,便再无他们的音讯。
據傳,石重貴在建州經歷十八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活到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然而他最終還是因病而逝。
石重貴因北遷而成為史家所稱的出帝,而有些人也因他在少年時失去了自己的國家而稱他為少帝。

回顧石重貴的一生,作為一位武將,他或許還有一些才能;但當他成為皇帝時,卻沒有好好盡其職責,成為一個昏庸的君主。他委任了許多無能且專橫的官員來治理國家,最終導致後晉被契丹所滅,他自己也孤身一人死在異鄉。
石重貴繼位後,後晉的社會情況比石敬瑭時期更加惡劣,統治集團之間充斥著針鋒相對的鬥爭。政府的腐敗也促使地方上的官員紛紛效仿,搜刮老百姓的財物,讓他們在痛苦中掙扎。加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每當遇到災害,居民不得不背井離鄉,沒有穩定的居所。就在石敬瑭逝世的同一年,山西和陝西等地遭受到大面積的蝗災侵襲,蝗蟲席捲而過,農作物被吃光,收成嚴重不足,一大批百姓背井離鄉,到處都有人因飢餓而死。
當災難來臨,後晉王朝並未援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而是更加濫用權力,掠奪百姓財產。石重貴下令派遣三十六位高官到各地搜括錢財,雖然沒有私自收入,但這種不顧百姓苦難的行為無疑是毀滅國家的行為。橫徵暴斂,勒索百姓,最終導致人民不滿,後晉王朝的迅速滅亡也是相當重要的原因之一。

石重貴接任石敬瑭的帝位,但統治時間不長,幾乎沒有什麼成就。然而,他的一個值得一提之處是他不再向契丹人屈膝稱臣,並且率兵與契丹對抗三次,前兩次都大獲全勝。儘管因為一位將領叛變而失敗,被迫逃往北方,最終在異國客死,但他的勇氣和敢於與契丹人戰鬥的精神值得讚揚。儘管他還有其他令人不滿的地方,但不應因為一件事而否定他的其他成就。
總的來說,石重貴算是有一定的膽量,敢和契丹對峙。可惜他缺乏有效的指揮技能,在治理國家方面也不太行。他任用的大臣要麼是賣國求財,要麼是濫權傷民。景延廣只會空口說白話,並不擅長指揮軍隊。杜重威則不僅貪污腐敗,造成國家衰敗,還心懷不軌,並未真正為後晉效力。這些問題相互糾結,也是後晉覆滅的必然因素。

經過後晉滅亡後,石重貴被流放到北國,遭受了無盡的痛苦和侮辱,但他仍然忍辱偷生,苦苟度日。薛居正在在《舊五代史》中對石重貴作出評價,說道:”他走遍萬里,年老貧困。古往今來,從未有亡國之人如出帝這樣可恥的。千年之後,這種恥辱還能持續多久,真是令人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