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戲劇騙了:李世明其實不喜歡房玄齡跟杜如晦

自李淵登基成為唐朝皇帝後,他的大兒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而二兒子李世民則被派遣征討四方。在征服過程中,李世民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勢力,佔領了大唐王朝一半以上的版圖。這對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於是李世民集團和太子集團之間的矛盾在激烈的東宮戰鬥中逐漸爆發。 李世民的集團由四位核心大將組成,分別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其中,李世民是長孫無忌的大侄子,高士廉則是李世民妻子的親戚。在與東宮的激烈戰鬥中,李世民的戰隊屢次受挫,導致太子李建成的地位越來越穩固。這種情況使得房玄齡和杜如晦感到十分焦慮。這兩人一直是李世民集團最核心的成員,他們清楚地知道,如果這次的變局失敗,他們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這裡是雞湯有毒,我是大叔。我們來繼續說道

眾所皆知,曹植未能成功競逐太子之位,最終曹植的集團核心成員都被曹丕的集團殺害。若李世民這次的變局失敗,或許最終會像曹植一樣遭受李建成的軟禁。作為當時秦王集團的核心大將,他們還犯了得罪李淵寵愛的尹德妃子的過錯。如果這次計劃失敗,他們只有一條死路可走。考慮到他們掌握著如此龐大的軍隊,不採取行動似乎有點虧本。因此,他們決定發動一次變革,或許還有活命的機會。房玄齡是提出發動兵變的第一人,但他不敢對李世民明言。他首先與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商討此事。 「周公之事」是指發動叛變,推翻李淵的皇權。若此計畫失敗,就等同於犯下了罪大惡極的死罪。房玄齡不敢對李世民明言,但這對李世民的親戚長孫無忌來說不一樣。聽到無忌的建議,李世民立刻邀請杜如晦一起商討此事。四人長時間討論後仍無法下定決心,於是李世民又邀請其他兩位大將加入討論。高士廉是李世民妻子家的親戚,李世民也稱他為舅舅。他對李世民很有信心,因此支持這次叛變。尉遲敬德一直是李世民的可靠助手,也願意加入叛變行列。五位參加會議的大將都支持叛變,但風險仍然太高,李世民想再仔細考慮。 當李世民還在猶豫是否發動叛變之際,李建成已經察覺到異常,但手頭還沒有確鑿的證據。於是,他模仿自己的父親,提出意見,讓李淵調走李世民麾下的兩位大臣房玄齡和杜如晦,使其離開京城。李淵真的聽從李建成的話,下了一道詔書將房玄齡和杜如晦調出京城。房玄齡和杜如晦得知自己要離開京城後,知道只有等死的命運。因此,他們離開京城後,立刻前往一處隱蔽的荒郊野外,以防李建成派人追殺。自從房玄齡和杜如晦離開京城後,長孫無忌和高士廉就感到有些不安,因為他們清楚,一旦李世民的叛變失敗,他們也只有死路一條。他們兩人再去向李世民請求立刻發動叛變,一起冒險,或許還有機會。 在李世民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尉遲敬德的一句話讓他下定決心,開始籌備叛變。尉遲敬德告訴李世民,他府上有800位準備好為秦王捐軀殉節的士兵,已經拿好武器,等待秦王的命令。這句話的意思是,叛變的時機已經到了,不得不行動,李世民必須也要行動,所有的準備都已經就緒。聽了這話,李世民已經無法退縮,只能下令籌備糧草,準備發動叛變。此時,李世民想起最初策劃叛變的是房玄齡和杜如晦,於是立刻派人去接他們回來,一起商討叛變的計劃。 根據一些史書的記載,當李世民派人去接房玄齡和杜如晦回來時,兩人並不知道李世民已經決定發動叛變。因此,他們回答說,皇上已經派人出來叫我們,如果需要我們辦事,必須等我們回去再說。這句話表明,房玄齡和杜如晦非常害怕,選擇躲避李世民。 當李世民派出去的人回來後,向他報告說房玄齡和杜如晦不聽勸阻,不肯回來。聽到這個消息後,李世民顯示了他最黑暗的一面,他拿出自己的佩劍交給使者,命令他把這個交給房玄齡和杜如晦,讓他們看到就明白了。 房玄齡和杜如晦是李世民麾下的大將,然而當李世民下令殺掉他們時,他們立即感受到了帝王殘忍的一面。這一次的事件讓人們深刻地體會到李世民的殘忍和狠毒。房玄齡和杜如晦跟隨李世民多年,對於李世民的為人也十分瞭解。他們看到了那把刀後,便急忙趕回來。玄武門之變成功後,李世民即位為唐朝皇帝,與一同發起叛變的將士們成為開國功臣。 然而,儘管房玄齡和杜如晦的貢獻至關重要,他們在兵變成功後並沒有得到太大的獎勵。即使在開國功臣名單上也沒有他們的名字。這是因為他們的猶豫讓李世民對他們失去了信任。李世民作為一個帝王,心狠手辣的本性在這一時刻表露無遺。如果不是他們的督促,李世民也不會下定決心去進行兵變,也不會有後來的大唐王朝,這些明智的大臣真的功不可沒。