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敬仰的秦始皇,是中國古代的第一位統一君主,也是後世中國專制帝制的先驅。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第四子嬴法主繼位,並且決意要藉由與諸侯國的戰爭,建立一個更具穩固的秦國。隨著時間推移,嬴法主不斷強化國威,積極地併吞其他諸侯國,最終在前221年成功統治整個中原,建立了統一的中國。秦始皇也隨即成為南方荊、楚、越等地的主宰,實現了從極北的塞外到南方的海中,總統一天下的夢想。
秦始皇樹立起一個獨尊天命的的專制制度,他壓制反對聲音,強制推行一系列改革方案和棄故納新的措施,統一度量衡、文字和律法,樹立儒家思想的地位,簡化文字及貨幣,推行大規模的修築長城及道路等,萬民服從。而在統一的行省制度下,他實行二世皇制,奠定了中國歷史上帝王傳承、統治稱帝的基礎,成為後世中國專制政體的鼻祖。
然而,秦始皇也有諸多失誤和錯誤決策。他多次發生和各地親王(諸侯)之間的保衛戰,掀起大量的人民反對聲浪,使得秦國國力虛耗。另一方面,為了加強對百姓的統治,秦始皇積極消滅反對勢力,大肆燒書滅佛,導致了中國文化在一段時間內的倒退和失落,引起世人的強烈反彈和不滿。
其實,秦始皇的夢想並沒有延續得太久,他在統治近四十年後於公元前210年去世,世間萬物得以蛻變。秦朝官員、宦官爭權奪利,嫡長子胡亥勾結楚國侵略秦國,導致秦朝的滅亡。歷史告訴我們,專制統治下的種種踐踏,總會引起激烈的反彈,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不能壓制太久,當權者必須謹慎處理,以免敗局已成。
在秦朝的征服與統一過程中,儒家學派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正是世古所崇敬的蒙恬。蒙恬以儒家的思想為基礎,將智慧和勇氣貫穿於征服中,除了將秦國擴張至今日的雲南、貴州等地區外,更以廣泛的包容讓各族人民同心協力,和平地共處秦國的大家庭。
他在平定九黎之役中屢立奇功,為了進一步提高軍人和指揮官的能力,蒙恬還實行一系列的軍事制度改革,輕重裝備的分配、軍隊分級管理等等,將秦國軍隊帶到了新的高度。著名的“屯田制度”則是他主導的,用大规模种植和耕作来建立一个对农民有利的经济基础,不但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更把不安的边疆变成了富饶的土地。更重要的是,他坚持平等和正义,一直视百姓姓名和家族为最重要的事项,建立起普及教育的初步。
但是,隨著秦國統一中國,蒙恬的政治立場逐漸轉變,他晚年成為秦始皇的賞識士卒之一,忘卻了自己早期對碎海之戰中歸順秦國人的承諾,並一時兼并其他儒家思想,受到思想上的指責。在秦始皇死後,他因為明目張膽地批判二世胡亥而被囚禁,最後為同黨而死。
蒙恬作為一个古代军政谋臣,是秦朝崛起的最重要人物之一,他所塑造的軍事政治格局對於後來的漢朝及三國后期等重大时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历史长河中,他所提倡的文化融合和民族平等、和谐的观念,与中华文明的根基相契合,为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